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刚要张嘴说出自己如此判断的理由,外面又有侍卫来报,诸葛瑾从西川返回,过家门而不入,直接前来求见主公。
孙权一听诸葛瑾回来,得意的对张昭说道:
“子布,孤言若何?”
张昭一幅做错了事的样子,眼光垂下,满面羞惭,连忙拱手而退。
表面上张昭无比尴尬,实际上无比得意。
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人。
徐州本为四战之地,加上与陶谦关系不睦,张昭以避战乱为名,举家南渡至扬州定居,因为才能卓越,很快就在扬州创下偌大的名声。
孙策在江东创业时,慕名前来征召张昭,那时候孙策手下人才虽然不少,但大部分都是冲锋陷阵的武将,缺乏政略人才。
得到张昭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孙策对他的军、政才能非常认可,任命其为长史、抚军中郎将。
在孙策外出征战时,将文武之事,尽都委任于张昭。
张昭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保证了孙策军队的后勤供应,孙策这才在短时间内平定了江南大部。
孙策被刺客所伤,迁延不愈,临死前把张昭当成顾命大臣,地位尚在周瑜之上,将其弟孙权托付给他。
张昭不负所望,率群僚辅立孙权,并安抚百姓、讨伐叛军,帮助孙权稳定江东的局势,在江东的威望,一时无两。
在徐州之时,张昭曾经被陶谦收监。
陶谦号称谦谦君子,尚且如此罔顾法度,让他对上位者有了新的认识,他可不想被自己看好的明主再次收监。
所谓伴君如伴虎,张昭害怕功高震主,引起孙权的忌惮。
他做事非常本分,从来不和其他文臣武将拉帮结派。
孙权得到张昭的扶持,才坐稳了江东之主的位置,对张昭非常尊敬。但张昭还是从他眼神中,看到了深藏的忌惮。
于是,张昭把自己装扮成直臣,甚至故意和孙权手下的重臣周瑜、鲁肃、甘宁等人唱反调,因此而结怨,终于消除了孙权的戒心。
要想当刚正不阿,不惜丢官罢职的直臣廉吏,可没有那么容易,固然很容易名留青史,但也有可能随时送命。
张昭年少时便好学,擅长隶书,随白侯子安学习《左氏春秋》,与琅琊人赵昱、东海人王朗一道闻名乡里,又互为友好。
张昭成年后,曾被举荐为孝廉,但他推辞没有接受。
曾与王朗一起讨论以往君王避讳之事,州里才士陈琳等对他颇为称赏。
徐州刺史陶谦慕名察举他为茂才,被张昭拒绝。
陶谦认为张昭轻视他,寻了个由头将张昭监禁,后经好友赵昱援救才被释放。
张昭江东避难,实际上是躲避陶谦,他受到孙策知遇之恩,又觉得孙权是一个难得的明主,这才扮演了一个不招人
张昭刚要张嘴说出自己如此判断的理由,外面又有侍卫来报,诸葛瑾从西川返回,过家门而不入,直接前来求见主公。
孙权一听诸葛瑾回来,得意的对张昭说道:
“子布,孤言若何?”
张昭一幅做错了事的样子,眼光垂下,满面羞惭,连忙拱手而退。
表面上张昭无比尴尬,实际上无比得意。
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人。
徐州本为四战之地,加上与陶谦关系不睦,张昭以避战乱为名,举家南渡至扬州定居,因为才能卓越,很快就在扬州创下偌大的名声。
孙策在江东创业时,慕名前来征召张昭,那时候孙策手下人才虽然不少,但大部分都是冲锋陷阵的武将,缺乏政略人才。
得到张昭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孙策对他的军、政才能非常认可,任命其为长史、抚军中郎将。
在孙策外出征战时,将文武之事,尽都委任于张昭。
张昭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保证了孙策军队的后勤供应,孙策这才在短时间内平定了江南大部。
孙策被刺客所伤,迁延不愈,临死前把张昭当成顾命大臣,地位尚在周瑜之上,将其弟孙权托付给他。
张昭不负所望,率群僚辅立孙权,并安抚百姓、讨伐叛军,帮助孙权稳定江东的局势,在江东的威望,一时无两。
在徐州之时,张昭曾经被陶谦收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