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太原乱象!脱欢在狂笑!(1 / 2)

日薄西山,余光横照。

就在城门即将关闭之时,远处铁骑疾驰而来,城门口处等待的众人心中一凛。

为首之人身披铁圜重甲,手提丈八马槊,身后鲜红披风随风起舞,端得是个英武异常,赫然正是汉王朱高煦。

还未等朱高煦策马上前,太原府知府张公祝便带着一众官员跪倒在地,以示对这位汉王殿下的敬意。

么得办法,汉王淫威太盛,如今这大明朝野,上至朝臣下到百姓,只知汉王而不知太子,足见其权柄之盛。

朱高煦勒马止步,却是未曾翻身下马,而是手握马鞭好整以暇地看着跪地众人,嘴角泛起了戏谑笑容。

前面他率军过境,可是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事出反常必有妖啊!

“行了都起来吧,太原府知府是何人?上前答话!”

一官服袍靴齐整的官员当即起身,行礼拜道:“下官太原府知府张公祝,见过汉王殿下!”

张公祝?

眼见此人大腹便便,一副油光满面的腻歪模样,朱高煦心中便连连冷笑,对此人的初步印象算是坏到了极点。

此刻门口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百姓,朱高煦扫了一眼,心中顿时生出了不少怒火。

他一眼扫过,只见太原府城的居民们,面色大都枯黄,显然大多数的普通民众都有着营养不良的毛病,许多人身上的衣服更是破破烂烂,打满了补丁。

要知道这地方可是太原府城啊!

太原,是两汉时期十三州之一的并州,而到了隋唐时期尤其是唐朝时期,这里成为了与长安、洛阳齐名的“三京”“三都”!

大诗人李白也称赞道:“天王三京,北都居一”。

而且在五代十国时期,先后成为后唐、后晋、后汉、北汉的国都,被称为传说中的“龙城”!

可以说,太原成为了北方最繁荣的城市之一,也为晋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就是这样一座本该繁华的核心城市,里面居住的老百姓却是这般凄惨模样,实在是令人心惊胆寒。

面黄肌瘦,衣衫褴褛,跟群难民一样!

而眼前这位张知府还能保证衣衫整洁、油光满面,可想而知这厮是个什么玩意儿!

呵,只怕这位张知府,贪腐受贿的事情没少做吧?

难怪他要带着人在这儿等自己,分明是做贼心虚啊!

“唔……很好,见张知府这红光满面的模样,本王也算是放心了,想必太原府的子民生活得都还不错吧?”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

张公祝脸上的肥肉不自觉地抽搐了一下,但他终究是知府大人,养气功夫还是有的。

“启禀殿下……太原府子民……过得都还不错!”

“哦,真是这样的吗?那本王怎么看这些百姓,都是一副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模样?”

朱高煦目光冰寒地盯着张公祝,令后者脸色再变,顿觉滔天压力扑面而来,连话都快说不清楚了,支支吾吾地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急得满头大汗。

毕竟他现在要面对的人,乃是那个凶威滔天的汉王朱高煦,最是爱不按常理出牌!

但是谁都知道,你要是得罪了他,连当朝太子爷都保不住你!

眼见自家大人慑于太孙威势,当众丢尽了脸面,张公祝身后一中年男子朗声答道:“回禀汉王殿下,去年寒冬太原府连着出现极端倒春寒,大雪漫天,坑谷皆满,所以出现了不少流民饥民……”

“哦?真的吗?”朱高煦闻言轻笑了一声,“那为何朝廷没有收到奏报?”

那出言之人听到这话,顿时变了脸色。

他没有想到,这个汉王朱高煦竟然如此难缠。

本以为随便举个天灾导致人祸,将此事糊弄过去。

然而他却是没有想到,这汉王朱高煦如此精明,与传言根本不合,一眼就看破了自己这些小伎俩!

眼见此人沉默不语,朱高煦顿时面色一变,神情不悦地盯着出言之人。

“你是何人?可有官位在身?”

领导夹菜你转盘儿,领导讲话你插嘴!

你娘咧!

你是真不想活了啊?

“下官王子丰,忝为知府衙门户房经承,故而熟知此事!”

王子丰!

真是一个好名字啊!

太原王氏,那可是以往出了名的世家望族,五姓七望之一。

虽然历经乱世,这些世家望族早已不复存在,但是太原这地界上,还是有着不少的王姓人士。

知府衙门为知府的办事机构,府州县衙尽皆仿中央六部之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房,与中央六部相对应,职责也与六部类似。

而各房之头目,便称为经承。

不过这经承属于“未入流”,即无品阶,比之那胥吏地位稍高一等,说白了就是一个胥吏头头!

知府等官员自然是流官,经常都会调动任免,避免出现土皇帝这等情况。

但是胥吏不同,这群衙门里的底层办事人员,无正式编制的聘用人员,不在士农工商四民之列,却谙熟官场潜规则。

以至于形成了一种畸形的官场文化,江山乱不乱,不是皇帝说了算,也不是官员说了算,而是胥吏说了算!

胥吏,始成于大明,盛行于满清!

到了满清时期,胥吏甚至达到了能够挟制上官、左右官场的恐怖境地!

当然,现在还处于大明初期,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即便有隐患,也还没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