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小刘氏生产(1 / 2)

当躺在炕上的赵小山听到马恭回磕磕巴巴说出探望自己的理由时,一口气没喘匀差点厥过去。

“马先生放心,我一时半会的还死不了。”

“马先生来了这么久,对我们古仙村还适应么?生活中缺什么少什么你就和我二姐或者我大哥说,要是觉得教学任务重就适当的给学堂放放假,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了。”

马恭回对现在的状态非常满意,直接摇了摇头,“这的一切都很好,也不缺什么,孩子们也都算懂事,教学也不累。”

能缺啥?肥皂作坊里最新出的香皂他那都有好几块没用的。

村里啥好东西都可着他先来,他是真没啥不满意的。

如果硬要挑点毛病的话,就是村里的女人们对他太过热情了,热情的他快招架不住了。

尤其是村长家的李婶子,说他儿子也是读书人,看到他就像见到自己儿子一样,不是今天送他一碗肉就是明天送他一件褂子。

拿人手短,他实在不好意思再如此无缘无故的收人东西,上次放假他去镇里特意去笔墨斋买了一支上好的狼毫送了过去。

听说他家的秀才公马上要去青州府参加秋闱了,这支笔送的也算应景。

当时接东西的是李小翠,这小女娃也不知道那两天生病了还是咋的,当时脸色通红通红的,说话声音还没有蚊子大,一副随时要倒的样子。

相比于娇柔的李小翠,马恭回更欣赏健壮爽朗的赵娇娘。

听闻赵娇娘才识字半年,不仅字认了不少,连经文释义都能说的头头是道。

甚至为了给孩子们上课教书,连自己的亲事都耽误了。

这份勇气果敢,可比村里其他女孩强太多了。

而且赵娇娘见他时态度落落大方,学问上有什么不懂了直接问,一遍不懂问两遍,错了也勇于承认,学术问题从来不含糊,没有一点扭捏之态,当真是一位认真又上心的好夫子。

相比之下,李小翠就太小家子气了。

有时候马恭回都在想,赵家这是祖坟冒青烟了,一屋子傻大个,竟出了赵小山和赵娇娘这俩天之骄子,惹人生羡。

想着学堂的事,马恭回又将即将分班的困境和赵小山说了一下。

“现在村里适龄的男娃基本都来了学堂,但他们年龄相差太大,接受能力也不同,如果继续一起上课,对那些大龄的很不利,但若分班,我一个人又忙不过来……”

赵小山闻弦知意,连忙应和道:“马先生如若有合适的人选可以直接请过来,只要人品没问题,愿意扎根古仙村,待遇和先生一样。”

马恭回就知道赵小山不会吝啬,等的就是这句话。

“我已经拜托我师父帮我物色了,如若有了合适的人选,我自会先帮你把关的。”

说到这个问题,赵小山突然想起丁贤前几天和他说过,他们村有人家听说古仙村有学堂,拜托他来问问能不能来念书的事。

当时他有点忙便没回复,今天正好程理和马恭回都在,赵小山直接问问他们俩的意见。

马恭回作为村学现在的主要负责人,皱着眉头想了想,“赵先生,现在的村学是你一力促成的,不论是场地还是夫子乃至书本都是免费的,如若是外村人来借读,我倒是能教,但这费用……”

程理也点点头道:“是啊,山子,孩子如若是好苗子,他们能来念书我们反而喜欢,只不过钱这块你要再斟酌斟酌。”

就算赵小山大方答应了,古仙村的村民都不会同意的。

因为村学能建成,也并不全是赵小山一人的功劳,村里也是出了力的。

比如说村学所在的赵家祠堂,砖瓦虽是赵小山出的钱,动工的时候却是李安振臂一呼,号召全体古仙村村民一起出工盖起来的。

还有教书先生马恭回,他的束修是赵小山拿,但他的伙食和日常起居都是村里人轮流来伺候的。

每家若是有孩子在学堂念书的,就轮流来给马恭回做饭。

外村人什么都没做,凭什么来分享他们的果实。

“那是一定的,我开的不是善堂,如若他们想来念书倒也可以,但要正常交束修,马先生,我不太了解学堂的束修,你觉得交多少合适?”

马恭回想了想,犹豫着开口道:“一年一两?”

“如若他们家里条件富足,大可去镇里的学堂,问到这来也是想着能省一点。我们毕竟是村学,不可能什么都比肩镇里的学堂,一年一两的束修我觉得可以了,至于别的,还是赵先生你决定吧。”

马恭回说的在理,幸得这几年风调雨顺,家家户户能吃饱肚子了,可谁家又有多余的钱供孩子读书?

如若条件允许,早去镇里学堂了,何必拜托丁贤问到这来。

唉,一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就当他积德行善做好事了。

“都是乐平镇的,除了一年交一两银子的束修外,其他的都和本村孩子一样吧,束修的钱就用作学堂桌椅板凳的维护或者其他开支,马先生你看着办就行,反正也是你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马恭回连忙惶恐道:“别别别,我只负责教书,其他的一概不管。”

赵小山见他避之唯恐不及的样子,摇摇头道:“行,到时候交给我,我管!”

程理举起一只手放在胸前,学着和尚的样子,打趣道:“善哉善哉,赵先生大善。”

马恭回松了一口气,也跟着附和:“善哉善哉,赵先生大义。”

正事都说完了,程理和马恭回还是屁股坐的沉沉,一点要走的意思都没有。

赵小山疑惑的问道:“程大哥还有啥事么?”

程理看了看马恭回,问道:“山子,听闻你这次挨揍是因为你种出了一株高产作物?”

赵小山点点头,这事早晚会传播出去,他没有再隐藏的必要。

程理得到肯定答案,急忙问道:“真的?叫什么名字?到底多高产?”

赵小山将玉米的情况大体说了一下,当程理听到单株产量竟然有五六百粒之多时,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山子,我程理也算和你相识于微末了, 我有个请求你一定要答应我,如若这批玉米成熟了,你可否也能给我几百粒种子?”

“你去过我家,也看到我们村的情况了,是真的很穷。那里的地特别薄,种什么都不成。这次我来你家教书,我娘是不想跟过来的,可家里实在没什么盼头,辛辛苦苦种一年地,连肚子都吃不饱,如若能栽种这玉米,我,我程理便给你立生祠……”说着,程理就要跪下。

赵小山让他“立生祠”这三个字吓的一哆嗦,也顾不得屁股痛了,连忙爬起来将他半弯的膝盖扶起来,“程大哥,你我的关系何必见外,你放心,如若这次的玉米真成了,我一定掰下来两棒送给你做种子。”

程理得了赵小山的答复,抿了抿眼角的泪,激动的连连点头。

赵小山见一旁马恭回欲言又止的样子,同样豪爽的答应下来,喜的马恭回连连作揖不止。

将两人送走后,赵小山腰一软刚要躺下来继续躺平,就听东厢那边闹闹吵吵的,脚步声吵嚷声,间或夹杂着一两声赵大壮的吼声。

赵小山心里一咯噔,心道这是小刘氏发作了。

他是小叔子,这种场合不适合出面,要避嫌。

但听着外面的声音,他又怕有点啥意外,连忙站起来趴门缝朝外看。

只见东厢的大门大开,里面不时传出来小刘氏压抑的闷哼声。

刘氏来来回回的张罗着,一会叫赵来福套车去镇里请产婆,一会吩咐赵大壮去把刘瘸子叫过来,一会又让赵娇娘去烧热水。

赵大壮已经麻爪,东转一圈西转一圈,出门的时候没迈明白腿,差点摔了,整个人都迷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