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苛政(2 / 2)

“辽饷之外,剿饷和练饷也经历了先废后征,改头换面之后继续加派!”侯俊铖在那叠文册中翻找一阵,又摸出一张邸报,展开一页向一众山贼展示着:“顺治二年兵科给事中李运长的《敬陈保邦富国要图疏》建议‘易剿练等税为草豆名色加征如故’,清廷应准,顺治二年起在直隶、山西等地开征等同于练剿二饷数额的税赋,顺治四年起逐步推行全国。”

“与此同时,清廷加派之数额也远超明廷,以练饷为例,明廷征收练饷数额为四百万两,而满清则提到了五百万两,不仅如此,顺治十八年,满清又于正税之外再征练剿二饷,和辽饷一样,一次征了两遍!”

侯俊铖顿了顿,又翻出一张簿册来:“除了在税赋上做文章,田地上同样也有文章,明清易代之时,吉安府乃是江西的主战场之一,永新自然也遭了兵灾,加之县内人丁大量抛荒逃亡,田亩实际上减少了五分之一,即四千三百余顷变成了三千四百余顷。”

“但为何顺治四年的清丈中,永新县的田亩数额不降反升呢?”侯俊铖冷笑不止:“因为顺治年间永新县根本没有清丈,田亩数额是直接照抄了前明万历年《万历会计录》的记载,在此之上又添加了一些数额,以示人丁兴旺、盛世太平。”

“多出来的田地,自然要缴多出来的税,这些税自然也就压在了你们身上!”侯俊铖又摸出几封书信来:“永新官府对此心知肚明,当今的知县老爷便和在京为官的同科好友聊过此事,希望那位京官帮忙上疏陈言以实田征税。”

“但那京官却拒了他‘姜襄之乱后,山西巡抚上奏土地荒芜、山西全省实田较之旧额不足半数,乞照实田数额征税,皇父摄政王罢其职而拘之,另委巡抚照册簿之额征收,兄不过七品知县,弟不过五品御史,较之一省巡抚何如?”

侯俊铖将书信重重拍在桌上,炽热的视线扫过鸦雀无声的讲堂,落在牛老三的身上,一字一顿的问道:“正税,加三饷,再加三饷,再加虚田,这般横征暴敛,税赋又怎会不沉重?尔等不少人原本都是有田有地之人,为什么依旧只能挣扎度日、勉强果腹?是谁造成了这一切?”

牛老三呼吸越来越急促,一张脸满是杀意,侯俊铖说的没错,明末清初大规模战乱之后,人口锐减、荒地众多,农家多多少少都能有些私田,像他这样家中女眷还能织造的,若是按照明代的税赋征收,即便加上三饷也早该温饱无忧了,怎会每日被一餐饱饭困扰、最后沦落绿林之中?

牛老三低吼一声,猛然一拍桌子,喝如虎啸:“清狗!合该杀绝!”

侯俊铖大步流星的走到木板前,拿起炭笔在木板上写下两个大字:“三饷,一二三四你们学过,饷字想来也不用我解释含义,这两个字合在一起,有些兄弟应该也听过。”

“所谓三饷,便是前明之辽饷、剿饷、练饷,前明末年为抵抗满清和围剿各地起义的义军,在原有田税的基础上接连加派,万历四十八年止,每亩加征银九厘,至崇祯四年,田课提到一分二厘,崇祯十年又开征剿饷,每亩田地又再加一分左右,崇祯十二年又开练饷,按亩均输,又加派一分左右。”

“诸位兄弟必然比我清楚,朝廷加派,到了地方上,各地官府必然也会趁机乱设税种,所谓‘私派多于正赋’、‘暗为加派者,不知几百千万’。”

侯俊铖在木板上书写着三饷加派的税赋数额,他知道讲堂中这些连一到十都能写得错字连篇的山贼们必然是看不懂的,但他依然工工整整的写完,回头一看,大半的山贼都是一脸迷茫的模样,但却再没有一人鼓噪,也没有一人分神,人人都瞪大双眼等着侯俊铖往下说。

侯俊铖淡淡一笑,继续说道:“三饷加派,是导致前明灭亡的重要原因,清廷对此心知肚明,带着满清入关的睿亲王多尔衮便曾评价过‘前明弊政,厉民最甚者莫如加派辽饷,以至民穷盗起,而复加剿饷,为各边抽练,而复加练饷,唯此三饷,数倍正供,苦累小民,剃脂刮髓,天下嗷嗷,朝不及夕’。”

“三饷之祸,满清深知,故而入关之后便宣布自顺治元年始便蠲免三饷,多尔衮还专门下令‘如有官员混征暗派者,察实纠参,必杀无赦’!”

“但三饷真的废止了吗?”侯俊铖冷冷一笑,翻出一本册簿来,将之前便整理过的数字,一一添在木板上:“以永新县为例,天启元年全县在册田亩为四千三百顷零七十三亩,顺治四年清丈,全县田亩为四千三百零七顷零五十余亩,而明廷征银六分五厘,清廷则征银八分三厘七毫!”

侯俊铖一掌拍在木板上,目光如炬、扫视过堂中众人:“诸位兄弟请告诉我,为何‘废除’三饷’之后的清廷,征银反倒比明廷更多?”

“因为三饷根本没废!”牛老三不识字,也看不懂木板上的那些数字,但他听了侯俊铖的铺垫,第一个反应了过来:“清廷嘴上说废了三饷,实际上还在继续征派!”

“正是如此!”侯俊铖重重点了点头,又在那堆文册里翻找了一阵,翻出几封邸报和呈文:“满清声言,顺治元年即废止三饷,实际上在顺治二年,便已经另立名目继续征收,顺治三年,满清编纂《赋役全书》以规范赋役,便将原有之辽饷作为正税,取消天启崇祯年间的辽饷加派,以泰昌年间的九厘为准,用九厘银为名开列征收。”

侯俊铖又转身在木板上列出一个算式:“但诸位兄弟请看,计算永新地方的原征和实征,可知清廷比明廷多征一分八厘,说好的九厘银,怎么又多出一倍来了呢?是因为清廷在将九厘银并入正税之后犹觉不够,于是又于顺治九年开征辽饷,也就是说,清廷实际上是征了两笔辽饷!”

“辽饷之外,剿饷和练饷也经历了先废后征,改头换面之后继续加派!”侯俊铖在那叠文册中翻找一阵,又摸出一张邸报,展开一页向一众山贼展示着:“顺治二年兵科给事中李运长的《敬陈保邦富国要图疏》建议‘易剿练等税为草豆名色加征如故’,清廷应准,顺治二年起在直隶、山西等地开征等同于练剿二饷数额的税赋,顺治四年起逐步推行全国。”

“与此同时,清廷加派之数额也远超明廷,以练饷为例,明廷征收练饷数额为四百万两,而满清则提到了五百万两,不仅如此,顺治十八年,满清又于正税之外再征练剿二饷,和辽饷一样,一次征了两遍!”

侯俊铖顿了顿,又翻出一张簿册来:“除了在税赋上做文章,田地上同样也有文章,明清易代之时,吉安府乃是江西的主战场之一,永新自然也遭了兵灾,加之县内人丁大量抛荒逃亡,田亩实际上减少了五分之一,即四千三百余顷变成了三千四百余顷。”

“但为何顺治四年的清丈中,永新县的田亩数额不降反升呢?”侯俊铖冷笑不止:“因为顺治年间永新县根本没有清丈,田亩数额是直接照抄了前明万历年《万历会计录》的记载,在此之上又添加了一些数额,以示人丁兴旺、盛世太平。”

“多出来的田地,自然要缴多出来的税,这些税自然也就压在了你们身上!”侯俊铖又摸出几封书信来:“永新官府对此心知肚明,当今的知县老爷便和在京为官的同科好友聊过此事,希望那位京官帮忙上疏陈言以实田征税。”

“但那京官却拒了他‘姜襄之乱后,山西巡抚上奏土地荒芜、山西全省实田较之旧额不足半数,乞照实田数额征税,皇父摄政王罢其职而拘之,另委巡抚照册簿之额征收,兄不过七品知县,弟不过五品御史,较之一省巡抚何如?”

侯俊铖将书信重重拍在桌上,炽热的视线扫过鸦雀无声的讲堂,落在牛老三的身上,一字一顿的问道:“正税,加三饷,再加三饷,再加虚田,这般横征暴敛,税赋又怎会不沉重?尔等不少人原本都是有田有地之人,为什么依旧只能挣扎度日、勉强果腹?是谁造成了这一切?”

牛老三呼吸越来越急促,一张脸满是杀意,侯俊铖说的没错,明末清初大规模战乱之后,人口锐减、荒地众多,农家多多少少都能有些私田,像他这样家中女眷还能织造的,若是按照明代的税赋征收,即便加上三饷也早该温饱无忧了,怎会每日被一餐饱饭困扰、最后沦落绿林之中?

牛老三低吼一声,猛然一拍桌子,喝如虎啸:“清狗!合该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