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吴朝政事3(1 / 1)

南风紧 苏家老三 1589 字 4个月前

广元物流行是去年刚刚建立的,距离广元城不远。基地管事是武汉人,是最早招募的本地伙计之一。管事六月二十一日接到总部吴桐签发的通知,要求在五天之内准备好两千份的补给,包含五天的饭食和战马的马料,并且要求一切行动听从收货人的指令。

四天后,就有人拿着文书来到基地,要求他派人将补给送到距离广元城二十里外的一处废弃官道上。等他到达那里的时候,见到了一处简易的军营,营地里都是行军用的帐篷,帐篷外都是战马。

送完补给后,伙计们并不能离开这处简易的军营。直到三天后,看着他们的十个军士才骑马离开,管事才带着伙计回到基地,仿佛只是外出送了一次货。他不知道的是,物流行巴中、达州、奉节、宜昌等基地都收到了大致相同的命令。

时间回到六月十六日,吴朝皇帝韩斌再一次陷入昏迷,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昏迷了,一天之后还没醒过来。韩秋原、韩露等皇子、公主十六日收到消息的时候就已经来到皇宫,见皇帝过了一天时间还没醒过来,都知道这次恐怕是凶多吉少了,也多各有心思,他们面上的平静已经掩盖不了暗地里的争斗。

这会所有人最关心的是皇帝弥留之际是否立下圣旨,表明把皇位传给哪个皇子。好在从皇帝最信任的太监高公公和负责国事的内阁首辅骆炳胜处得到了肯定的答案,皇帝此前已经留下了圣旨,放置在他的枕头里,要等到他驾崩后,召集内阁和皇子一起宣布。

听到骆炳胜这么说,韩露心中一喜。因为骆炳胜是支持他的,此时又说出这个消息,显然是已经笃定皇帝是传位给他的了。因为高公公孤身一人,早年在越朝皇宫就是韩斌的内援,后来更是鞍前马后伺候韩斌几十年,出了名的只跟着皇帝,从来不结交外臣和皇子。正因为他的特殊地位,韩露一直以来就对他十分尊敬,关系说不上好,但也不比其他皇子差。这样的话,两个传召的大臣,一个是支持自己的,一个谁也不支持,那赢面就大了。

然而,世事总是如此出人意料。高公公老家在河北,早早的就进了皇宫,对外一直说自己没有家人朋友,是孤身一人。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知晓这一情况的除了韩斌之外,就是另有目的的韩秋原了,或者是别人也有心求证,但都做不到韩秋原那样的刨根究底。

高公公之所以一直对外声称是孤身一人,主要原因是早年间作为韩斌在皇宫的内援,干的是杀头的买卖,加上是被家人卖进宫的,进宫之时就是这么说的,所以这么多年来从未承认过,省的哪一天给自己的家人惹来麻烦。

高公公小的时候,有一年河北大旱,家里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当年高公公父母之所以会把他卖进皇宫,主要是为了得些银钱,养活一家老小。正是因为有了这笔银子,高公公父母和两个弟弟总算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

高公公进宫以后就一直没有和家人联系过,当然家里人也联系不上他。直到多年后,韩斌派人找上高家,并把他们都带到吴朝,高公公也就是远远见了一面。看到父母、两个弟弟都活的好好的,高公公认为自己已经报了父母的生养之恩,如今也给他们找到了生存之地,免遭元人迫害,已经尽了人子之份,自此再不相往来。

前有高公公暗中通风报讯,后有韩斌寻找父母之恩,两人的关系更上一层楼。从此之后,韩斌更加信任高公公,把内宫大权交给了他。高公公也对得起韩斌的信任,毫无私心的替韩斌看好内宫。当然,这个内宫也包括了类似于越朝内侍监那样的机构,吴朝这边叫密卫。

这样显赫、重要的位置,自然让高公公成为有心之人结交的对象。无奈高公公就如那入定的老僧,无论众人如何努力,都徒劳无功。韩秋原等皇子长大之后,自然也做过这样的尝试,没有一人能得到高公公青睐。

一开始韩秋原也相信高公公孤身一人的说法,暗中进行调查之后,怕引起密卫的注意,根本不敢深入。他不知道别人是否相信高公公的说法,不知道其他人是否进行调查,当他发现高公公确实不搭理外人后,也就放弃了追查的想法。直到七年前自己在泉州铩羽而归,遭到了父皇和一些朝臣的冷落,寻找破局之法的时候,才发现这高公公是最为关键的人物。

试过多种方法,发现都得不到高公公的回应,最终只能重新拾起想要从高公公家人入手这一办法。皇天不负有心人,派人到越朝皇宫收买跟高公公同时代的内侍查问,甚至派人到洛阳一带查访,确定了高公公的出生地后,又派人前往河北查探,最终查到了几十个疑似的高公公家人的线索。后来经过排查,韩秋原觉得不需要任何证据,那一家突然消失的高姓人家最有可能是高公公的家人。

有了目标就好办了,但是吴朝这么大,想要找出密卫掩藏的一家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高公公的父母,加上两个弟弟的两家人,从河北来到吴朝,不可能分散居住,也不会去两广和云南,那里实在太远了。最有可能的就是有天府之国之称的成都附近和两湖地区。不能动用官方力量,否则必然引起密卫注意,韩秋原的手下用了足足四年时间才找到了安置在湖南衡阳的高公公一家人。

找到高家人后,韩秋原完全晓得了这是父皇和高公公之间的事情,既是酬功,其实也是一种制约。两人之间心照不宣,这也是高公公不肯认家人最主要的原因。

因此,为了不引起高公公的误会,韩秋原没有做任何事情,而是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向高公公传递了自己找到他家人的消息,并且表示了自己仅仅是知道了这个消息而已。

不知是害怕家人受伤害,还是被韩秋原的行事风格折服,高公公对韩秋原做出了一个承诺,只要不会危害到韩斌,他可以在方便的时候帮助韩秋原登上皇位。

事实上,高公公和骆炳胜都不知道皇帝将要传位给谁,只是知道确实有那么一份圣旨在。但高公公作为最了解韩斌的人,知道他心里属意的接班人应该是韩秋原。只是碍于嫡长制度和韩秋原这些年的蛰伏,才一直拖着没有解决,直到第一次昏迷醒来之后,才告诉他已经拟好圣旨藏于枕头内,等他驾崩后才公布于众。

韩秋原和高公公完全搭上线是去年韩斌第一次昏迷之后,密卫在手的高公公第一时间向韩秋原透露了韩斌的病情。原本按照太医的诊断,年初皇帝第二次昏迷的时候应该醒不过来了。

韩秋原眼看着当时武汉朝堂上对韩露的支持,觉得再不引入其他“外援”的情况下,以自己掌握的实力,加上高公公这条暗线,万一父皇没传位给自己的话,胜算并不大,因此才找上了卢泰。

卢泰认可了自己,又有高公公的密卫掩护,再加上有物流行帮助,就具备了把卢泰的军队带回武汉的可能。否则十几天的急行军,想要不引起别人注意,尤其是进入湖北这个人烟密集的省份,实在是很难做到。而如果卢泰不能赶在大局已定之前赶回武汉,一切都是徒劳。

十七日这天看到高公公对自己若有若无的那一点头,韩秋原狠狠心就决定依计而行。信使很快就出了皇宫,分别去往物流行和家里,紧接着物流行就往各地下发了命令,另有几个信使朝西北边军所在纵马狂奔。

六月二十八日的时候,皇帝的气息已经若隐若无,明眼人一看都知道韩斌的性命差不多,韩露等几个皇子已经急不可耐的要求高公公和骆炳胜宣读皇帝的圣旨。

朝堂上,如今也是波涛汹涌,不论是支持二皇子的,还是支持四皇子韩露的,都纷纷上书要求早日公布皇帝圣旨,先立为太子监国处理朝政,就算日后皇帝醒来也有所交代。

韩秋原的一番运作,只有几个当事人和自己的一个幕僚知晓情况,支持自己的文官并不知情。但他们都对韩秋原很有信心,也就跟着其他文官一道,纷纷上书要求早立储君。

好在皇宫内还有高公公在,作为先帝指定的两位“顾命大臣”之一,面对着骆炳胜的推波助澜,顶住了极大的压力,声称皇帝要求圣旨必须在皇帝驾崩之后才能公布。

这样的说辞,一开始的五六天时间还能作效,可十天之后,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官员“逼宫”,高公公也渐渐的抵挡不住了。

二十八日这天,太医看过皇帝之后,对着众人摇摇头,不管是那些皇子,还是骆炳胜终于赤膊上阵,要求尽快公布皇帝的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