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虞允文(1 / 2)

一、传奇人生启幕

虞允文出生于北宋徽宗大观四年,自幼聪慧,六岁能诵《九经》,七岁下笔成文。十八岁靖康之祸起,同年高宗重建南宋。虞允文以父荫入仕,因秦桧当权,四川书生不得重用,他虽中进士却多年未得晋升。

虞允文在这样的困境中,并未放弃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他的父亲虞祺为官正直,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虞允文不仅有着卓越的文学才华,更是心怀天下,渴望为国家和百姓做出贡献。在秦桧掌权的那些年里,虞允文默默地积累着自己的力量,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绍兴二十五年,秦桧去世,这为虞允文的仕途带来了转机。经中书舍人赵逵引荐,虞允文得以面见高宗。他在高宗面前,论及士风之弊、四川财赋科纳之弊,展现出了深刻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政治才能。高宗对他赞赏有加,任命他为承议郎、知渠州。

在知渠州任上,虞允文关注民生,为流县民众减免赋税六万五千余缗,赢得了百姓的爱戴。他并没有满足于一时的成就,而是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两年后,虞允文升任秘书丞,兼兵部员外郎,开始在朝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虞允文的政治生涯逐渐步入正轨。他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南宋的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然而,他的传奇人生才刚刚开始,更大的挑战和机遇还在等待着他。

二、采石大捷震惊天下

(一)临危受命展非凡勇气

当金国完颜亮率领六十万大军如洪水猛兽般南侵时,南宋的防线在金军的强大攻势下几近崩溃。虞允文肩负着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的重任来到采石。此时的采石,形势危急万分,被任命为主将的李显忠尚未抵达,而宋军士气低落,军心涣散,放眼望去,多是老弱残兵。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虞允文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接手了指挥权。他深知,此刻若不挺身而出,国家将面临灭顶之灾。虞允文开始积极行动起来,他奔走于士兵之间,用激昂的话语激励着每一个人,唤起他们的斗志和勇气。他告诉士兵们,国家的命运此刻就掌握在他们手中,只有勇敢地战斗,才能保卫家园,保卫亲人。

(二)以少胜多铸辉煌战绩

面对数倍于己的金军,虞允文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充分发挥宋军水师的优势,巧妙地部署兵力。将步兵、骑兵隐藏在山中,部署重型弓弩等武器,准备在金军登陆时给予其沉重打击。水师则沿江列阵,虞允文将战船分为五个部分,“其二并东西岸而行,其一驻中流,藏精兵待战,其二藏小港,备不测。” 战斗打响后,金军气势汹汹地渡江而来。当金军的船只靠近宋军时,虞允文果断下令出击。宋军水师迅速行动,利用火攻等战术,给金军以沉重打击。隐藏在山中的步兵、骑兵也适时杀出,与金军展开激烈战斗。在虞允文的指挥下,宋军将士们奋勇杀敌,士气高昂。经过激烈的战斗,最终以一万八千人的兵力击败了金军四十万,取得了采石之战的辉煌胜利。这场胜利震惊了天下,不仅保卫了南宋的领土完整,也极大地提高了南宋军民的士气。虞允文也因此一战成名,成为了南宋的英雄。

三、力保边地受重用

(一)积极谋划复兴路

采石之役大获全胜后,虞允文被高宗委以重任。他担任兵部尚书、川陕宣谕史等职,积极与大将吴璘商议复兴中原的大业。虞允文深知,要实现复兴,必须加强军事力量,整顿兵马,同时争取民心。他深入各地,了解民情军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在与吴璘的共同谋划下,他们决定先收复陕西数处州郡,以此为突破口,逐步推进北伐大业。

(二)遭遇主和派打压

然而,南宋朝廷中主和派势力强大。史浩、汤思退等人主张偏安一隅,认为此时不宜与金国开战。他们忌惮虞允文的影响力,不断向孝宗进言,要求前线宋军退兵。孝宗在主和派的压力下,不得不考虑他们的建议。最终,虞允文被罢川陕宣谕史之职,改任显谟阁大学士、知夔州。尽管遭遇挫折,但虞允文始终心系国家,他坚信北伐是实现国家复兴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