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上下一心,民众纷纷为保卫边疆贡献力量。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踊跃报名参军的热血青年,他们的眼中满是坚定与决然。家中的老母亲虽有不舍,却也只是默默为儿子整理行装,千般叮嘱在心头,只化作一句“儿啊,保家卫国,莫要想家。”
相府嫡女苏瑶站在京城繁华的街头,看着这一幕幕场景,心中感慨万千。她深知这一切的来之不易,在前世,边疆战事一起,朝廷人心惶惶,官员们忙着争权夺利,根本无暇顾及战事,民众也因官府的横征暴敛而对边疆之事漠不关心,最终导致边疆沦陷,生灵涂炭。
而这一世,因着她暗中推动一些改革,惩治贪官污吏,让百姓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如今边疆有难,百姓们记着朝廷的好,也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于是便有了这众志成城的景象。
苏瑶转身走进一家茶馆,里面坐满了人,众人谈论的话题也都围绕着边疆战事。
“听说了吗?这次边疆的蛮夷十分凶悍,但是咱们的将士们可不会怕他们。”一个身着粗布衣裳的大汉高声说道。
“那是自然,咱们朝廷现在可是清正廉洁,那些个军饷物资都能足额发放到将士们手中,将士们有了保障,自然能奋勇杀敌。”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接口道。
苏瑶坐在角落,静静地听着。这时,一个小孩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个小布包,对茶馆老板说:“叔叔,这是我攒的钱,我想把它捐给边疆的将士们,让他们能有更好的装备。”
茶馆老板笑着摸了摸小孩的头:“小娃子,你可真有爱心。不过你这钱啊,得送到官府专门设立的募捐处才行呢。”
小孩有些沮丧地低下了头,苏瑶走过去,蹲下身子说:“小弟弟,你很勇敢也很善良。姐姐带你去募捐处好不好?”小孩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用力地点点头。
苏瑶带着小孩来到募捐处,这里已经排起了长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自己积攒多年的养老钱;有年轻的姑娘,捐出了自己刺绣换来的工钱。苏瑶也拿出了自己的一部分积蓄,放进了募捐箱。
负责募捐的官员看到苏瑶,恭敬地行礼:“苏小姐,您也来捐款了。”苏瑶微微点头:“这是我应该做的,如今边疆战事吃紧,人人都应为保卫家国出份力。”
从募捐处出来后,苏瑶回到相府。她深知,民众的支持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朝廷在军事战略、后勤保障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她决定去拜访几位军中的将领,用自己前世的一些军事知识和经验,为边疆战事再添助力。
相府的书房里,苏瑶铺开地图,仔细研究着边疆的地形。她知道,蛮夷擅长骑兵作战,而边疆多为平原,这对己方十分不利。她必须想出一个应对之策,才能减少将士们的伤亡,取得最终的胜利。
苏瑶的贴身丫鬟小环端着茶走进书房:“小姐,您都忙了一整天了,喝点茶休息一下吧。”苏瑶接过茶,却没有喝,她的目光依旧紧紧盯着地图。
“小环,你说如果我们在边疆的几个关键位置设置一些障碍物,阻挡蛮夷骑兵的冲锋,是否可行?”苏瑶问道。
小环想了想:“小姐,这听起来是个不错的主意,可是那些蛮夷也很狡猾,他们会不会有什么应对的办法呢?”
苏瑶笑了笑:“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调整策略了。而且,我们不仅要在地上设置障碍,还可以利用天气。比如,在风沙大的时候,发动突袭,让他们措手不及。”
小环崇拜地看着苏瑶:“小姐,您可真聪明。”
苏瑶知道,这只是她计划的一部分,要想真正在边疆战事上发挥作用,还得和军中将领们商议,结合他们的实战经验,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作战方案。
第二天,苏瑶便前往军营。军营里戒备森严,士兵们正在热火朝天地训练着。苏瑶表明来意后,被带到了几位将领所在的营帐。
营帐内,几位将领看到苏瑶,眼中都露出疑惑之色。毕竟在他们眼中,苏瑶只是一个相府的千金小姐,虽然听闻她聪慧过人,但这军事之事,她能懂多少呢?
苏瑶看着将领们的表情,心中明白他们的疑虑。她也不废话,直接走到地图前,指着边疆的一处山谷说:“各位将军,此处山谷地势险要,如果我们能在此设下埋伏,定能给蛮夷的骑兵沉重一击。”
一位年长的将领皱了皱眉头:“苏小姐,这山谷虽然地势不错,但蛮夷也不是傻子,他们怎么会轻易进入我们的埋伏圈呢?”
苏瑶不慌不忙地解释道:“将军,我们可以先派出小股部队佯装败退,将他们引入山谷。然后在山谷两侧布置弓箭手,在谷口用巨石和树木堵住,他们就插翅难逃了。”
将领们听了苏瑶的话,相互对视了几眼,眼中渐渐露出赞赏之色。
“苏小姐,这听起来是个不错的计划,但实施起来恐怕还有许多困难。比如那小股部队的人数、佯装败退的技巧,还有如何确保蛮夷会追着这小股部队进入山谷等等。”另一位将领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小主,
苏瑶笑了笑:“将军担忧的是。这小股部队人数不宜过多,一百人左右即可。他们要装作慌乱逃窜,但又不能太过明显,要让蛮夷觉得有机可乘。至于如何确保蛮夷追入山谷,我们可以事先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留下一些我们的物资,让他们以为我们是仓皇逃窜,来不及带走。蛮夷向来贪婪,看到这些物资,定会追来。”
将领们听了苏瑶的详细解释,不禁对她刮目相看。
“苏小姐,没想到你对军事如此精通。看来我们以前真是小瞧你了。”年长的将领说道。
苏瑶微微欠身:“将军过奖了。我只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保卫我们的国家。如今边疆战事,关系到万千百姓的生死,我们必须齐心协力。”
就这样,苏瑶开始与将领们一同完善作战计划。而在全国民众的支持下,边疆的将士们也充满了斗志,一场保卫边疆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在苏瑶与将领们的共同努力下,作战计划逐渐完善。他们根据不同的地形和蛮夷的作战习惯,制定了一系列灵活多变的战术,从正面迎击、侧面迂回包抄到设伏突袭,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十分周全。
苏瑶还提出了利用信鸽来快速传递军情的建议。在这个时代,信息的传递速度往往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将领们一开始对这个新奇的想法有些疑虑,但经过试验后,发现信鸽确实能够快速且准确地在各个营地之间传递消息,大大提高了军队的作战效率。
随着作战计划的确定,边疆的军队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战前准备。士兵们加强了训练,他们日夜操练着新的战术,熟悉着各种可能遇到的情况。工匠们则加班加点地打造兵器和制造防御工事所需的材料,确保每个士兵都能拥有精良的装备。
而在后方,民众的支持热情持续高涨。各地的募捐源源不断地送往边疆,除了钱财之外,还有大量的粮食、衣物和药材。一些有手艺的百姓甚至自发地组织起来,为将士们制作更加保暖耐用的靴子和护具。
苏瑶也没有闲着,她利用自己在相府的影响力,发动京城的富户们再次捐款捐物。她亲自到各个府邸拜访,讲述边疆将士的英勇和战事的艰难,许多富户被她的真诚所打动,纷纷慷慨解囊。
相府之中,苏瑶的父亲苏丞相看到女儿如此积极地为边疆战事奔走,心中既欣慰又有些担忧。
“瑶儿,你为边疆之事尽心尽力,为父很是欣慰。但你毕竟是一个女子,过多地涉足军事之事,恐会遭人非议。”苏丞相语重心长地对苏瑶说。
苏瑶却坚定地回答道:“父亲,女儿知道您的担忧。但如今边疆战事紧急,女儿若能出一份力,哪怕遭受些许非议又有何妨。女儿只希望能看到将士们凯旋,百姓们安居乐业。”
苏丞相看着女儿坚定的眼神,叹了口气,不再劝说。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女儿一旦决定了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终于,开战的日子来临了。
边疆的战场上,硝烟弥漫。蛮夷的骑兵如潮水般涌来,马蹄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我方的士兵们严阵以待,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先是由正面的士兵进行顽强抵抗,他们组成坚实的盾阵,挡住了蛮夷骑兵的第一轮冲锋。
就在蛮夷骑兵准备发起第二轮冲锋时,侧面突然杀出我方的骑兵部队,他们如利剑般切入蛮夷的阵营,打乱了蛮夷的阵脚。蛮夷首领见状,急忙调整阵型,企图将我方骑兵包围。
这时,按照计划,我方佯装败退的小股部队出现在蛮夷的视野之中。他们故意在撤退时遗落一些物资,蛮夷士兵看到后,果然被诱惑,纷纷追了上去。
小股部队一边佯装慌乱逃窜,一边按照预定的路线将蛮夷引入了山谷。当蛮夷的大部分兵力进入山谷后,山谷两侧的弓箭手万箭齐发,谷口的士兵迅速用巨石和树木堵住了出口。蛮夷骑兵在山谷中乱作一团,损失惨重。
战场上的局势瞬间扭转,我方士兵士气大振,乘胜追击。在后方指挥作战的将领们根据信鸽传来的消息,及时调整战术,对蛮夷进行各个击破。
经过数天的激战,蛮夷终于被击退。边疆的战场上,我方的旗帜飘扬,士兵们欢呼雀跃。他们深知,这场胜利来之不易,是全体将士的英勇奋战、苏瑶的智慧谋划以及民众的全力支持共同换来的。
苏瑶在京城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她站在相府的花园中,望着远方,眼中闪烁着欣慰的泪花。这一世,她终于改变了边疆沦陷的命运,保卫了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而苏瑶的事迹也传遍了全国,她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女英雄。许多女子以她为榜样,开始学习知识,关心国家大事。苏瑶也知道,她的使命还没有结束,她要继续利用自己的智慧,为这个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做出更多的贡献。
随着边疆战事的胜利,苏瑶成为了众人敬仰的对象。相府的门槛都快被前来拜访的人踏破了,有达官贵人想结交苏瑶以彰显自己的眼光独到,也有文人墨客想要采访她记录下这段传奇事迹,更有不少女子带着自家姐妹前来向苏瑶请教如何才能像她一样有所作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瑶虽疲于应付这些拜访,但她心中明白这也是一个改变人们观念的好机会。于是,她在相府的花园中举办了一场小型的聚会,邀请了一些有名望的女子以及支持女子教育的开明人士。
聚会上,苏瑶穿着一身简洁而大方的素色长裙,站在众人面前,目光坚定而温和。“诸位姐姐妹妹,今日瑶儿请大家前来,是想和大家聊聊女子的力量。”苏瑶开口说道,声音清脆悦耳,却又充满力量。
“从前,世人皆认为女子只需相夫教子,无需关注家国大事。但此次边疆之事,让我看到了我们女子也能为保卫国家贡献力量。无论是募捐物资,还是在家中为出征的亲人给予支持,我们都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苏瑶的话引起了在场众人的共鸣,许多女子纷纷点头。
“我想,我们女子不应被束缚在那一方小小的天地里。我们可以学习知识,了解历史、文学、算术甚至军事。若有更多的女子像我们一样,这个国家将会更加繁荣昌盛。”苏瑶的话音刚落,一位女子站起来说道:“苏小姐,您说得极是。但我们女子想要学习知识,却往往受到诸多限制,比如家中的反对,社会的偏见。”
苏瑶微微点头,说道:“这确实是我们面临的难题。所以我们要先从改变家人的观念做起。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向他们证明,女子学习知识并不会影响家庭,反而会让家庭更加和睦,让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
这场聚会后,苏瑶倡导女子学习知识的理念在京城慢慢传开。许多家庭开始重新审视对女子的教育,一些私塾也尝试招收女学生。
然而,苏瑶的举动也引起了一些保守势力的不满。他们认为女子就应该遵循传统,不应抛头露面参与社会事务。朝堂之上,也有一些官员在苏丞相面前隐晦地表达对苏瑶的不满。
苏丞相虽然心中支持女儿,但面对朝堂上的压力也有些担忧。他找到苏瑶,说道:“瑶儿,你倡导女子学习之事,如今引起了一些风波。为父知道你是为了国家好,但这朝堂之事复杂多变,为父担心你的安全。”
苏瑶握住父亲的手,说道:“父亲,我知道您的担忧。但若是因为一点压力就放弃,那之前的努力岂不都白费了。我会小心应对的,您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