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草民愿遵照您的意愿行事。"王广权内心悲凉而又无奈,深知门阀之所以能在乡里横行霸道,离不开强大的家族势力支持。如今若遵从命令遣散家族私兵,他们将不再拥有门阀的身份,无法继续恣意妄为。
侯长史适时插言:“王广权,总的来讲,你们王家确实在许多事务上对殿下有过贡献,殿下对你们尚有信任。这次的事态上,我希望你们王家能起到带头作用,不久后京州将颁行新政令,严禁任何形式的私兵存在。”
这番话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王广权内心的焦虑,生存还是毁灭,此刻他必须作出抉择。赵家的悲剧近在眼前,他回应道:“感谢殿下的宽宏大量,草民保证从此王家必将诚心诚意为殿下效劳。”
晋王挥手示意王广权父子可以退下了。待他们离开正殿,晋王对身边人表示:“我会派刘权的手下密切关注王家动静,看他们是否会阳奉阴违。若王广权明智行事,王家或许能成为一个值得扶持的地方商家。毕竟外来商贾与本王的利益不尽相同,有必要借助本地商贾相互制衡。”
侯长史补充道:“王广权相较于赵建成,谋略和胆识都有所不及,这也是为何多年来一直被赵家压制的原因。但愿他能按照殿下的意愿执行,如此一来,对付周家和钱家也将变得水到渠成。”
"确实如此,值得注意的是,赵家拥有的大片田产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强占手段获取的,而且他们所蓄的奴隶中也有许多人是被迫卖身为奴的。这些人你必须找出,当我们恢复他们自由之时,相应被侵占的田产也应一并归还给他们。"
侯长史嘴角挂着满意的微笑,应道:“殿下尽可放心,关于此事,下官会优先办理,尽快落实。”
晋王在安排侯长史离去后,立刻派人传唤了刘一泽前来。这项打击豪强、分配田地的举措必须大肆宣传,以此赢取民众的支持与拥护。
自古以来,百姓起义往往是为了争取土地权益,这是人心所向。除了赵家的田产,晋王还计划陆续颁布一系列政令,要求封地内的所有门阀世家将非法侵占的田地尽数归还给平民百姓,真正做到还田于民。
次日清晨,刘一泽便将这些重大新闻刊登在报纸上,报童们怀抱报纸奔赴六州各处,一时间舆论沸腾,民间热议纷纷。
首要焦点无疑是赵家的遭遇,而更为广大百姓关切的是,晋王决定让门阀大户归还霸占的田产。
“这可真是大快人心啊,赵家在我们金家村桃花江边抢夺了不少良田,现在总算有机会讨回了。”一位村民激动不已地表示。
在灵渠县金家村,村民们聚集在每日准时到达的记者身旁。自从有了报纸,传统的报童被取代,一批批穿梭于街头巷尾散发报纸的书生也因此获得了“报人”的雅称。
“可不是嘛,我家那三亩上好的地就被赵家强行霸占了,我当时去找他们理论,结果却被赵家的恶奴狠揍一顿。嘿,真是苍天有眼,晋王越来越贤明了,若能拿回那片田产,我一定牵着家里那头羊送到殿下面前,以表达感激之情。”另一位村民大声诉说着自己的遭遇。
人群中,申三也在其中,他裂开嘴憨笑,虽然赵家的消失意味着他失去了放牛的工作,但他家也同样有地被赵家抢占。要是能成功讨回,他也能够重新获得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想着将来耕种几年就能过上舒适的日子,申三心头泛起喜悦,情不自禁地高呼:“晋王千岁!”
顷刻间,整个打谷场陷入了寂静,金家村的所有村民都把目光投向了申三。申三被这突如其来的安静吓到,有些怯生生地看着周围人。
然而就在他忐忑之际,村民们突然爆发出热烈的呼声:“晋王千岁!千岁!万岁!”申三的疑虑瞬间被这股热情淹没。
打谷场中央的报人看着情绪激昂的金家村村民,也被这份激情所感染,与百姓们一起欢呼起来。当天的报纸上赫然发布了几条旨在打击封地门阀贵族的政令。
对于众多出身寒门的子弟来说,他们深深明白门阀大族对大陈国的潜在危害,只可惜长期以来,国家的权力核心始终掌控在这些门阀手里,各地官府也往往倾向于维护他们的利益。如今晋王的这一系列举措,无疑让百姓看到了新的希望。
唯有在这片封地,唯有晋王敢于率先挑战并铲除盘踞已久的门阀势力,消除这片土地上滋生的恶性肿瘤。
他的理想与百姓的心声不谋而合——百姓期盼的是安居乐业,不再受到门阀大族的欺压,能吃饱穿暖,婚嫁育子,享受正常的生活。而对于他这样的寒门学子,期盼的是科举考试中能够根据个人才学论高低,而非仅仅依据家族背景。
放眼大陈国其他地域,他一度看不到实现这些愿望的曙光,然而,随着每日阅读报纸,倾听民间声音,他愈发坚信,或许只有晋王有能力去实现这一切变革。
为了促成理想的实现,他甘愿每日不辞辛劳,将报纸上的消息传递至封地的每一个偏远角落。报纸上的新闻同时也传进了京州各大门阀的耳中,与百姓们的欢欣鼓舞截然相反,他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赵家的覆灭无疑为他们敲响了警钟,昭示着晋王的封地将不再是他们恣意妄为的乐园。
在这片土地上存活,就必须遵循京州的法制秩序。而接下来的日子里,报纸爆出一则更震撼的消息:王家主动在报上发表声明,决定归还所有非法占据的土地,恢复因丧失土地而沦为奴隶的部分百姓的自由身份。与此同时,赵家在六州的碉堡将由各州的京州军接管,赵家成员则被遣散并编入京州军中。
两大京州顶级门阀,一家被灭,一家主动顺应新政,这对六州乃至全国的门阀大族而言,犹如一场大地震,带来了颠覆性的震动。
一种微妙而紧张的气氛开始在六州蔓延开来。晋王半月来一直坐镇京州都督府,日夜处理政务,密切关注着新政令在六州实施的进展。王家的妥协让晋王对其另眼相看,认为王广权颇有见识,能够审时度势。然而,晋王深知,并非所有人都会选择妥协。
“殿下,王员外派人送来请柬,邀请您、我及李丰怀将军等人参加王府晚宴,据说他还邀请了不少与王家关系紧密的门阀,他们都声称愿意追随王家,遵从殿下的新政令。”侯长史呈上一封请柬。
王广权能够率先响应新政,晋王对他好感倍增,认为他确有可教之处。接过请柬,晋王笑道:“王广权这次倒是显得格外热情。”
“确实是热情得很,但这场宴会恐怕会是一场鸿门宴。”这时,门外响起一个冰冷低沉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