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背水列阵的恶劣后果,
将会是所有人都无法承受的。
不是郭淮不信任司马懿的能力,而是诸葛亮正面作战实在太可怕。
司马懿仔细想了想,觉得郭淮说的有些道理,于是主动退出了渭南。”
“魏军的撤退,为诸葛亮提供了战略上的契机。
汉军趁势直取五丈原,
并东渡武功水,在那里部署了蜀汉的精锐步军,由虎步监孟琰统领。
此时的诸葛亮,已经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为了进一步增强对曹魏的压力,
诸葛亮采取了多种策略,制造声势,
以营造出汉军兵强马壮、不得不防的姿态。
他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在军事上施压,
更想在政治和舆论上向曹魏施加压力,试图迫使其主动进攻。”
“后世有人研究过诸葛亮的大概计划:
一旦曹魏发起攻击,他们必将渡过渭水。
这时,诸葛亮就可以在敌军半渡之时发动攻击,重创魏军。
在魏军因主动进损失大量兵力后, 大玄第一侯
诸葛亮便可灵活选择是继续进攻北原,
或是挥师西进陇西,
亦或是继续东扩以威胁曹魏的核心地区。
甚至,他还可以继续诱使敌军不断增援,从而‘围点打援’进一步消耗曹魏的有生力量。”
“可问题是,
曹魏君主曹睿也算是小明君,明白诸葛亮只能拖,不能打的道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司马懿、郭淮,那更是谨慎到了极点,
面对诸葛亮,他们是打死了主意,绝不主动出击的。
对峙开始。
郭淮率先构筑起防线,
包括挖掘坑道、修筑壁垒等,以抵御汉军的攻势。
在郭淮工事尚未完善之际,汉军突然渡过渭水发动袭击。
但由于魏军早有准备,
成功抵挡住了汉军的进攻,并一度将其击退。
数日后,汉军又尝试声东击西的策略,再次发动攻击,但依旧未能突破魏军的防线。
郭淮凭借北原的地理优势、渭水的天然屏障,
以及临时修筑的防御工事,堪堪挡住了诸葛亮的进攻。”
“就在诸葛亮试图调动魏军的计划落空时,
一向以用兵狠辣着称的司马懿抓住了机会,并直击汉军软肋。
关中夏季多雨,
武功水暴涨,
导致诸葛亮本部与孟琰部短暂失联。
司马懿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来之不易的机会,
于是迅速派遣万余骑兵发动突击,
意图一举歼灭孟琰部,
将汉军逐出武功水以东,从而把诸葛亮困死在五丈原上。
没想到诸葛亮临危不乱。
他先是搭起竹桥,再用强弓劲弩越过河流射击敌军骑兵。
在密集的箭雨之下,
司马懿的骑兵难以支撑,
最终不得不放弃吃掉孟琰部的计划,重新回到了坚守的状态。
这一段,在《诸葛亮集》中有记载:
臣遣虎步监孟琰,据武功水东。
司马懿因水长,攻琰营,臣作竹桥,赵水射之。桥成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