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家庭收入结构看似简单,但却充满了温馨与幸福。何家的老人们用自己的双手收获着田间的果实,而何尚清则通过工作为家庭提供了更多的保障。这种“有吃的,有花的”生活方式,让人感到无比踏实。在村里,何家的这种生活模式成为了许多人羡慕的对象。
何家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不仅得益于他们的勤劳努力,更源于何家老辈们的智慧和团结。尤其是何家的媳妇——玉秀,她善良、宽厚、通情达理的性格,使得一家人之间充满了互相理解与支持。这种家庭氛围让一个结构较为复杂的大家庭,能够各司其职,和谐共处。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许多家庭因为贫穷而争吵不休,但何家却能保持平静。村里其他人家经常会出现兄弟反目、妯娌吵架、婆媳不和等问题,但何家的小院里却总是风平浪静。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但何家却过着其乐融融的日子。
何家的门楣上,有一块用砖头雕刻而成的"和为贵"牌匾,它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何家的家风。而"和为贵"的理念,不仅代表着何家的家风,更是一种对和睦、和谐生活的追求。正是因为这种以和为贵的理念,何家才能够在艰难的岁月中,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其实,幸福的定义并不只是有多少物质财富,而也是一种对精神财富的体验。
然而,俗话说得好:“龙生九子,各有所好。”这何家老二,身材高大,相貌堂堂,看起来一表人才。他也是一个追求上进的好青年,一直努力工作,希望能有更好的生活。可是,命运总是充满了变数。他娶了一个性格强势、霸道且蛮横不讲道理的媳妇。这个媳妇让何家老二感到无比头疼,但又无可奈何。
自从结婚后,何家老二和媳妇就选择了分家另过。他们夫妻虽然仍和几个弟弟住在同一个小院里,但是她们和几个弟弟彼此之间却很少有交流和往来。这样的局面使得何家老二感到孤独和无助。尽管他心里明白,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但他还是无法改变现状。
有时候,何家老二和他媳妇也会因为一些琐事而发生争吵,甚至掀起一场小小的风波。这些争吵往往会引起周围邻居们的关注,让何家老二感到十分尴尬。然而,他却无力阻止这场闹剧,只能默默地承受着一切。
何家老二知道自己需要面对现实,他不能逃避问题,更不能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于是,他开始尝试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适应这种家庭环境。同时,他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与媳妇的关系,重建家庭的和谐。
让何家老二最头疼的事情之一,就是他那让人不省心的媳妇。这个女人简直就是一个不安分的火种,总会时不时地给他制造一些麻烦。她要么与东邻争执不休,要么跟西家吵闹不停,甚至连自家院子都能成为她大闹一场的战场。争吵对她来说已经成了生活中的一种习以为常的家常便饭了,而这种热闹的场景也会常常给村里那些爱看热闹的人们带来了一次次“大饱眼福”的机会。
玉秀母子的到来,让小院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出一片和谐的景象。对于这位外号“母老虎”的二婶,玉秀之前也早有所耳闻。第一次见到二婶时,玉秀注意到她个子不高,身材敦实,穿着干练整洁,花白的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在脑后扎成一个圆圆的发髻,给人一种利落的感觉。她那被缠过的小脚,脚尖细小而尖锐,宛如一把锋利的小剪刀。尽管她的脚很小,但走起路来却稳稳当当、速度很快。
小主,
二婶不但走路快,说起话来,嗓音还非常洪亮。一说话,就好像和人吵架似的,,有好多时候,都是因为她的大嗓门,让人引起误会,而发生了争吵。她要是真的和人吵起架来,整个村子的人都能听到。每次与人发生争执,还因为她是个“小财迷”,什么都能看在眼里。
有一天,玉秀家的母鸡下完蛋后,不停地“咯咯蛋”叫个不停,二婶却将鸡蛋捡起来紧紧握在手中,不愿意归还给玉秀。玉秀看着这一幕,微笑着说:“二婶,我早上放鸡出来的时候忘记喂它们了,可能是它们饿着了才一直叫个不停。”说完,她往地上撒了一把谷糠。二婶脸红了一下,然后不声不响的回到了她自己住的西屋里去了。
特别是那次五叔家的儿子和媳妇回娘家住了些日子回来,一进家门,玉秀就把帮他们拣到的一小篮子鸡蛋送给她们,那个小媳妇开心的说道:“嫂子,咱们自己家鸡下的蛋,你们吃了就算了,还给我们积攒了这么多,”
玉秀笑嘻嘻地说:"这可都是你家的鸡下的蛋,我都给你一个不少的留着呢!你这也快坐月子了,咱家也没什么其他的营养品,到时候只有靠这些鸡蛋给你补补身体了。"在一旁的二婶,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从此,院里,再没有因为类似的事情发生过争执。
人们还给二婶送了个好听的雅号——叫红高粱,那是因为她黑里透红的脸膛和走路抬头挺胸的习惯。
有一次,二婶路过场院,见四下里无人,就顺手往自己怀里偷偷地塞了两穗玉米棒,不料正好被几个调皮的男孩子看到了,他们就一起远远的喊了起来——
“高粱面,面高梁,怀里揣着玉米棒。放下吧,想尝尝,快走吧,三寸金莲疼得慌....”由于他平日里大事小情不饶人,无理也要搅三分。得罪遍了全村的人,因此,连小孩子们对她也不尊重。她想追上那几个小孩子教训他们一下,可是,尽管她平时走路还算不慢,可怎么能追上跑得快的孩子们了。气急了的她,趴跪在地上疯了似的哭喊起来。村里好多妇女们都抱着孩子看她的笑话,没人去劝说,也没有人去拉起她。
这时,只见,玉秀从小院里走了出来,到了她的近前,一边往起拉她,一边劝说道:“二婶,你怎么也成了小孩子了,怎么能够和他们一般见识呢。快起来吧,地上又潮又湿的,你这身体怎么受得了呢?”
二婶看见玉秀对自己的关心,也顺着台阶起来了。从此,二婶不仅对玉秀亲近了几分,还渐渐地减少了和人们的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