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上的锣鼓当当当的响着,扮演着一名农户的武生摆出架势唱着一段咿咿呀呀的唱词,一旁盯着戏台的洪昇直皱眉头,恨不得冲上去将那调跑到不知哪去的武生踹下台自己顶上去,但台下观看的百姓村民却没有向往常一样闹起来,反倒饶有兴致的瞪着眼仔细的看着戏。
“洪昉思之后怕是得骂人了,这场《十英烈》的戏排了多久?台下唱得好好的,一上台就出乱子…….”黄宗炎看热闹一般笑着评价道:“这种野戏班子,到底还是上不得台面。”
“但是百姓们爱听,若是平日里唱成这样,看客们早就喧闹起来了!”顾炎武笑着接话道,扫视了一圈周围看得津津有味的百姓:“用小西村、九官村、青竹岭等处牺牲田兵为背景,杂糅成十个抗清牺牲的英烈事迹,洪昉思这么短的时间里既要写戏本,又要排戏,能让百姓们感同身受,已经是了不得了。”
“确实是了不得,毕竟这些野戏班子,比不得余姚的名家大班,也不能要求太过…….”黄宗炎微笑着点点头,看向身旁一直低着头看着军报没说话的侯俊铖,换了个话题:“说起余姚……辅明,你对兄长所说的‘传观社’是何看法?”
“江南士子结社本是传统,以结社之名抗清也是传统,当年亭林先生不也是假借惊隐诗社的名义联合士林抗清志士?”侯俊铖语气平淡,一副毫不在乎的模样:“虽然这传观社的士子许多是咱们红营不要而回了江南的士子,但既然离开了红营,就和咱们无关了,有什么需要另眼相待的呢?”
顾衍生往余姚一趟,不仅带回了江南官绅的“募款捐物”,还带回了一个新消息,有一些之前受不了红营的规矩和艰苦,或者因为犯错而被红营遣回的江南士子和顾炎武、黄宗羲等人的弟子学生,在江南秘密串联结社反清。
他们取名“传观”,是为避清廷审查,取了宋代刘克庄的《再送蒙仲二首》之中末尾最后两字为名,实际上却是暗中取上一句中汉代班固“犁庭扫穴”、“铭繇捷表”的典故,至于犁的是谁家庭、扫的是谁家穴、报的是什么捷,在当今之世,意味不言而明。
“到底还是些汉家热血儿郎,虽然被赶回了江南,但也没忘了反清的大业……”顾炎武感慨了一句,脸上浮现出一些欣慰的表情,这传观社中不少人就是他的徒弟:“这些士林才俊,在江南之地也能有一番作为也说不定。”
“或许吧,但是想要发挥太多的反清作用是不可能的…….”侯俊铖摇了摇头,语气很冷漠:“我们当年为什么要把那些士子遣退回去?吃不了苦是一个原因,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他们最大的问题还是因为他们无法融入百姓之中,放不下老爷做派、名士架子,嘴上说着救国救民,实际上还是把老百姓乃至我们的战士当作随意驱使的猪狗牛羊。”
“若只是吃不了苦,稗村先生也吃不了苦,顿顿都要吃肉,可他为了写这《十英烈》,是亲自走街串巷的在永宁县的村寨中到处寻访调查、收集材料,是与村中的农户、田兵,我们的战士干部坐在一起平等的交流,是整日整日的熬通宵,一个个的给戏班子里的人员教动作、教唱腔。”
“稗村先生嘴上骂我们是白莲教,说百姓们是被我们的妖法蛊惑煽动的愚民,可他做起事来却是在努力帮助着红营完成目标的,他对于百姓不仅仅有同情,同样也是在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的,红营一贯是论迹不论心,稗村先生嘴上骂得再难听,只要和我们走的是一条道,就是我们的自己人。”
“所以他想要顿顿吃肉,没关系,我不仅给他找肉,还给他杀鸡宰羊,还亲自给他下河摸鱼摸虾,写戏本是个耗脑力的事,吃得好些也无可厚非......”侯俊铖笑道:“这些吃食都是我这掌营自己出钱,大半的薪饷都扔在了这上头,我是知道为何稗村先生在京师会那等的窘迫了。”
三人一起大笑了起来,戏台附近的洪昇不知是感应到三人正在谈论他还是因为戏演砸了心中担忧,视线投了过来,见侯俊铖和顾炎武黄宗炎不知在笑些什么,脸上露出一丝尴尬的神色,又羞又怒的扭头看着台上唱乱了的戏。
侯俊铖没有注意到洪昇的反应,继续说着:“但那些被遣回江南的士子不同,他们最大的问题还是放不下自己的身份,他们和百姓是有隔阂的,嘴上说的好听,但他们从骨子里认为百姓是愚昧的、无知的、贪婪的,是需要他们这些有学识的士子去启蒙的,他们这些人是不可或缺的,是要始终占据着统治的地位的。”
“若是百姓们不跟着他们走、不听他们的话,便哀嚎讽刺,怒斥百姓是愚夫蠢材,但他们又不像稗村先生,稗村先生抱怨归抱怨,抱怨完了就要想办法去学习百姓的语言、探究百姓们的思想、说老百姓们说的话,他们那帮人,却是抱怨接着抱怨,从不在自己身上找问题。”
“可我早就说过,这一场反清的战争,不和百姓们站在一起,是不可能成功的,不愿意放下身段融入百姓之中的,就只能请他们另寻他路......”侯俊铖笑着摇了摇头:“传观社就是那些士子寻得另一条路,但这条路能不能走得通,亭林先生有当年惊隐诗社的经历,应该是一清二楚的。”
顾炎武默然不语,轻叹一声:“到底是一群热血的汉家儿郎,能合作,还是合作最好。”
“当然可以合作,鹧鸪先生的军报,稗村先生的戏曲,可以利用他们的关系散到江南去......”侯俊铖点点头:“但也止于此了,一小撮官绅士林阶层的抱团取暖,对整个大局的影响、对满清的伤害,我看还不如寄希望于某些绿营的反正......”
话没说完,却见牛老三挤过人群找了过来,气喘吁吁的汇报道:“好消息,大好消息,西北王辅臣,反了!”
戏台上的锣鼓当当当的响着,扮演着一名农户的武生摆出架势唱着一段咿咿呀呀的唱词,一旁盯着戏台的洪昇直皱眉头,恨不得冲上去将那调跑到不知哪去的武生踹下台自己顶上去,但台下观看的百姓村民却没有向往常一样闹起来,反倒饶有兴致的瞪着眼仔细的看着戏。
“洪昉思之后怕是得骂人了,这场《十英烈》的戏排了多久?台下唱得好好的,一上台就出乱子…….”黄宗炎看热闹一般笑着评价道:“这种野戏班子,到底还是上不得台面。”
“但是百姓们爱听,若是平日里唱成这样,看客们早就喧闹起来了!”顾炎武笑着接话道,扫视了一圈周围看得津津有味的百姓:“用小西村、九官村、青竹岭等处牺牲田兵为背景,杂糅成十个抗清牺牲的英烈事迹,洪昉思这么短的时间里既要写戏本,又要排戏,能让百姓们感同身受,已经是了不得了。”
“确实是了不得,毕竟这些野戏班子,比不得余姚的名家大班,也不能要求太过…….”黄宗炎微笑着点点头,看向身旁一直低着头看着军报没说话的侯俊铖,换了个话题:“说起余姚……辅明,你对兄长所说的‘传观社’是何看法?”
“江南士子结社本是传统,以结社之名抗清也是传统,当年亭林先生不也是假借惊隐诗社的名义联合士林抗清志士?”侯俊铖语气平淡,一副毫不在乎的模样:“虽然这传观社的士子许多是咱们红营不要而回了江南的士子,但既然离开了红营,就和咱们无关了,有什么需要另眼相待的呢?”
顾衍生往余姚一趟,不仅带回了江南官绅的“募款捐物”,还带回了一个新消息,有一些之前受不了红营的规矩和艰苦,或者因为犯错而被红营遣回的江南士子和顾炎武、黄宗羲等人的弟子学生,在江南秘密串联结社反清。
他们取名“传观”,是为避清廷审查,取了宋代刘克庄的《再送蒙仲二首》之中末尾最后两字为名,实际上却是暗中取上一句中汉代班固“犁庭扫穴”、“铭繇捷表”的典故,至于犁的是谁家庭、扫的是谁家穴、报的是什么捷,在当今之世,意味不言而明。
“到底还是些汉家热血儿郎,虽然被赶回了江南,但也没忘了反清的大业……”顾炎武感慨了一句,脸上浮现出一些欣慰的表情,这传观社中不少人就是他的徒弟:“这些士林才俊,在江南之地也能有一番作为也说不定。”
“或许吧,但是想要发挥太多的反清作用是不可能的…….”侯俊铖摇了摇头,语气很冷漠:“我们当年为什么要把那些士子遣退回去?吃不了苦是一个原因,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他们最大的问题还是因为他们无法融入百姓之中,放不下老爷做派、名士架子,嘴上说着救国救民,实际上还是把老百姓乃至我们的战士当作随意驱使的猪狗牛羊。”
“若只是吃不了苦,稗村先生也吃不了苦,顿顿都要吃肉,可他为了写这《十英烈》,是亲自走街串巷的在永宁县的村寨中到处寻访调查、收集材料,是与村中的农户、田兵,我们的战士干部坐在一起平等的交流,是整日整日的熬通宵,一个个的给戏班子里的人员教动作、教唱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