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御书房。
朱高煦召见了朝堂公卿。
陈济之死,对他打击颇大,尤其是老先生最后那番嘱托。
历代朝廷,为什么要考四书五经,又为什么只考四书五经?
朱高煦原本还不能理解,甚至对此嗤之以鼻,果断命学部尚书解缙着手改革。
可是听了陈济那番话后,他才终于恍然大悟,险些惊出一身冷汗。
其实也很好理解,历代贤才干吏那么多,能臣英才无数,难道他们就看不出这科考的弊病吗?
可即便如此,这个弊病还是持续了这么久,自然有它存在的理由。
朝廷不是不想考实务考策论,不是不想筛选出真正的贤才干吏,而不是一些只知道苦读四书五经的书呆子!
但问题在于,这根本就做不到,或者说违背了科举的公平性!
实务具体怎么考,策论又如何出题,这都是摆在面前的问题。
这对于那些贫寒子弟而言,根本就是一个噩耗!
他们没有多余的钱财去购买其他书籍,只能买一些传播最广最为便宜的四书五经。
他们也没有任何臂助,可以了解天下大势,可以获悉朝堂政局!
在这个消息并不灵通的时代,贫寒子弟只能在家中拿着那些最廉价最普及的事实埋头苦读,这也是他们参加科考的底气所在,这也是他们改变自身命运的唯一机会!
而什么书籍最为廉价最为普遍?
只有四书五经,也只能是四书五经!
一旦他朱高煦直接将这内容给改了,那天下间的贫寒子弟,将再无出头之日!
整个大明朝堂,都将会沦为士绅缙绅的猎场!
他们多的是银子,去购买那些新学书籍!
他们多的是关系,去洞悉朝堂政局和天下大势!
原来,朱高煦当真错了,而且错得离谱!
怀揣着这些思绪,朱高煦看向了一众朝堂重臣。
“行了,都说说吧,这科举……怎么办?”
朱高煦叹了口气,主动开口服了软。
“先前是朕思虑不周,以致于出现了岔子。”
“现如今各地官学和书院,都在传授新学讲解新学,过去了这么多年了,科考内容却一直以四书五经为主,确实有些不太妥当。”
群臣一听到这话,顿时惊为天人。
什么情况?
皇帝陛下这是主动认错了?
蹇义和夏元吉对视了一眼,尽皆看出了对方眼中的喜意。
真是不容易啊!
他们二人冒着被皇帝陛下严惩的风险,去求陈济老爷子出手,总算是把皇帝陛下给劝回来了。
“朕的要求只有一个,想办法改变这一现状,四书五经不能作为科考主要内容!”
朱高煦沉声开口道,直接道出了他的目的。
四书五经,先贤圣言,确实是华夏文化的根基,也值得天下学子苦读铭记。
但科举大考乃是朝廷的抡才大典,是专门为朝廷筛选贤才干吏的,而不是要一群群的书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