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的信中,将吕蒙被射杀之事,说成是蛮夷所为,并为此事,向江东表示哀悼。
张昭受到启发,提议就用这个说法,来掩盖吕蒙之死的真相。
孙权也觉得这个说法很妙。
孙权又问陆逊怎么看?
陆逊说:“主公,若能将子明之死归罪于蛮夷,当然最好。但是,这完全取决于刘备一方,而不取决于我们。”
转了转眼睛,陆逊又想了想说。
“子明之死的说法,我方同刘备的关系,这两件事情,其实是相关联的一件事。”
“对对,伯言说得对。”张昭表示同意陆逊的话。
接着,张昭顺着陆逊的话说。
“此时,与刘备是战是和,主公打定主意了吗?”
张昭和陆逊都已经想清楚了。
吕蒙之死的真相,是否可以隐瞒,这完全取决于与刘备的关系。
否则,就算孙权有再好的说辞,刘备把真相公布,那孙权只会颜面扫地。
但是,后边与刘备的关系如何定位,孙权也还没有想好。
……
再接着看信,孔明在书信最后说,襄樊刚刚夺回,尚不牢固。
此时曹操引大军前来,还请鲁肃劝说孙权,出兵合肥,以分曹操兵势。
整封信看下来。
孔明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他还同以往一样,与江东打交道。
张昭陆逊和孙权,看信以后,商讨了一番。
几个人最终确定,孔明之所以写这样一封信,就是把如何定位两家关系的难题,交给孙权。
看孙权如何决定。
……
可到底如何决定,孙权一时拿不定主意,孙权又问鲁肃怎么看。
当然,询问鲁肃看法前,必要的解释也是免不了的。
吕蒙偷袭公安的事情。
孙权同鲁肃详细地讲了一遍。
其中一些责任,孙权都推给吕蒙,反正吕蒙是偷袭事件的主要责任人。
现在吕蒙已死,吕蒙是最好的背锅侠。
……
吕蒙如何发现偷袭的机会,吕蒙如何行动,又如何身死。
鲁肃听后,长叹了一声。
然后,鲁肃默然不语。
公安发生的事情,是鲁肃不愿意看到的,这与他的大战略相违背。
鲁肃又不好指责自己的主公,所以还能说什么?
孙权看鲁肃不说话,便又追问道:“子明曾说,我军有水军之长,合适攻略荆州,若北取徐州,则不能成功,对此,子敬认为如何?”
孙权说完,盯着鲁肃。
关于大战略,吕蒙与鲁肃的看法不同,到底谁的战略更好,孙权有些摇摆。
现在,孙权想再听听鲁肃的说法。
陆逊和张昭也同时看向鲁肃,等着他开口。
在场的三人都认为,鲁肃肯定会批驳吕蒙是错误的。
可是没有想到。
鲁肃开口说道:“子明所言有理。”
“啊?”孙权非常意外,“子敬,你说子明有理?那……”
孙权心想,吕蒙联合曹操取荆州的战略,鲁肃现在承认有道理。
那之前联合刘备的战略,鲁肃不就否认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