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大明危局前传480(2 / 2)

大明危局 老文说 2159 字 27天前

老皇帝看看这些聪明的阁臣,也是微微一笑,这上书之人自然就是蒙禹,此时的蒙禹也正是按他的旨意在大草原里呆着,他自然不会真的以什么妖言祸国的罪名处死蒙禹,他不过就是要看看这些阁臣的反应罢了。

老皇帝将信纸放下,又轻轻的以手指叩着桌面,片刻之后才再度问道:“那以诸位爱卿之见,此人的建言到底该不该采纳?毕竟要多养活一个朝廷,这开销可不在小数啊,况且又有哪个朝臣愿意无所事事的待在那里待命的?”

老皇帝的问题直击要害,是啊,钱和人两项都是大问题,就算大明朝日渐富裕不在乎多养一个后备朝廷,可毕竟全套后备朝廷数百名官员基本都没有什么实事可做,这样的官又有几个人愿意去做的?

身为内阁首辅,杨荣自然是不能让老皇帝等得太久,略略思忖后便率先答道:“陛下所虑极是,以臣所想,我大明今后不会养不起一个后备朝廷,多半也不会缺愿意留守的官员,臣担心的是这个后备朝廷今后会被有心人利用,届时很可能就会同时出现一南一北两个朝廷啊。”

老皇帝点点头道:“这个问题勉仁倒是无需过于担心,这建言之人已经给出了方案,在留守南京的后备朝廷所用印信之上全部加南京二字,并且由朕下诏言明,只要北京的朝廷还在,那南京的后备朝廷就不得启用。”

杨荣闻言点点头道:“哦,原来如此,那老臣就没有什么异议了,不知士奇和幼孜还有什么问题?”见杨荣把问题抛给了自己,杨士奇立刻接口道:“陛下,臣觉得,设南京留守朝廷其实还有一个用处,那就是用于历练今后的储君,让储君早日熟悉国事政务。”

老皇帝闻言嘿嘿一笑道:“士奇真不愧是东宫属官啊,事事都在为东宫考虑。”杨士奇连忙说道:“陛下明鉴,如今的太子殿下已经熟稔国事政务,无需再历练,倒是像皇太孙这样的未来储君需要历练的。”

说起皇太孙朱瞻基,老皇帝的脸上也浮现出了一丝笑意,对于这个又聪颖又讨喜的孙子,老皇帝是真的发自内心的喜爱,老皇帝也觉得这才是他的后人该有的样子,哪里会是胖太子那样的?

想到这里,老皇帝嘿嘿一笑道:“士奇说的倒是也有理,皇太孙也不小了,是该开始着手历练了。”杨士奇连忙施礼道:“多谢陛下关怀,臣会转告太子殿下这就开始让皇太孙尽快受些历练。”

老皇帝这才点点头道:“嗯,这么说,你们都赞同在南京留下一个后备朝廷的建言喽?”杨荣看看其他人,几人会意,既然老皇帝如此郑重的召集他们来商议,那就说明老皇帝心里已经有了七分的肯定。

既然这事有益无害,那他们就没有必要再和老皇帝唱反调,于是便一起躬身施礼道:“全凭陛下定夺,臣等没有异议。”老皇帝微微点点头道:“好,既如此,那正式迁都的的诏命就和保留南京后备朝廷的诏命一起发布吧。”

内阁大臣们躬身领命施礼而去,关于迁都的最后一件大事也就这样定下了。内阁草拟了几道诏书叫老皇帝御览首肯后交由司礼监用印,改变大明天下格局的迁都事宜就这样顺利的昭告天下了。

九月十二日,大明皇帝朱棣正式下旨定都北京,诏以下一年元旦改京师为南京,定北京为京师,设六部,去行在之称。令上南京诸司印给京师诸司,别铸南京诸司印,加南京二字。也就是说南京也保留了一整套后备的朝廷体系。

从此,大明就有了两个都城,两个朝廷,只是执政的是新都北京朝廷,而留守南京的朝廷就变成了让官员历练和降级下放的地方。其实老皇帝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也是考虑到防患于未然,毕竟他也不知道后世子孙会是什么样子,而北京又离边境太近,很容易备敌人兵临城下,老皇帝和蒙禹的想法就是北京一旦失陷,那南京的后备朝廷就可以马上启用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只是就算蒙禹再能推演,老皇帝朱棣再英明神武也预料不到如果一个国家的官场已经烂透了,那就算有再多的后备朝廷也是无济于事的,大明朝花重金闲养了两百多年的南京后备朝廷最终也并没有让大明朝起死回生。

这诏书一下,自然又是天下哗然,百官惊惶,天下自然都在猜测老皇帝留下一个备用的南京朝廷到底是为了什么,再联想到南京离山东这么近,很多人就开始臆想这或许是老皇帝给汉王夺位留的后手,一时间自然是议论纷纷,众说纷纭。

而百官惊惶的则是谁会被留下南京赋闲,谁都知道,一旦被留在南京就说明是被搁置了,那再想要晋升可就艰难了,一时间自然又是各自找门路走关系生怕自己被安置在南京从此仕途止步。

就在这一系列的纷纷扰扰中,终于接到了入京诏书的汉王朱高煦带着三千天策卫来到了北京,而且在面见老皇帝之后便再次住到了城外的京师大营中,因为突然接任京营大都督的定国公徐景昌对于汉王这位隐形统帅的到来自然是欢迎之至,没有丝毫的不快。

至此,蒙禹为了自己第二年回归中原而布下的局面基本上是成型了,大明的新都北京也已经准备好了迎接这位大明鬼才的归来!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本文为篇长历史小说《大明危局》第五卷“大明危局前传”章节,如果觉得还不错,敬请点击下方书名加入书架订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