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偏见
所以他们只能看到眼前的事情,只能关注到地里的庄稼。很多事情都不会去了解。
因为每年要种多少地,什么时候除草,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播种就已经消耗了那些人全部的精力。
那些农户只是把所有的事情都放在了庄稼上面。
并不怎么关注外面的事情。
也没有出过远门,所以没有见识显得很多人的思想稍微有些执拗。
才会让人觉得难以沟通。
特别是那些经常出远门见过很多事,以前的学子来说,他们的梦想是远大的见识也是很广的。
这样的人和那些普通农户来沟通就显得更困难了,所以很多学子文章上都写有平民愚钝。
这种说法甚至于在学子之间广为流传。
很多人都坚信这个理论,但周琛并不是那些学子,他接触过的普通人多多了。
普通人都只是在为了生计而奔波罢了。他们并不是没办法沟通,也不是愚蠢的。
只是他们承担风险的能力太弱,他们的任何决定都可能影响到一家子人的性命。
所以才显得有些执拗,没办法沟通,甚至于你把好坏都给他们说了,他们也不会按照你的想法前去甚至于景谨慎过了头。
不过正是因为这种谨慎,他们才能活下去,所以周琛特别能理解。
杨小公子就是出生寒门,对平民了解就更多了。
杨小公子和那些家中富裕的鞋子完全不一样,所以在听到这种论调的时候也极其不理解。
不过杨小公子在接触到那些学子之后,也稍微理解了一些。
这就是阶层不同,他们的想法也不同的问题。
对于那些学子来说,他们家里就算再差,也从来没有挨过我。
所以他们压根不知道对于普通农户来说,家里的收成地理的专家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他们不愿意冒任何的风。
于是杨小公子听的周琛的话也说道:“这样一点一点的推广要方便很多,我们这边也不用费心的去劝说那些农户种我们的种子,也让那些农户知道我们手里的种子到底有多优秀,他们会心动的。”
杨小公子想了想,觉得周琛可能对那些农户也不了解。
因为一点一点的推广是朝廷常用的手段。
也是一直以来流传下来的手段。
要想劝说平民,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那就得让那些人看到好处。所以得一点一点推广。
强制人家那是不行的,农户虽说弱小,但那些农户一旦联合起来也是让朝廷头痛的。
所以嘛,这慢慢推广的手段也是一直以来流传下来的。
因此杨小公子觉得周琛或许不是了解农户,而是按照以前的手段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