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前程似锦(1 / 2)

武彪认为,能源的应用才是社会发展的标志。

远古人只能用木材作燃料。后来人用煤炭。煤炭变为蒸汽机和电力以及石油资源的开发,才是人类进化到工业时代的基石。

因为武星最早应用窑炉炼精铁和钢材,他发现有很多产业都需要炼制。比如水泥、玻璃等等。

武彪找到他问:“你知道石油吗?”

“石油?就是那种黏糊糊的黑油吧?”武星见过这种东西。这种油能燃烧,冒出浓浓的黑烟。

武彪说:“你见过这种油燃烧吧?冒出滚滚浓烟。”

武星答道:“是的,我见过。燃烧的时候还有呛人的气味。我师父曾经试着烧过这种油,没法用。”

武彪说:“我不好跟你解释这种油,说不清楚,总之这种油很复杂。但是通过加工,我们会得到很有用处的作为燃料的液体油料。当然还可以产生出很多有用的东西,我们先不说,至少可以作燃料。”

武星说:“我们现在有煤作燃料还不够吗?”

“当然不够,液体的油料作燃料便于携带,便于控制,可以给车作动力等等还有很多用处。”

武星问:“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加工它呢?”

武彪笑笑说:“这不我找到你了。你做了很多烧制炼化的事,这方面你是专家。石油如何加工我也不懂。但是基本的也是炼化蒸馏。”

“炼化蒸馏?”武星有些莫名其妙。

“就是把它放到锅里蒸,到了一定温度,里面的物质就会开锅冒气,我们把这些气体冷却后变成液体,这就叫炼化蒸馏。”武彪解释道。

“这样蒸馏出来的东西就能做燃料了?”武星问。

“是的,其实这只是初级产品,但是怎么向高级迈进我也说不出来,要慢慢研究。但这也可以用了。”武彪说。

“我说了,石油很复杂。这是第一次蒸馏,只能蒸馏出一部分产品。这部分产品蒸馏出来以后,继续加温,到一定高度,又会有其他产品蒸馏出来。这样蒸馏三到四次才算基本蒸馏完毕。”

武星想了想说:“这好像也不太难。”

武彪说:“难不难干起来就知道了。我有三个学生很聪明,动手能力也强,我把他们配给你做助手。”他说的三个学生是高平、樊杰和孙亚光。他们都是高中教师班的尖子生,

他们学过高中有机化学,对石油炼化在原理上能理解的更深一些。在以后的石油精细炼化上会有大的贡献。

武彪整理了一下他的思路。现在,已经能够成功应用的是燃煤的锅炉蒸汽机。已经在铁路蒸汽机车上得到应用。

水泥和玻璃也已经研发成功,并且推向社会得到应用。

现在手头最大的最重要的事一个是石油炼化,一个是发电。发电是排在第一位的,有了发电机,电动机相对好办一些。这一套东西问世,很多要花费很多人工来做的事,用上电机就简单多了。

即使到了工业化社会,农业也是第一产业,农业的事于成龙抓得很紧。民选政府成立后,他仍然被任命为主抓农业的副总理。农村土地重新分配已经完成,现在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水利工程建设上。

中国的几大河流,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几乎年年成灾。为此,国家专门成立了水利部,专门做水利工程。几大江河都成立了水利委员会,负责监视、规划、设计大型水利工程。

大夏人民下定决心,要建设保证千年不泛滥的大水利。国家除了军事,投资最大的就是水利建设。这是国家的强筋健骨工程。

九年过去了,国家新型教育的第一批一百五十万高中生毕业了。武彪像久旱逢甘雨似的盼望着这批学生。国家的各个工业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像棉花吸水一样,一下子就把这些毕业生吸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