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也可能成为功勋者的负担。
越是股肱之臣,便越容易被视为肘腋之患。
早在发兵之前,
李亨就忧心忡忡地向李泌询问道:
‘今郭子仪、李光弼已为宰相,若克两京、平四海,则无官以赏之,奈何?’
足智多谋的李泌,则提出了恢复分土封爵制度的建议。
不过他这建议,是一个阉割版的方案。
也就是爵可能很高,
但封地却没多大,
能享受一个小郡的食邑就算不错了。”
“史官极力推崇那段君臣相得的历史佳话:
‘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殆三十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
的确,
大唐如今大局已定,老板李肃也并未卸磨杀驴。
但要说完全没有疑虑和猜忌,
恐怕也只是表面上的粉饰太平而已。
事实上,
自两京光复的那一刻起,
郭子仪的处境便悄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八月,
郭子仪因在黄河边击败叛军,擒获叛将安守忠,献俘至京师.
肃宗命百官到长乐驿迎接,
并亲自在望春楼等待。
此后,老郭进位中书令,其威望达到了顶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两个月后,
决心彻底消灭叛乱的李亨,发布了新的作战命令。
这一次,
他征召了郭子仪、李光弼、李嗣业、王思礼等九大节度使,
共同围剿安庆绪的残余部队。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
李亨非但没有设立总司令,进行统一指挥。
相反,他只是任命了大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负责监军。
各自为战显然是兵家之大忌,
但政治有时候就是会违背常理。
对皇帝意图心知肚明的老郭,选择了沉默。
他选择坚定执行上级的命令,
老板指向哪里,他就打向哪里,
政治觉悟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满级。”
“从杏园渡过黄河后,
郭子仪一路突进,在获嘉斩敌四千级。
随后不久,又在卫州斩首四万,缴获了数十万的铠甲和头盔,同时还捕获并斩杀了安庆绪的弟弟安庆和。
推进到相州(即邺城)时,郭子仪又引漳水淹城,再次斩敌三万,俘虏一千。
叛军在被围困中,粮食和弹药几乎耗尽,以至于他们不得不以人肉为食。
可惜,
就在安庆绪的军队即将崩溃之际,
担心唇亡齿寒的史思明,发兵三十万来援。
他与李光弼、王思礼等部队,
以近乎一比一的战损比,杀了个昏天暗地。
郭子仪急忙赶去助战,
但还没来得及布阵,
天象突然大变,两军皆惊。”
“原本晴空万里的战场,瞬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
天地间仿佛陷入了黑暗,
能见度降到了极点。
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
两军不得不各自撤退,丢弃了兵器和辎重。
唐军向南溃退,而叛军则向北逃离。
虽说安庆绪溃逃后,随即就被史思明绞杀,
但这个新的叛军头子,同样非常难缠。
政府军的剿匪大业,就此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