第61章 田地(2 / 2)

然后他赶上了诸葛亮率兵出祁山,陇右三郡相继反叛。尽管徐邈第一时间派遣参军以及金城太守等部南下攻打叛贼,可惜汉军的动作更快,徐邈派出的援军在陇西附近打了个晃就乖乖回去了——毕竟这里的魏军已经很久没搞过攻城战了,平时对付的大部分敌人都是游牧民,面对汉军,深知自己几斤几两的带队参军实在没有勇气在陇西郡城池下面撞得头破血流。

气急败坏的徐邈又派出探子希望打听一下战事如何,尽管打不过汉军,他对朝廷的大军还是包含信心的,只要大将军曹真从东面发起进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然后探子告诉他汉军在街亭大败张合,抓俘虏都抓不过来,这个消息被徐邈死死封住,以免动摇军心。

结果第二天起床的时候,他发现全城的大小官员都知道这个消息了,甚至就连街上的黔首都人心惶惶的模样,很显然他的保密工作并没有被执行到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队伍里面有坏人啊!

徐邈一边努力安抚大小官吏试图让他们相信朝廷不会丢下凉州不管一边尝试巩固城防,总算之前积累的威严和信誉尚在,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逃亡事件。

当然另一个原因则是城中军民也没地方逃走,更远的武威郡驻军更少,羌汉混居,如果金城守不住,那么武威郡更守不住,逃亡路上还可能被羌人部落掳掠——大魏对羌人的威压是建立在强悍的军事实力的前提上的,那些羌人部落虽然会对凉州刺史恭敬,却也不介意把落单的汉人抢个干净。

徐邈甚至还送信给附近最大的羌人部落首领彻里吉,征调他们一起来抵御蜀军,许诺只要这些羌人前来听候调遣,朝廷就会给他们赏赐——主要是盐铁、布匹、陶瓷和丹漆,尽管徐邈深知这些羌人毫无信义可言,全看利益,不过事到如今,哪怕是毒药,只要能熬过去当前的难关他也得吃。

而在煎熬地等待了数日之后,他终于看到了蜀军的影子——身为先锋的敌方打着一面“阳”字大旗,正是之前因患病而没能前往街亭的阳群。

在打了两针青霉素后,阳群感觉自己前所未有地好,考虑到魏延好歹还捞到了北伐的收尾仗,在得知丞相打算攻占金城后,这位“川中刀王”死皮赖脸要来了先锋的位置。当看到金城的轮廓后,本性求稳的阳群立刻开始督促探马去四周查探情况,看有没有埋伏。

围龙

自从街亭之战后,马谡就再也没有嚷嚷过要独领一军——之前他与王平等人复盘了战斗经过,当时王平对自己的作战方式表示钦佩,马谡却红着脸认错,毕竟他意识到自己让大军断水的行为差点葬送整个部队,背水一战的前提是让士兵吃饱喝足并信任主将,经此一役他以后再也不敢了。

如今的马谡认为自己最好的位置就是参军,帮丞相处理好各种事物,免得丞相分心,尤其是前几天又有先帝送来的网友带来了神奇的良种,听到可能的产量的时候马谡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但是他随后想了想,觉得既然对方能凭空带来泡面、水以及各种知识,那么带来高产的良种也是正常的。

事实上,马谡现在正在跟天水的大户们交流,试图劝说对方让出一片土地来便于自己实验这些良种,梁、尹等大户都愿意为丞相提供便利,问题是目前良田上都种着庄稼,他们实在舍不得铲掉,倒是有一些瘠田愿意拿出来给马谡试验——他们甚至愿意派家仆运水浇灌这些田地,但是实在不敢保证这些田种植的效果。

如果是其他事项,马谡一定会据理力争,甚至拿出权势压迫对方,但是涉及到粮食,他也不愿意冒险,毕竟就在前不久的时候,天水几家大户带头出粮出人帮汉军缓解后勤压力,此时翻脸多少不太合适,况且如果让几家把良田上的庄稼铲掉来种植土豆,万一收成还不如原本的粮食,怕不是会打击这些大户的积极性。

最后还是姜维来当和事佬:“马参军,我看不如就先试一试,在瘠田上耕种——姬夫子之前说过,他送来的良种多具有抗旱的能力,我们多调些战俘挑水,顺带实验一下姬夫子的话,正好冀县这边堆肥场也造好了,实验一下相关的肥料能否助产,一举多得。”

“也只能如此了,在丞相回来之前,我们得先把工作做好。”马谡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这位师弟的话。

被两人念叨的丞相此时正在前往金城的路上——在确认魏军已经返回三辅并坚守要道后,诸葛亮认为此时正是拿下金城、武威两郡的时候,至于张掖、酒泉、敦煌等郡,距离过于遥远,而且当地胡汉混杂,短期内难以收服,只要击溃金城附近的魏军,剩下的地方短期内都不会对大汉造成威胁。

为了尽量争取当地羌人的支持,他还带上了原本负责粮草运输的马岱——当年马超死前曾经给刘备上疏请求照顾马岱,这些年大汉的态度都是给马岱很好的待遇却不让他前往危险的战场,哪怕本次北伐,诸葛亮也只是安排马岱在后方押运粮草而非前线厮杀。

不过随着陇西四郡的评定以及前往攻打金城消息的传达,马岱终于按捺不住跑来向诸葛亮请求一起出征,并表示自己兄长的余威在凉州尚在,他一定能帮助丞相,倘若在后方一直虚度时日,将来到了九泉之下也会愧对自己的兄长。

于是思虑再三的丞相最终还是带上了马岱,丁立这个倒霉孩子则接替他继续押运粮草,好在丁立虽然平日沉默寡言,对丞相的命令却是百分百执行,于是在留下吴懿坐镇天水后,丞相带人前往金城,准备拔掉这两颗曹魏留在凉州的钉子。

徐邈正在他的凉州刺史府内来回踱步——探子已经察觉到了蜀汉大军的踪迹,而朝廷的援军至今遥遥无期,上次派出去的几波信使没有一个能回来传信的,不知道是返回路上出了意外还是干脆没能把信送到朝廷。

徐刺史自问尽忠职守,尽管他在凉州任职的时间不长,却一直试图稳定当地的秩序,昔日河右地区少雨,粮食产量极低。他上书朝廷请求修缮武威、酒泉盐池,又开凿水渠,招募贫民租种土地,缓解粮食困境,减少朝廷供给压力,又支取州中一部分的军费,用来交换金帛犬马,供给中原人消费。

同时他计划逐步收缴民间私藏武器,统一保管,然后宣讲仁义,建立学校,禁止丰厚的葬礼,限制过度的祭祀,加强与西域的交往,重建丝绸之路——如果让徐邈按照自己的计划多干几年,没准真的能在凉州积累声望,然后因功绩被调回朝廷。

然后他赶上了诸葛亮率兵出祁山,陇右三郡相继反叛。尽管徐邈第一时间派遣参军以及金城太守等部南下攻打叛贼,可惜汉军的动作更快,徐邈派出的援军在陇西附近打了个晃就乖乖回去了——毕竟这里的魏军已经很久没搞过攻城战了,平时对付的大部分敌人都是游牧民,面对汉军,深知自己几斤几两的带队参军实在没有勇气在陇西郡城池下面撞得头破血流。

气急败坏的徐邈又派出探子希望打听一下战事如何,尽管打不过汉军,他对朝廷的大军还是包含信心的,只要大将军曹真从东面发起进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然后探子告诉他汉军在街亭大败张合,抓俘虏都抓不过来,这个消息被徐邈死死封住,以免动摇军心。

结果第二天起床的时候,他发现全城的大小官员都知道这个消息了,甚至就连街上的黔首都人心惶惶的模样,很显然他的保密工作并没有被执行到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队伍里面有坏人啊!

徐邈一边努力安抚大小官吏试图让他们相信朝廷不会丢下凉州不管一边尝试巩固城防,总算之前积累的威严和信誉尚在,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逃亡事件。

当然另一个原因则是城中军民也没地方逃走,更远的武威郡驻军更少,羌汉混居,如果金城守不住,那么武威郡更守不住,逃亡路上还可能被羌人部落掳掠——大魏对羌人的威压是建立在强悍的军事实力的前提上的,那些羌人部落虽然会对凉州刺史恭敬,却也不介意把落单的汉人抢个干净。

徐邈甚至还送信给附近最大的羌人部落首领彻里吉,征调他们一起来抵御蜀军,许诺只要这些羌人前来听候调遣,朝廷就会给他们赏赐——主要是盐铁、布匹、陶瓷和丹漆,尽管徐邈深知这些羌人毫无信义可言,全看利益,不过事到如今,哪怕是毒药,只要能熬过去当前的难关他也得吃。

而在煎熬地等待了数日之后,他终于看到了蜀军的影子——身为先锋的敌方打着一面“阳”字大旗,正是之前因患病而没能前往街亭的阳群。

在打了两针青霉素后,阳群感觉自己前所未有地好,考虑到魏延好歹还捞到了北伐的收尾仗,在得知丞相打算攻占金城后,这位“川中刀王”死皮赖脸要来了先锋的位置。当看到金城的轮廓后,本性求稳的阳群立刻开始督促探马去四周查探情况,看有没有埋伏。

围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