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山多次劝说陈狗子尽快还俗,奈何圣洁的小师傅依旧摇了摇头,拒绝了。
理由还是那个:“我自小在寺里长大,对寺里的人事都熟悉了,大昭寺就是我的家,在这里我有师父和师兄弟们,我有事可做,是负责接待的小沙弥,出去呢?脱了这身僧袍我能做什么?”
“我不会种地,也不知道能做什么会做什么,虽然现在要带孩子很烦很辛苦,但和外面那些流离失所无处可去的人比起来,呆在寺内难道不是一种幸运么。”
“况且近一年来我师父身子骨总是不好,师父说了,若他去了,这监寺的位置就要让我来坐,师父对我赋予众望,我不能扔下他不顾。”
赵小山听了后再次沉默,表示尊重他的选择。
外面的形势一直在变,寺庙里虽然清苦,至少是一处安身立命之所。
况且若成了大昭寺的监寺,相当于寺庙的三把手,负责管理寺庙的庶务,手里掌握着庙里的财产,可比小沙弥强了不是一点半点。
况且作为监寺,官府是有备案的,是国家承认的正式和尚。
可别小瞧了这备案,若是寻常和尚,若朝廷“排佛”时,是可勒令还俗,(因为有些农民不想劳作交税,便假意出家,朝廷一旦发现便会从重处罚并勒令还俗)。
但若有了这层身份,则可高枕无忧将和尚这一职业做到死。
为了能让狗子现在日子好过一些,赵小山直接拿一百两银子塞过去。陈狗子也没推辞,将银锭都换成了小额的银票,贴身藏好以备不时之需。
远在西北的二黑子最近连续来了两次信,表示会尽快启程,争取在年前赶回来。
二黑子本打算在西北多待几年的,毕竟为西北,他是给淳郡公做事,身份地位薪水待遇都和在密水不同,这让他觉得成就感很足。
但淳郡公还是觉得自己人更放心,早在他刚到西北时便派了两个人跟着他学习。
这一年多时间,这两人早已出徒,可以独立管理作坊,他来西北的使命便算完成了。
今年西北也缺粮,米粉作坊的生意时断时续,效益不佳。
好在不管什么时候,贵族们对奢侈品的追求不会变,琉璃作坊的订单始终没断,增收不少,添补了米粉作坊的亏空。
尤其是琉璃暖棚推广后,西北的官僚富商们在冬日也能吃上绿油油的小菜,新奇不已,对琉璃大棚很是心动。
再后来得知这琉璃窗户透亮保暖,有条件的人家立马出手纷纷订购,准备效仿淳郡公府,将自家府里的窗户全安上琉璃,再弄几个暖棚,冬天也吃点新鲜的青菜。
一时间,梁州及其附近几大州府的富裕人家纷纷以自家有琉璃窗户为荣,形成了一股攀比的风气。
这股风甚至还刮到了一旁的大夏国,有不少大夏的商人特意来到梁州订购琉璃,不辞辛劳也要将这一新奇玩意儿带回去。
于是乎,在其他宗室都苦哈哈熬日子时,远在西北的周彻通过一个小小的琉璃作坊挣的盆满钵满,腰包渐鼓。
有了钱,更方便他放开手脚招兵买马。
赵小山已经很久没和周彻通信了,很多消息都是他通过李球信里只言片语中拼凑出来的。
他知道,通过一系列联姻,周彻不仅获得了强大的财政支持,还拉拢了不少武将。
这一年来,元康帝忙着处理闽南内乱搜刮百姓,实在无暇顾及宗室子弟,对西北的管控也远不如从前。
这让苟了许久的周彻狠狠松了一口气,迅速整合手中力量,在西北的威信日重。
值得一提的是,周彻的一妻二妾已经给他添了两个儿子,第三个据说还在肚子里,马上就要出生了。
他也拎的清轻重,孙英儿生的嫡子刚满月,他便为其请封了世子,让另外两个女人彻底死了心。
孙英儿对此也很满意,在她的大力撮合下,孙家已经完全投靠了周彻,这也意味西北的大部分兵力都入了周彻的麾下。
最值得一提的是李球,这厮终于成亲了。
娶的女人是郡公夫人孙英儿的贴身侍女。
这女人年岁也不小了,都二十二了,之前本打算自梳,自从随孙英儿来到郡公府,一来二去便认识了李球。
两人虽然差了近十岁,但同属大龄未婚假的队列,这一点倒是相配。
两人都是二三十的人了,不像小年轻还想玩点浪漫,老铁树开花那真是干柴遇到烈火,爱情火苗燃的那叫一个旺。
二十多年的孤苦只为这一次邂逅,遇到了对的人那便直奔目标。
于是乎,在两人看对眼后的第三天,周彻和孙英儿便都知道了,一个月后,两人的婚礼都办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