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入冬(2 / 2)

大家都是老农民,播撒麦种也不需要多教,只需告诉一下技巧便行。麦种混着顾亮之前教过的堆肥法堆出的肥料,均匀的撒进了耕耘好的田地里,很快,这些麦子随着一阵秋雨便长出了嫩芽。

这场秋雨来的很是及时,不过伴随着秋雨的,是天气的剧烈降温。

冬天是对穷苦人家最不友好的季节,春夏秋只是吃不饱,冬天还加了一个穿不暖。不仅北方要猫冬,在这长江流域也得猫着,湿冷也是一种冷。虽然说在家有火可以烤,出门干活就不冷,但是身子始终饿着,再暖的火也让人觉得空虚,干再多的活,身子也暖不起来。

尤其是今年,不下雨,不下雪,净刮北风了,吹得人直发颤。

不知是村里人透露出去的,还是其他村的村的村民偷看的,蕨根可以做蕨粑的消息不胫而走。附近村子的村民开始疯狂的上山挖蕨根,为的就是能在冬天舔点口粮。

还好兰溪村的村民提前挖了不少,不然这个时候再挖,可就挖不了这么多。因为附近山上的蕨根早就被兰溪村挖了个干净,其他村的人再想挖也只能挖那些犄角旮旯里或是没挖干净的地方在挖一点出来。如果想要挖多一点,那就得去更深的山里,譬如大黑山。先不说大黑山远,一次性背不回多少的问题,关键是大黑山危险啊,冬天正是山里食物少的时候,特别是那些猛兽,在冬天也和人一样缺少吃的,所以往往特别凶猛。所以不到半个月,就出现了好几例的伤人事件,狼啊,大虫啊,还有豺狗,见到落单的人就开始伤人。

虽然出现了好几例的野兽伤人甚至杀人事件,但并不能阻挡百姓上深山挖蕨根,因为又冻又饿更让人难受。已经入冬,地里除了一些葵菜、青菜,长不出其他填饱肚子的东西,山上早在秋季便被人扫荡过,也寻不到什么特别的,只有这新传出来的蕨根算是个很不错的粮食了,毕竟它是真的能填饱肚子,而不是像树皮一样,靠着难消化来占肚皮。

不过现在是冬天,洗好不容易挖回来的蕨根也是个苦活,手整日泡在水里别提有多难受了,洗上两回,洗的手冻的通红,小北风这么一刮,哎呦喂,这冻疮与裂口就纷纷趴上了手掌。此时手掌冻红的人别提有多羡慕脸上出油的人了,不然手往脸上蹭蹭,也能当做冻疮膏防止干裂。猪油最能防冻,可人肚子里都刮不出二两肥油,更不要说往手上涂了。

洗完蕨根还要捣碎过滤,这水一次次的冲洗,又是一个冻死人不偿命的活。就这样好不容易洗出来一点蕨根粉,一家几个人狼吞虎咽的吃完,才发现辛苦好几天,原来也就够一天的量,别提多心酸。饿不死,冻不死,只能半饥半暖扛着。

很快,日子便来到了腊月,既是一年之中最热闹的一月,又是一年之中最冷的一个月。

腊月初七,顾家饭桌上,顾老太吃着吃着,突然提出让顾亮明天和他去一趟铁佛寺。

看这么多人来他家借粮,顾亮表示十分欣慰,看来他家在村里还是声望颇高的。

随后顾亮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欠条,开始一个个的按手印,一个个的借粮。

这阵仗可把村里人给吓住了,毕竟他们这穷地方,村里人买卖田地都可能用不到这白底黑字的东西,借些麦种,这东西反而用上了。

不过这东西不过是走个流程,大部分人家还是按了手印,借到了粮种。

但总有那么些人,看到这欠条便不想借了,觉得是顾家在害他,他不识字,里面一定坑人的东西。顾亮也没多说,直接将人请出去了,这种人无论你做什么他都有意见,麦种白送他他也会嫌你送的麦种出芽率低。反正顾亮手里的麦子也不多,还是靠他家的关系从附近几个镇运过来的,毕竟他们这边吃麦子的属实少,还不能要往年的陈麦,所以赶走这几个人倒也能让其他人多分点。

其实这几户不愿意画押的人,无非是觉得这么多户借麦种,顾家一定记不清楚。待到明年,时间过了这么久,到时候他们便可以赖掉。

吃了闭门羹的这几户人家原本就瞧不上顾家,自己又是整天动歪脑筋的人,便很是不服气。村里不是所有人家都觉得种麦子是件好事,还有些顽固老人觉得他们兰溪村世世代代都种稻子,现在种麦子无疑是倒反天罡,根本不愿意尝试。这几户人家便准备伙同这些老顽固造顾家的谣,说顾家富贵起来了,准备当地主放高利贷,还收三成的利息,赌坊都没他家黑心什么的。

不过这些老顽固只是顽固,不是黑心肝的,对他们这种话很是瞧不上,当即将他们赶走了。其他借过顾家麦种的人听到这造谣后更是气愤,直言说哪家地主就顾家这么点地,哪家地主愿意直接借粮种,哪家地主还像顾家一样,派人教他们怎么种麦子的。

所以这几户也不敢再造谣,只好闭嘴消停。而顾亮之所以收这两成的利息,不是为了说放贷,而是为了防止一些人家借了麦子不去种地,而是借来当做口粮。多少借出多少还,肯定有人动歪心思。毕竟一亩地二十多斤麦种,五亩地就一百来斤,随随便便借出一百多斤的粮食,顾亮也吃不消。

到最后,村里大约三十来户人家向顾家借了麦种,还有二十来户人家则是自己花钱买来了麦种,也就是说全村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家开始了冬耕种小麦。

虽说有三分之二的人家参与了进来,但是种的地并没有这么多,毕竟小麦与水稻所需的条件不一样,所以只能挑选合适的地块来耕种。

俗话说麦要深,谷要浅,芝麻荞麦露着脸,这句话是张萍儿教给兰溪村村民的经验。早播宜深、晚播宜浅,沙地宜深,黏地宜浅,此时已经是深秋,再加上稻田基本上都是黏地,所以张萍儿教大家播种大概两指多深便足以。

大家都是老农民,播撒麦种也不需要多教,只需告诉一下技巧便行。麦种混着顾亮之前教过的堆肥法堆出的肥料,均匀的撒进了耕耘好的田地里,很快,这些麦子随着一阵秋雨便长出了嫩芽。

这场秋雨来的很是及时,不过伴随着秋雨的,是天气的剧烈降温。

冬天是对穷苦人家最不友好的季节,春夏秋只是吃不饱,冬天还加了一个穿不暖。不仅北方要猫冬,在这长江流域也得猫着,湿冷也是一种冷。虽然说在家有火可以烤,出门干活就不冷,但是身子始终饿着,再暖的火也让人觉得空虚,干再多的活,身子也暖不起来。

尤其是今年,不下雨,不下雪,净刮北风了,吹得人直发颤。

不知是村里人透露出去的,还是其他村的村的村民偷看的,蕨根可以做蕨粑的消息不胫而走。附近村子的村民开始疯狂的上山挖蕨根,为的就是能在冬天舔点口粮。

还好兰溪村的村民提前挖了不少,不然这个时候再挖,可就挖不了这么多。因为附近山上的蕨根早就被兰溪村挖了个干净,其他村的人再想挖也只能挖那些犄角旮旯里或是没挖干净的地方在挖一点出来。如果想要挖多一点,那就得去更深的山里,譬如大黑山。先不说大黑山远,一次性背不回多少的问题,关键是大黑山危险啊,冬天正是山里食物少的时候,特别是那些猛兽,在冬天也和人一样缺少吃的,所以往往特别凶猛。所以不到半个月,就出现了好几例的伤人事件,狼啊,大虫啊,还有豺狗,见到落单的人就开始伤人。

虽然出现了好几例的野兽伤人甚至杀人事件,但并不能阻挡百姓上深山挖蕨根,因为又冻又饿更让人难受。已经入冬,地里除了一些葵菜、青菜,长不出其他填饱肚子的东西,山上早在秋季便被人扫荡过,也寻不到什么特别的,只有这新传出来的蕨根算是个很不错的粮食了,毕竟它是真的能填饱肚子,而不是像树皮一样,靠着难消化来占肚皮。

不过现在是冬天,洗好不容易挖回来的蕨根也是个苦活,手整日泡在水里别提有多难受了,洗上两回,洗的手冻的通红,小北风这么一刮,哎呦喂,这冻疮与裂口就纷纷趴上了手掌。此时手掌冻红的人别提有多羡慕脸上出油的人了,不然手往脸上蹭蹭,也能当做冻疮膏防止干裂。猪油最能防冻,可人肚子里都刮不出二两肥油,更不要说往手上涂了。

洗完蕨根还要捣碎过滤,这水一次次的冲洗,又是一个冻死人不偿命的活。就这样好不容易洗出来一点蕨根粉,一家几个人狼吞虎咽的吃完,才发现辛苦好几天,原来也就够一天的量,别提多心酸。饿不死,冻不死,只能半饥半暖扛着。

很快,日子便来到了腊月,既是一年之中最热闹的一月,又是一年之中最冷的一个月。

腊月初七,顾家饭桌上,顾老太吃着吃着,突然提出让顾亮明天和他去一趟铁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