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三的母亲嗔怪地看了丈夫一眼,调侃道:“你就乐吧,到时候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申三赶忙接茬道:“那也高兴,我还得攒钱娶媳妇儿呢。”
听到这话,全家人不禁哄堂大笑,畅想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在金家村的打谷场上,村民们一家挨一家围聚着,他们眼中闪烁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对他们来说,土地就是赖以生存的根本,而现在,陈华赐予他们土地,就等同于赋予了他们生活的希望。
申家一家正沉浸在欢乐的交谈中,忽然平日里寡言少语的申老二开口道:“爹、娘,我想去参军。”
“你这兔崽子说什么胡话!家里连种地的人都不够,你还想去当兵?”申老二的父亲怒喝着,差点就要动手教训他。此前,申老二进城卖柴火时恰逢京州军围剿周家家兵,目睹那场激烈的战斗,他并没有感到害怕,反而被京州军那威武的装备所震撼。自那天起,他的脑海里始终萦绕着京州军的形象,渴望着自己也能穿上那样的铠甲,成为战阵中的一员。
申老二坚持道:“爹,如果不是京州军这次打击门阀的家兵,咱们家能拿回失去的土地吗?说实话,哪怕我们有了更多的土地,但如果有一天蛮族再次入侵,土地保不住又有何用?”
申老二的父亲沉默了,周围谈话的村民们也因申老二的话而安静下来。此刻,他们意识到,眼前这一切安稳的生活,都是晋王陈华在腥风血雨中为他们争取来的。晋王甘愿冒险为封地百姓造福,他们难道不应该站出来,为保护晋王,保卫自己的土地尽一份力吗?
申老二的父亲神色庄重地对申老二说:“你想好了,若真去给晋王当兵,战场上就不能做个懦夫。”申老二激动地回应:“爹,你同意了!”
“这小子平常闷声不响的,今天的话倒让老子无言以对。确实,若无人参军,殿下无兵可用,又如何去抵御蛮族?”申老二的父亲叹道。
“我也去参军。”旁边一家的年轻人随即响应。
“我也去!”
顷刻间,打谷场上不断传来年轻人们志愿参军的声音。正在中央阅读报纸的记者注意到这一幕,默默地记录下今日所见所闻,思绪飘回到多年前他曾问教书先生的那个问题:“何为民心?”
当时,教书先生回答:“民心就是粮仓,民心就是源源不断的新兵,民心就是在战场上输送粮食的民夫。失去民心,国家就会缺乏兵源,一场战役都难以承受,但只要有民心,哪怕经历多次失败,源源不断的新兵终将帮助我们赢得战争。”
眼前的场景,不正是先生当年所描述的民心所向吗?作为一名记者,他走过更多的地方,看到了更多变革。京州在他的见证下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正是晋王理念的体现。尽管最初他对这项工作有所抵触,但现在他发现,自己已经乐在其中。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将底层百姓的问题反馈上去,报社就如同连接晋王府与平民百姓的桥梁,他自觉虽非言官,却扮演着类似的角色。
收起手中的报纸,他迈步走向下一个村落,心中充满了对京州未来更多变革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