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二十多号人,就包括了侍夜、侍膳、执衣、侍厕、看门、采樵、报信、歌伎、迷信活动、整理书籍、掌管财务等等职能。
真可以说,这些侍女的工作,种类多样,服务范围广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到了二月里,女人更多了。
加上温璇带过来的,像却离、阿旗谷等人,这人数又朝着八十多号人去了。
阿妈王蔻的贴身侍夜的婢女,有三名。
紫瑾、紫薇、紫玔。
紫瑾年纪最大,二十五岁的老姑娘了。
紫薇和紫玔,年纪也就十四、五岁,一个是奶妈箫氏的孙女,一个是刘婆婆的孙女。
娥渡丽嫁过来后,阿妈就将自己的年纪最小的婢女分了一些给娥渡丽。
紫玔给了娥渡丽做贴身侍夜,加上娥渡丽从家里随嫁过来的阿吉娜琪——改名紫琪,贴身的丫头就两个。
绿翠和白芙,又转做了娥渡丽的侍膳。像从前执衣、侍厕的,也分了四个给她。
其它婢女,因为娥渡丽老早就随着王蔻管理家务,所以就不用专题指派。
反正人头都熟得很,继续用着就是了。
娥渡丽是要接王蔻的班,接掌阿布契郎家的自有生意的。
族中的生意,自从粟末地政府成立后,就转到户部和兵部去了。
温璇嫁过来时,光能进府的侍女,就六十六号人。
吉祥数字嘛。
可这样一来,原本大得有点空旷的太守府,就有点满满当当。
因为这府中,还得在前院,至少得留出一家人护卫的住处。
因此,在巨大的后花园中,又辟出一块地方,专门让资历老的、段位高的女婢们居住。
至于年纪已经大到必须嫁人的,王蔻和两个媳妇一商量,就放出去不少。
温璇是个生性散淡的人。
从来不在意这些讲究,因为给自己配什么女婢下人,自幼就用不着她去操心。
一方面是有阿妈高琬。
另一方面,做为高句丽郡主,她的待遇,王室和朝廷自然有相应的规制。
况且,温璇在过去的生活中,是将大把时间,用在了旅行、读书。
摆阔气和仪仗的机会,实在很少。
就她那些朋友,都是在和李贤结伴旅行的过程中,慢慢结识的。
有志趣相投的王公大臣闺女媳妇,也有一些攀龙附凤、借机讨好李贤的各部落大加贵妇。
现在,府中一下子有这么多婢女,侍候不多的几个主人,实在不是个事。
毕竟,粟末地蓄奴的事情,并不是阿布倡导的风气。
因此,在和阿妈和媳妇儿们沟通之后,又一个个询问了所有婢女的意见,就陆续开始放出找好婆家的女孩儿。
这么一来,阿妈王蔻,带着佩瑗儿,领着两个媳妇,多了些吃席的活动,也送出不菲的家财。
却也进一步拉近了阿布家与族民间的关系。
这世上,愿意一辈子背着奴婢身份过的,还是少数。
三月到四月间,家里陆陆续续地嫁出去二十多号女子。
再一件事情,就是温璇当官了。
她正式担任粟末地政府礼部右侍郎,专门负责粟末部的文化教育。
这是老早的时候,阿布就设想好的。
温璇的工作内容,首先是教育。
现在的粟末地,已经形成了村学(两年)、镇学(两年)、县学(两年)、郡学(三年)、国学(三年)、科学院(终身)的六级教育体系。
县学及一下,提供通识教育;郡学、国学和科学院,提供专才教育。
其下管理的机构,就是遍布粟郡、契郡的学校。
村学两百二十所,镇学四十所,县学十所,郡学两所,国学两所,科学院六所。
第二项工作内容,是文化宣传。
温璇接任狐原来德义团的团长一职,德义团成为其下的一个直属团体。
第三项工作内容,就是文字图书出版。
所有文字、印刷、出版、图书藏书、博物馆、文化发掘整理等,全部划归其下。
这些工作,也非常适合温璇的身份和爱好。
不轻,不重,但很是清贵。
于是,府里带过来的那些有文化的随从婢女们,可有了用场。
绝大部分,被征调为温璇的随员,成为文化口有编制的工作人员。
政府的任命文书和印信一到,温璇的眼泪就哗哗地流下来了。
她当着娥渡丽和佩瑗儿的面,跳起来一下子扑进丈夫的怀抱里,亲个不休。
吓得娥渡丽慌忙捂住佩瑗儿的眼睛,羞得恨不得钻进地缝里。
青天白日的,实在是少儿不宜啊。
娥渡丽也很为自己的姐妹高兴。
她知道温璇的才学风流抱负,这样的神仙般人物,拘在家里实在是可惜了。
再说了,这家里的一摊子,既然全归自己管了,那也需要给人家安排一个营生不是?
这就是朴素的公平!
否则,现在看似蜜里调油的关系,时间长了,就会少不得出现龌龊。
如果那样,可就让自己的男人,为难了。
娥渡丽,就喜欢这样。
就喜欢围着孩子转,就喜欢给家里赚银子,就喜欢做好饭等着老公、孩子、温璇回来一起吃,就喜欢在家侍候大屋作和王蔻……
这,真是一个绝好的安排。
小主,
如愿的温璇自然是心情好到爆。
晚上,热烈得很。
因此,这个月她大姨迟来的日子,欣喜万分。
可是,姨妈还是来了,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