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破堡(1 / 2)

老士子骑着马跟在那一队田兵后面,越往赵家堡的方向去,路上来来往往的村民越来越多,一路行来,竟没有一个村民百姓脸上有一丝因为战事将起而泛起恐惧之色,反倒是人人兴奋不已,如同赶集一般的热闹和兴致盎然,迥异于老士子在袁州府等地的所见所闻,让他大感惊奇。

前头帮忙牵着马的那位兵训官回过头来,上下打量了一番老士子:“先生,再走几里路就要到赵家堡了,你和侯掌营真的是旧识?”

“我与他师傅是旧识,至于侯掌营嘛,他父亲与我有一两封书信往来……你放心,我这把岁数了,诓你有什么好处?”老士子微笑着答道,朝一名田兵背后指了指,转移话题道:“对了,方才就想问老兵训了,你们这些……田兵背上贴的都是什么?我一开始还以为记号,如今隔得近了仔细看来,却发现似乎是什么文章?”

“不是文章,拿来识字的……”那兵训官走到一个田兵身后,将他背上贴着的一张写得密密麻麻的素布扯下来,捧到老士子身前:“这素布上三百多个字,是红营总结的常用字,下乡的工作队的教导们一笔一笔写的,不仅是俺们田兵,红营的营兵和一些百姓背后都得贴着,干活的时候也能看上两眼,记个形状。”

“平常工作队在村子里,就会开班教俺们识字,但他们人少事情又多,不经常来,村民们只能用这些法子先把字形记着,日后等工作队来了,再找他们解释含义。”

“红营…….竟然在教村民们识字吗?”那老士子捧着那张素布,满眼都是惊讶:“有教无类……闻所未闻!”

就在此时,远处传来一阵阵隐隐约约的喇叭声,那兵训官拽紧了马缰,伸着脖子朝前头看了看:“听这声响,赵家堡那里应该打起来了!”

盾车缓缓的从四面八方向着赵家堡推进着,堡上硝烟弥漫,炮子和碎石乱瓦雨点一般的撒了下来,打在盾车上噗通作响,但却丝毫没有迟滞盾车的推进。

结实的竹木捆扎成坚实的挡牌和盾车主体,挡牌后堆上装满泥土的布袋,之后再用一层竹木结构加固,这样的盾车对轻型火器和羽箭具有极佳的防护效果,当年明军攻打女真人的寨子时便常使用盾车掩护进攻。

后来被努尔哈赤学了过去,反过来用于攻打辽东的城池,照样无往不利,直到明军开始大量使用中重型火炮,这些移动缓慢的盾车成了火炮的靶子,才被逐渐淘汰。

但赵家一个只有两三百团丁的地主家,自然是没什么中重型火炮的,堡墙上泼下的炮子和铳弹就算打碎了挡牌,也会被挡牌后的土袋挡住,躲在盾车后的红营战士们自然是毫发无伤。

这盾车也不是毫无缺点,移动缓慢是其一,其次便是笨重,赵家堡四面都是上好的水稻田,盾车要经过这些水稻田,无一例外都会陷入田地之中,但红营有的是时间和材料,还有许多百姓自发的帮助,在围堡之时便开始用竹子在稻田之中铺上一条条宽敞的简易“道路”,让这些盾车可以直接推到堡下。

永宁县的那些官员恐怕还以为这次开战会像上一次一样,百姓们都逃进赵家堡里帮助赵举人抵御“山贼”,而他们只要不像上次那般冒进,有一支兵马在旁边策应,红营就无法安心攻打赵家堡,到最后也只能无奈撤退。

而如今四面八方黑压压的人潮,赵家堡看得清楚,永宁县的大小官吏自然也看得清楚,死道友不死贫道的道理他们更是清楚,从红营大军围堡之后,永宁县只派了一些探马来查探,便再也没有了动静。

这代表着赵家堡不可能得到一兵一卒的支援了,甚至连一支外围策应的兵马也不会来了,红营自然有了充足的时间去准备,而一场战役,准备最充分的一方自然也是赢面最大的一方。

但堡内的团丁还没有放弃抵抗,赵举人作恶多端,他们这些团丁又何尝不是呢?手里有了刀子、平日里没有纪律的约束,周围又全是恶鬼,又有几个人不会堕落成恶鬼?狐假虎威、奸淫掳掠的事他们做得自己都数不清楚有多少。

虽然红营在战前喊话承诺只要他们放下武器,便保他们一条性命接受劳动改造,但谁敢相信?以己度人,若是他们这些团丁占了上风,哪次不是赶尽杀绝以绝后患的?

东面的盾车已经逼近了堡墙,盾车后的红营火铳手朝着堡墙上滥射鸟铳、压制着堡墙上的火力,披甲戴盔的近战步卒正在准备着竹梯,待盾车抵在堡墙下,便架梯凳墙。

就在此时,堡上扔下一个个罐子,砸在地上和盾车上,里头的液体四散开来,空气中瞬间填满了油料的味道,堡墙上射出一串引火箭,流星一般向着最前头的盾车飞去。

赵家的团丁抛出来的似乎并不全是专门引火的火油,而是把许多油料混在了一起,引火箭射在盾车和地上,有些燃起了凶猛的大火,有些却只点燃了一小串火苗,只有三架盾车被完全点燃,立在堡下如同燃烧的火炬一般。。

而那一侧的红营的战士们反应极快,见到火油抛下的那一刻,哨声便响个不停,前方盾车后的战士顶着各式各样的木盾竹牌飞速向着后方的盾车疏散,他们的动作很迅速、撤退时依旧有条不紊,即便有战士不幸被火铳击中,也很快被同袍抢了下来。

东面的红营部队被击退,但红营人多势众、四面都是主攻,竹梯一架架的架上堡墙,红营的战士蚁附而上,赵家堡上却再也没有射下一发铳弹羽箭来,似乎堡墙上的团丁都跑了个干净。

赵家堡的大门猛然敞开,田地之中等待的红营预备队也蜂拥而入,一面赤红的旗帜插在堡墙上,周围的百姓们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声,也在兴奋的往前涌着,侯俊铖哈哈一笑,意气风发:“一打赵家堡,损兵折将败退而归,今日再打赵家堡,不到一个时辰,拿下!”

老士子骑着马跟在那一队田兵后面,越往赵家堡的方向去,路上来来往往的村民越来越多,一路行来,竟没有一个村民百姓脸上有一丝因为战事将起而泛起恐惧之色,反倒是人人兴奋不已,如同赶集一般的热闹和兴致盎然,迥异于老士子在袁州府等地的所见所闻,让他大感惊奇。

前头帮忙牵着马的那位兵训官回过头来,上下打量了一番老士子:“先生,再走几里路就要到赵家堡了,你和侯掌营真的是旧识?”

“我与他师傅是旧识,至于侯掌营嘛,他父亲与我有一两封书信往来……你放心,我这把岁数了,诓你有什么好处?”老士子微笑着答道,朝一名田兵背后指了指,转移话题道:“对了,方才就想问老兵训了,你们这些……田兵背上贴的都是什么?我一开始还以为记号,如今隔得近了仔细看来,却发现似乎是什么文章?”

“不是文章,拿来识字的……”那兵训官走到一个田兵身后,将他背上贴着的一张写得密密麻麻的素布扯下来,捧到老士子身前:“这素布上三百多个字,是红营总结的常用字,下乡的工作队的教导们一笔一笔写的,不仅是俺们田兵,红营的营兵和一些百姓背后都得贴着,干活的时候也能看上两眼,记个形状。”

“平常工作队在村子里,就会开班教俺们识字,但他们人少事情又多,不经常来,村民们只能用这些法子先把字形记着,日后等工作队来了,再找他们解释含义。”

“红营…….竟然在教村民们识字吗?”那老士子捧着那张素布,满眼都是惊讶:“有教无类……闻所未闻!”

就在此时,远处传来一阵阵隐隐约约的喇叭声,那兵训官拽紧了马缰,伸着脖子朝前头看了看:“听这声响,赵家堡那里应该打起来了!”

盾车缓缓的从四面八方向着赵家堡推进着,堡上硝烟弥漫,炮子和碎石乱瓦雨点一般的撒了下来,打在盾车上噗通作响,但却丝毫没有迟滞盾车的推进。

结实的竹木捆扎成坚实的挡牌和盾车主体,挡牌后堆上装满泥土的布袋,之后再用一层竹木结构加固,这样的盾车对轻型火器和羽箭具有极佳的防护效果,当年明军攻打女真人的寨子时便常使用盾车掩护进攻。

后来被努尔哈赤学了过去,反过来用于攻打辽东的城池,照样无往不利,直到明军开始大量使用中重型火炮,这些移动缓慢的盾车成了火炮的靶子,才被逐渐淘汰。

但赵家一个只有两三百团丁的地主家,自然是没什么中重型火炮的,堡墙上泼下的炮子和铳弹就算打碎了挡牌,也会被挡牌后的土袋挡住,躲在盾车后的红营战士们自然是毫发无伤。

这盾车也不是毫无缺点,移动缓慢是其一,其次便是笨重,赵家堡四面都是上好的水稻田,盾车要经过这些水稻田,无一例外都会陷入田地之中,但红营有的是时间和材料,还有许多百姓自发的帮助,在围堡之时便开始用竹子在稻田之中铺上一条条宽敞的简易“道路”,让这些盾车可以直接推到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