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控制故事的紧张度(2 / 2)

最终,若曦选择了离开宫廷,她的这个抉择既体现了她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渴望,也反映出她无法忍受宫廷中那种压抑和残酷的现实,符合她一直以来善良、向往纯粹感情却又害怕被宫廷斗争所吞噬的性格特点。

然而,离开宫廷后的若曦身体每况愈下,她在思念四爷的痛苦中度过了最后的时光,最终香消玉殒。这个结局就是她抉择后的定局,虽然令人惋惜,但也正是这种悲剧性的定局,让读者深刻体会到了若曦在那个特殊时代、特殊环境下的无奈与挣扎,对爱情、命运以及宫廷生活等主题有了更深的思考,故事也通过人物命运的抉择与定局营造出了强烈的紧张感和感染力,使众多读者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忘怀。

五、真相的揭示与掩盖

技巧分析

结尾时真相的揭示与掩盖是控制故事紧张度的一种巧妙手段,二者都有着独特的作用和效果。揭示真相往往可以是对整个故事谜题的解答,就像是在黑暗中突然点亮一盏明灯,一下子打破读者之前的种种猜测,带来强烈的冲击感,瞬间提升故事的紧张度。

这种揭示需要注意方式和时机,不能过于直白和仓促,要通过巧妙地梳理线索、安排情节,让读者在恍然大悟的同时,感受到故事的严谨性和逻辑性。真相的呈现应该是水到渠成的,是基于前面故事中埋下的各种伏笔、暗示逐步推导出来的,这样读者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拨云见日的快感,并且对整个故事有更深刻的理解。

而有时适当掩盖部分真相,则能制造出一种朦胧的神秘感,让读者在结束阅读后依然会去琢磨,同样能维持一定的紧张氛围。掩盖真相并非是故弄玄虚,而是要做到有理有据,让读者觉得故事中确实存在一些尚未被完全知晓的隐秘角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故事在结束后依然有着一种引人探究的魅力。

例如,在一些悬疑推理小说中,可能会把凶手的部分作案动机或者背后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幕后主使等关键细节有所保留,让读者在知晓了主要的案件经过和表面的真相后,仍会去思索故事背后可能蕴含的更神秘的东西,仿佛故事还有诸多隐藏的线索未被发掘,这种若有若无的神秘感会让读者久久沉浸在故事营造的紧张氛围之中,难以释怀。

布局步骤分析

- 真相隐藏与误导:

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作者需要巧妙地把真正的事实隐藏起来,营造出一种扑朔迷离的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重重迷雾之中,难以轻易猜到真相。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其中一种常见的手段就是通过一些表象或者人物的误导性叙述等,引导读者产生错误的判断。

例如在那多的《十九年间谋杀小叙》中,文秀娟之死一开始就被各种假象掩盖,身边的同学、老师似乎都有着不同的秘密,每个人的行为和言语都充满了疑点,但又都不足以让人直接看清背后的真相。文秀娟表面上是一个努力上进、渴望摆脱原生家庭束缚的优秀学生,但随着故事的展开,读者会发现她的人际关系远比想象中复杂,身边的同学对她似乎怀着复杂的情感,有嫉妒、有怨恨也有害怕。

比如她的舍友们,时而表现出对她的关心,时而又做出一些让人觉得奇怪的举动,像是暗中阻止她去参加某些重要的活动,或者在她生病时的反应也颇为微妙。而老师们对待文秀娟的态度也有些耐人寻味,有的老师看似对她格外关照,可背后又好像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些表象和人物的复杂表现,让读者在一开始就陷入了错误的判断方向,很难猜到真正的凶手和背后的真相,为故事增添了浓厚的神秘感和紧张感。

- 揭示准备与铺垫:

随着情节的不断推进,虽然真相依然隐藏在深处,但作者需要逐渐给出一些指向真相的线索,为结尾的揭示做准备,不过这些线索又不能过于明显,要始终保持一定的悬念,让读者在迷雾中慢慢接近真相,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着寻找出口一样,虽然能感觉到方向,但完全确定。

在《十九年间谋杀小叙》里,不断有新的关于文秀娟过往以及身边人异常行为的细节浮现。比如文秀娟曾经给家里写的一些信件内容被透露出来,从中可以看出她与家人之间存在着很深的矛盾,而且这些矛盾似乎和她在学校里的遭遇有着某种联系。还有她曾经参加过的一些神秘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结识的人,这些看似零散的细节,一点点拼凑起来,让读者在疑惑中慢慢察觉到,文秀娟的死可能并非简单的意外或者普通的校园纠纷导致,背后有着更为复杂的缘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再比如,一些同学在回忆某些关键事件时的细微表情变化、言语中的犹豫等,都在暗示着他们知道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而这些秘密极有可能就是解开真相的关键所在。通过这样不断地铺垫线索,虽然读者还未完全知晓真相,但已经被深深吸引,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最终的谜底,故事的紧张感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攀升。

- 真相揭示或掩盖结局:

到了结尾处,作者可以根据故事的整体构思和想要营造的效果,选择完全揭示真相,让读者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疑惑和猜测后,终于能够看清整个事件的全貌,获得一种豁然开朗的满足感,同时也被故事的深刻所震撼。就像《十九年间谋杀小叙》最后把凶手以及整个谋杀的复杂缘由都呈现出来,原来文秀娟的死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涉及到多个同学之间复杂的利益纠葛、嫉妒心理以及人性中的阴暗面,背后的真相远比想象中更加残酷和令人震惊。

读者在知晓真相的那一刻,会对前面故事里那些看似平常却又暗藏玄机的情节有了全新的认识,所有的疑问都得到了解答,也深刻感受到了故事所揭示的人性的复杂和生活中的黑暗角落,这种真相的揭示让故事的紧张度在结尾达到了一个高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也有一些小说会选择在揭示了大部分真相后,对某些关键细节有所掩盖,让故事保持一种开放性。比如同样在一些悬疑小说中,在揭示了案件的主要过程和凶手身份后,对于凶手背后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幕后主使,或者某些关键证据背后隐藏的更深含义等未完全说明,只是留下一些模糊的暗示。

这样读者在结束时依然保有好奇心和紧张感,会在读完故事后还不断去思索那些未被完全解开的谜团,仿佛故事的世界依然在他们的想象中延续着,使紧张氛围延续到了故事结束之后,让读者对整个故事难以忘怀,总是想要去探寻那背后可能隐藏的更多秘密。

举例

蔡骏的《谋杀似水年华》结尾部分,围绕着多年前的那起谋杀案,真相一点点被挖掘出来,从田小麦的回忆以及各种物证等线索中,读者逐渐了解到当年事件的全貌,那种隐藏多年的真相被揭示的过程,让故事的紧张度不断攀升,直到最后完全呈现,给读者一种震撼的感觉。

故事一开始,田小麦在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一条神秘的紫色丝巾,这条丝巾成为了打开记忆大门的钥匙,也引出了多年前那起发生在小镇上的谋杀案。随着田小麦田小麦,她不断回忆起小时候的一些模糊片段,那些曾经看似平常的人和事,都渐渐变得可疑起来。

她曾经的邻居、同学,甚至是自己的父母,每个人在回忆中的表现都好像隐藏着什么秘密。比如她的父亲,每当提到那起案件时总是欲言又止,神色有些不自然,这让田小麦越发觉得父亲知道一些重要的事情却不肯告诉她。而她小时候暗恋的男生秋收,似乎也与这起案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秋收的突然消失以及多年后再次出现时身上带着的那种神秘气息,都让整个案件更加扑朔迷离。

在调查的过程中,田小麦找到了一些当年的物证,比如在案发现场附近发现的一个带有特殊标记的打火机,通过这个打火机,她逐渐追踪到了一些与案件相关的人物线索。随着这些线索越来越多,真相也在慢慢浮出水面。

原来,当年的谋杀案背后涉及到了一段复杂的感情纠葛以及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冲突。凶手是出于对爱情的嫉妒和对自己社会地位的不满,才策划了那起残忍的谋杀。当真相被完全揭示出来时,读者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前面故事中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其实都是指向真相的关键线索,也被故事中所展现的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所震撼。

同时,又对一些关于命运、轮回等深层次的元素保留了些许模糊性,比如田小麦和秋收之间的感情在经历了这么多磨难后是否真的能够走向圆满,那起谋杀案虽然真相大白,但它所带来的影响是否真的就此消散,整个小镇似乎依然笼罩在一种神秘的氛围之中,让读者在知晓主要真相后,还会去思索故事背后可能蕴含的更神秘的东西,使紧张氛围延续到了故事结束之后,让读者对这个充满悬疑和情感纠葛的故事久久难以忘怀。

又如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在结尾处虽然很多真相已经呈现在读者面前,桐原亮司和唐泽雪穗之间那种复杂而扭曲的关系,以及他们多年来为了掩盖曾经的罪行所做的一系列令人震惊的事情都被揭露出来。读者明白了他们从童年时期开始就陷入了黑暗的泥沼,为了生存和所谓的“追求”,一步步走向了犯罪的深渊。

然而,作者并没有把所有的事情都交代得一清二楚,对于雪穗在亮司死后的内心世界,以及她未来是否还会继续隐藏着更深的秘密等方面都有所保留。读者只能通过雪穗那冷漠的背影以及她最后留下的那句“我不知道,雇佣临时工都由店长全权负责”这样看似平淡却又意味深长的话去猜测她的真实想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种对部分真相的掩盖,让《白夜行》在结尾处依然充满了神秘感,读者在被故事中所展现的残酷真相震撼的同时,也对雪穗这个人物以及整个故事背后可能隐藏的更多内容充满了好奇,使得故事结束后紧张的氛围依然萦绕在心头,让人不断去回味和思考,也正是这种独特的处理方式使得这部小说成为了经典之作,深受读者喜爱。

六、情感的高潮与平复

技巧分析

情感在结尾处的变化对于塑造故事紧张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极大地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将读者的情绪卷入故事之中,与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把人物之间的情感冲突、爱意、仇恨等推到高潮,能让读者深陷其中,感受到那种强烈的情绪张力,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故事人物的情感漩涡之中,紧张地关注着情感的走向。

情感高潮的营造需要建立在前面情节对情感的充分铺垫基础之上,通过一系列的事件、人物之间的互动等不断积累情感元素,让情感在结尾阶段如同火山喷发一般集中爆发出来。而之后对情感的平复处理,则是让故事回归一种相对平静的状态,给读者一个情感上的缓冲,使结尾既有感染力又不至于过于浓烈而难以收场。

平复情感要自然过渡,不能显得生硬突兀,可以通过一些如人物之间的对话、回忆过去的美好或者对未来的无奈展望等方式,让强烈的情感逐渐舒缓下来,让读者在经历了情感的高峰体验后,能够带着那份对故事中情感的深刻感悟,接受故事的收尾,并且从这种情感的起伏变化中体会到故事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布局步骤分析

- 情感铺垫与积累:

在小说中,作者需要通过多种方式不断积累情感元素,为结尾处的情感高潮做准备。人物的相处、经历的事件等都是情感积累的重要途径,通过细腻地描写人物之间的日常互动、情感交流以及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相互扶持或者矛盾冲突等,让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人物之间情感的深厚程度以及复杂性。

例如在张爱玲的《半生缘》中,曼桢和世钧之间从相识、相恋到被命运捉弄而分离,他们之间的爱情经历了诸多波折,情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他们最初在工厂里相识,曼桢的温柔善良、独立坚强吸引了世钧,而世钧的憨厚老实、体贴入微也让曼桢心生好感,两人开始偷偷地恋爱,一起漫步在街头巷尾,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这些美好的相处时光让读者感受到了他们之间纯真而深厚的爱情。

然而,命运却开始对他们进行捉弄,曼桢的姐姐曼璐为了自己的生活和家庭,设计陷害了曼桢,让她陷入了绝境,与世钧也被迫分离。在分离后的日子里,两人都经历了各自的痛苦和挣扎,世钧在无奈之下娶了别人,却始终无法忘记曼桢;曼桢则在受尽磨难后,依然对世钧怀着深深的眷恋。这些经历不断加深了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也让读者对他们的爱情充满了惋惜和同情,情感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为结尾处的情感高潮埋下了伏笔。

- 情感高潮营造:

在结尾阶段,要让这些积累已久的情感集中爆发,形成高潮,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人物内心那种强烈的痛苦、遗憾、爱意等复杂情感,使故事的紧张感来自于这种情感的强烈冲击。在《半生缘》最后,曼桢和世钧多年后重逢,那种物是人非、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瞬间喷涌而出,两人心中压抑多年的情感在这一刻全部释放。

当他们再次见面时,眼中满是震惊、感慨、痛苦和无奈,曾经的恋人如今已各自历经沧桑,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世钧看着曼桢,仿佛看到了自己逝去的青春和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他的手微微颤抖,想要说些什么,却又觉得任何言语都无法表达此刻内心的感受;曼桢则强忍着泪水,她的心中既有对世钧的思念,又有对命运不公的怨恨,还有对这段错过的爱情的深深遗憾。

他们之间简短的对话,每一句都饱含着无尽的情感,让读者也能深切感受到他们的痛苦、遗憾等情绪,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令人心碎的场景之中,紧张地关注着他们的情感走向,整个故事在这里的紧张感达到了极致,读者的心也随着他们的情感起伏而被紧紧揪住。

- 情感平复结尾:

随后通过一些方式慢慢平复这种强烈的情感,让故事在一种略带哀伤却又归于平静的氛围中结束,使读者在经历了情感高潮后,能带着那份对命运、爱情的感慨接受故事的收尾。在《半生缘》中,曼桢和世钧最终还是只能各自回到自己的生活轨道,他们没有再去试图挽回什么,只是默默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通过一些对话,如曼桢对世钧说的“我们回不去了”,这句简单却又沉重的话,道出了他们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过去的释怀。之后,他们回忆起曾经的一些美好时光,那些一起走过的街道、一起看过的风景,虽然带着淡淡的哀伤,但也让他们的情感在回忆中得到了些许慰藉。最后,两人各自转身离开,故事在一种平静而略带惆怅的氛围中结束,让读者在经历了情感高潮后,能静下心来品味这份爱情的无奈与珍贵,体会到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沧桑,使故事结尾更有韵味,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主,

再比如匪我思存的《佳期如梦》结尾处,佳期、东子和孟和平之间复杂的爱情纠葛达到了情感的最高潮,东子的病情、佳期的纠结以及孟和平的遗憾等情感因素交织在一起,让读者看得揪心不已,紧张地关注着他们的情感走向。

在故事中,佳期曾经与孟和平有着一段纯真而美好的爱情,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两人被迫分开,佳期的心中始终留着孟和平的位置。后来她遇到了东子,东子用自己的热情和真心逐渐走进了佳期的心里,可就在佳期慢慢爱上东子的时候,东子却被查出患有绝症,这让整个故事的情感氛围变得沉重而紧张起来。

佳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她既放不下对东子的感情,又对孟和平心怀愧疚,而东子一方面希望佳期能够幸福,另一方面又害怕失去她,孟和平则依然深爱着佳期,看着她和东子在一起心中满是遗憾。在东子病情日益加重的情况下,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愈发复杂,那种爱而不得、生死离别等情感因素不断累积,直到最后东子生命垂危之时,情感达到了高潮。

读者能深切感受到佳期的痛苦、东子的不舍以及孟和平的无奈,整个故事的紧张感来自于对他们情感走向的高度关注,仿佛自己也身处其中,为他们的命运和情感揪心。

而最后东子的离去,佳期慢慢走出伤痛,开始新的生活,情感逐渐平复。佳期在经历了巨大的悲痛后,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她把对东子的爱深埋在心底,带着那份回忆努力向前。通过一些描写,如佳期在东子去世后独自漫步在曾经和他一起走过的地方,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心中虽然依然悲伤,但也渐渐明白生活还要继续,她要学会放下,去迎接新的人生。

故事以一种略带遗憾却又让人释然的方式结束,通过情感的起伏变化控制了结尾的紧张度,也让读者对爱情的无奈与珍贵有了更深的体会,感受到了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失去时,人们需要的那份坚强和勇气使整个故事充满了感染力,令人难以忘怀。

举例

以辛夷坞的辛夷坞们终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在结尾部分,当郑微面临郑微情、生活等多方面的抉择和告别时,校园里那些熟悉的环境,如曾经充满欢笑的操场、承载回忆的宿舍楼道等,在回忆的笔触下显得既美好又带着一丝伤感,烘托出人物内心的紧张和不舍,同时也将故事的情感氛围推向了高潮。

郑微在大学里经历了两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先是与陈孝正的热烈相恋,他们一起在校园里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一起在图书馆学习,在操场跑步,在食堂互相分享美食,那些青春年少时的纯真爱情让郑微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她以为自己会和陈孝正一直走下去,然而陈孝正为陈孝正的前途选择了出国,这段感情最终以遗憾告终。

后来,郑微在职场上又遇到了林静,林静是她从小就喜欢的邻家哥哥,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再次相遇后,他们之间的感情逐渐升温。但此时的郑微已经不再是那个单纯天真的小女孩,她经历了爱情的伤痛,对生活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在面对林静时,她心中既有对过去感情的怀念,又有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两人之间的感情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

当故事走向结尾,郑微站在校园里,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那些曾经的欢笑和泪水仿佛就在眼前,她看着操场上奔跑的学弟学妹们,想起了自己和陈孝正、林静在这里留下的足迹,心中满是感慨。此时,她面临着是选择和林静一起走向未来,还是继续独自追寻自己心中理想生活的抉择,这种对爱情和生活的双重思考,让她内心十分紧张和不舍。

而校园里的这些熟悉环境,就像是一个个情感的触发器,每一处角落都承载着她的回忆,让她的情感不断累积,最终达到了高潮。读者也能深切感受到郑微的这种复杂情感,仿佛自己也回到了那个充满青春气息却又略带苦涩的校园时光,为郑微的抉择揪心不已,整个故事的紧张感在这种情感高潮中被充分体现出来。

然而,最后郑微走出校园,融入到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外面的车水马龙、城市的繁华景象等新环境描写,象征着她告别青春,走向新的人生阶段。她在经历了内心的挣扎和思考后,选择了勇敢地面对生活,去拥抱新的未知,开启属于自己的人生旅程。她与林静或许有着遗憾,或许有着对未来的期许,但都随着她迈出校园的那一步,化作了心底一份珍藏的记忆。

她看着街边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释然了许多,那些曾经在校园里纠结的情感、放不下的过往,此刻都渐渐淡去。她明白青春终究是要逝去的,而生活还在继续向前,就像这城市里川流不息的车辆,永不停歇。郑微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一抹坚定的微笑,朝着远方走去,那背影虽略显孤单,却充满了力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通过这样情感从高潮到平复的过渡,故事在一种略带惆怅却又充满希望的氛围中结束了。读者在经历了前面紧张揪心的情感纠葛后,也能随着郑微的心境慢慢平复下来,接受故事的收尾。同时,也会从这个故事里深深体会到青春的美好与无奈,以及成长所需要的勇气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使得整个故事结尾的紧张度把控得恰到好处,让人回味无穷。

再比如八月长安的《你好,旧时光》结尾处,在大家都以为余周周和林杨会顺顺利利地开启美好的大学生活时,余周周却在高考后出现了一些心理上的迷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这一意外情况让读者原本轻松的预期被打破,担心两人的感情以及余周周的状态,紧张感上升。

在整个故事中,余周周和林杨的感情发展是一条温暖又令人期待的主线。从儿时的相识,林杨就像个小太阳一样围绕在余周周身边,尽管中间经历了诸多磕磕绊绊,有年少时的懵懂误会,也有成长过程中的各自烦恼,但他们始终心系对方,一路相互陪伴着走过了中学时光。高考的结束本应是他们迈向美好未来的新起点,读者也满心期待着看到他们在大学里继续甜蜜的相处,续写浪漫故事。

然而,余周周在经历了高考这场人生大考后,内心世界却陷入了一种复杂的状态。她开始思考自己过去这些年的成长经历,那些曾经的遗憾、获得的成就、经历的离别与重逢,都让她对自己的人生意义和未来方向产生了迷茫。她会想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到底是什么,又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即将到来的全新生活,这种迷茫让她在面对林杨时,也多了几分犹豫和不确定,两人之间原本和谐美好的氛围也因此出现了一丝微妙的变化。

读者看到这样的情况,不由得为他们揪心起来,紧张地关注着余周周能否走出迷茫,两人的感情又是否会受到影响。故事的紧张感就在余周周内心的挣扎以及读者对他们感情走向的担忧中不断攀升,仿佛一团迷雾笼罩在他们的未来之上,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后续的发展。

但随后通过余周周自我的思考、和朋友老师的交流等情节,她慢慢走出迷茫,和林杨一起迈向新的阶段。余周周在与朋友们的聊天中,听着大家分享各自对未来的憧憬和规划,突然意识到人生本就是充满未知和变化的,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探索的心态。她回想起过去那些美好的瞬间,无论是和林杨一起在校园里度过的时光,还是和其他朋友共同经历的成长故事,都成为了她内心的力量源泉。

她主动找到林杨,坦诚地说出了自己这段时间的困惑和现在的想法,林杨一如既往地给予她理解和支持,两人相视一笑,那份默契和深厚的感情又重新回到了他们之间。他们手牵手,一起憧憬着大学里丰富多彩的生活,准备去迎接新的挑战,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意外被化解,故事在有惊无险中结束,通过这种情感由紧张到舒缓的变化很好地控制了结尾的紧张度,也让读者对成长中的迷茫与坚定有了更深的感受。大家仿佛跟着余周周一起经历了这场心灵的洗礼,明白了在人生的重要节点上,出现迷茫是正常的,但只要积极面对,与身边的人相互支持,总能找到前行的方向,让故事在充满温情与感悟的氛围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七、环境的烘托与转变

技巧分析

环境描写在结尾对紧张度的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就像是故事的背景画布,能够巧妙地烘托出故事的危急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故事中人物所处的紧张情境,增强故事的代入感和感染力。紧张的环境可以通过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压抑的空间氛围、混乱嘈杂的场面等方面的描写来实现,使读者在阅读时不自觉地绷紧神经,与故事中的紧张节奏同频共振。

而环境的转变,则象征着故事走向结局,紧张感的消散,给人以希望或者感慨等不同的感受。从恶劣到平和,从黑暗到光明,从喧嚣到宁静等这样的环境变化,往往意味着故事中矛盾的化解、人物命运的转折或者情感的释怀,让读者在经历了紧张的情节后,从环境的变化中体会到一种尘埃落定的感觉,同时也能更深刻地领悟故事所蕴含的意义,使结尾更具层次感和韵味。

环境描写要与故事情节、人物心境相契合,起到恰到好处的辅助作用,不能脱离故事本身而孤立存在。比如在人物面临生死抉择、激烈冲突时,相应的环境就应该营造出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而当人物内心逐渐平静、故事走向缓和时,环境也应随之变得安宁祥和,这样才能让环境描写与故事发展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故事紧张度的塑造和情节的演进。

布局步骤分析

- 环境引入与契合:

在小说中,根据情节需要适时引入环境描写,让环境与故事发展紧密相呼应,成为故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在莫言的《蛙》中,描写乡村的环境,那些田间地头、简陋的诊所等场景,都与故事中关于生育、人性挣扎等情节紧密相连,营造出一种质朴却又暗流涌动的氛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故事围绕着乡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展开,田间地头是村民们日常劳作、交流的地方,在这里人们会谈论起哪家又添了新丁,哪家因为超生面临着罚款等与生育相关的话题,展现出乡村生活中最普通却又至关重要的一面,也为故事中关于生育政策推行的情节做了铺垫。而简陋的诊所则是许多孕妇生产、进行节育手术的场所,诊所里那陈旧的设备、略显昏暗的灯光以及弥漫着的消毒水味道,都让人感受到一种紧张和不安,暗示着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即将发生的或是新生命的诞生,或是女性身体和心灵上所承受的痛苦,与故事中人物在生育问题上的挣扎、无奈等情感相契合,使得环境描写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故事之中,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 烘托紧张环境:

在结尾处面临关键情节时,通过对环境恶劣、压抑等特点的描写来烘托紧张感。比如在故事里涉及到一些非法接生等危险场景时,描写夜晚的黑暗、诊所的破旧杂乱等环境,让读者感受到人物所处情境的危急,增强故事的紧张度。

在《蛙》中,当有些村民为了超生而选择偷偷找没有资质的接生婆进行接生时,往往是在夜晚,外面漆黑一片,只有几点微弱的星光在云层中若隐若现,仿佛整个世界都被黑暗笼罩着,预示着这场接生充满了未知和危险。而接生的场所——那些偏僻的农家小屋或者临时搭建的简易棚子里,环境十分简陋杂乱,昏暗的灯光在风中摇曳,时不时还传来老鼠跑动的声音,让人感觉毛骨悚然。产妇痛苦的呻吟声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回荡,更增添了紧张的氛围,读者仿佛能看到接生婆紧张的神情和手忙脚乱的动作,也为产妇和即将诞生的孩子的安危揪心不已,故事的紧张度就在这样的环境烘托下达到了一个高峰。

- 环境转变结尾:

随着故事走向结局,改变环境描写,呈现出一种环境的转变,可能是迎来了新的曙光,或者是回归到平静祥和的状态。在《蛙》的结尾,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有了新的面貌,环境描写上体现出一种变化后的生机,暗示着故事里人物经历种种后生活也在向前,让读者在经历了紧张的情节后,从环境的转变中体会到故事的结束和一种新的开始。

曾经那些简陋的诊所可能经过翻新,变得宽敞明亮,医疗设备也更加齐全先进,象征着乡村的生育医疗条件得到了改善;田间地头不再只是人们谈论超生罚款的地方,更多的是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村民们辛勤劳作,看着茁壮成长的庄稼,脸上满是对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的憧憬。整个乡村在环境上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充满生机的状态,让读者感受到故事里的人物虽然经历了过去生育问题上的种种波折,但生活终究是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在这种环境的转变中,故事在一种温暖而平和的氛围中结束,使读者在紧张之后能从环境的变化中体会到希望和生活的延续,对故事的结尾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比如辛夷坞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结尾部分,当郑微面临着爱情、生活等多方面的抉择和告别时,校园里那些熟悉的环境,如曾经充满欢笑的操场、承载回忆的宿舍楼道等,在回忆的笔触下显得既美好又带着一丝伤感,烘托出人物内心的紧张和不舍。

操场边的老槐树依旧静静地立在那里,枝繁叶茂,夏日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光斑,仿佛还能看到曾经郑微和同学们在这里上体育课、举办运动会的热闹场景,可如今,郑微却要告别这一切,那光斑就像是她即将逝去的青春时光,美好却又抓不住,让她心中满是惆怅。宿舍楼道里,墙壁上贴着的那些已经有些褪色的海报,记录着曾经大家一起追过的明星、举办过的活动,每走一步,都能唤起一段回忆,而郑微知道,这次走过之后,也许就很少有机会再回来了,这种熟悉又即将告别的感觉,让她的内心愈发紧张和不舍,同时也让读者深深感受到了她此刻的心境,增强了故事的紧张感。

而最后郑微走出校园,融入到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外面的车水马龙、城市的繁华景象等新环境描写,象征着她告别青春,走向新的人生阶段。街道上车来车往,行人匆匆,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霓虹灯闪烁,展现出一种充满活力和机遇的现代都市氛围。郑微看着这一切,意识到自己已经离开了那个相对单纯、充满回忆的校园世界,要去适应新的生活节奏,面对新的挑战,虽然心中有对青春的留恋,但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环境的这种转变让故事在紧张又略带惆怅的氛围中结束,使读者也不禁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岁月,感同身受,仿佛跟着郑微一起完成了这场青春的告别,从校园环境的美好与不舍到社会环境的陌生与期待,通过环境的烘托与转变巧妙地控制了结尾的紧张度,让整个故事更具感染力和回味性。

小主,

举例

以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为例,在故事的结尾部分,当那场突如其来的火灾降临,整个城市仿佛都陷入了一片混乱与危险之中,环境描写在这里对紧张度的烘托起到了关键作用。

外面的夜空被火光染得通红,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原本繁华的街道上人们四处奔逃,尖叫呼喊声此起彼伏,汽车在马路上横冲直撞,喇叭声、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极度嘈杂而混乱的场面。高楼大厦在火势的蔓延下显得摇摇欲坠,玻璃破碎的声音不时传来,火星四溅,仿佛世界末日一般。而故事中的主角们被困在那座燃烧着的大楼里,楼道里弥漫着刺鼻的浓烟,灯光在忽明忽暗地闪烁着,墙壁被熏得漆黑,周围的温度越来越高,让人呼吸困难,每走一步都充满了危险,读者仿佛能切身感受到他们的恐惧和绝望,紧张感被推到了极致。

然而,在故事的最后,当一切尘埃落定,通过对一些场景的描写展现出了环境的转变。比如曾经那座被大火肆虐过的大楼遗址,虽然满目疮痍,但在废墟之上,已经有工作人员在进行清理和重建的准备工作,旁边的街道也逐渐恢复了秩序,有行人开始驻足观望,谈论着这场灾难,阳光洒在这片土地上,仿佛在预示着新生。

同时,对于那些主角们曾经生活过、留下过美好回忆的地方,如他们常去的咖啡馆、公园等,依旧有着人们在享受着生活,咖啡馆里飘出的咖啡香气,公园草坪上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都呈现出一种生活还在继续,即便经历了巨大的伤痛,依然会有希望和美好的感觉。这种环境从灾难的混乱紧张到灾后的平和有序、充满希望的转变,让读者在经历了故事中那场惊心动魄的火灾以及主角们的悲惨结局后,能从环境的变化中体会到一种故事结束后的释怀和对生活延续性的感慨,使整个故事的结尾在紧张与舒缓之间找到了平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如桐华的《云中歌》结尾处,当云歌历经重重磨难,失去了挚爱刘弗陵,又在宫廷斗争等复杂局势中挣扎过后,故事来到了收尾阶段,环境的烘托与转变也为结尾的紧张度塑造增添了色彩。

在故事高潮部分,宫廷内一片血雨腥风,政变引发的战乱让整个皇宫笼罩在黑暗与恐惧之中。夜晚的皇宫里,火把摇曳,却照不清那隐藏在暗处的刀光剑影,喊杀声、惨叫声回荡在宫墙之间,地上满是鲜血,原本庄严华丽的宫殿此刻宛如人间炼狱,云歌身处其中,看着身边熟悉的人一个个倒下,她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绝望,而读者也被这种紧张残酷的环境氛围所感染,为云歌的命运揪心不已。

但随着故事走向结局,云歌选择了离开这个让她伤心的地方,走向了大漠。此时,环境描写出现了明显的转变,大漠那广袤无垠的黄沙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天空湛蓝如宝石,偶尔有几缕白云飘过,显得格外宁静祥和。云歌骑着骆驼,在大漠中缓缓前行,微风拂过,带起她的发丝,她看着远方的地平线,心中虽然依旧有着对过去的伤痛,但也在这开阔的天地间慢慢释怀,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这种从宫廷的黑暗血腥到大漠的宁静开阔的环境转变,象征着云歌告别了过去的痛苦,开始了新的生活,让读者在经历了紧张刺激的宫廷斗争情节后,能从环境的变化中感受到故事的结束以及云歌命运的转折,体会到一种历经沧桑后的豁达与对未来的期许,使故事结尾的紧张度在环境的烘托与转变中得到了巧妙的把控,也让整个故事更具韵味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