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集《禅观与净土》(基础篇)(2 / 2)

禅观与净土 妙音0 6285 字 1个月前

那我不从前生而来,我是怎么来的?《楞严经》上说,你从空性而来,人生是无中生有。人生是怎么回事?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为你过去在某一生造了某一个业力,这个业力成熟了,它突然就“啪”出来了,突然间无中生有。所以合理地推论——“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你最后也是回到空性而去。人生的结果,每一个人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没有结果!不管你今生活得快乐也好,痛苦也好,每一个人都没有结果,没有一个人有结果的,因为你业力释放完了,你今生的生命就消失了。你说,欸,五十年后,我要找我的这个色身,我找我这个释净界的色身,释净界的思考模式跑哪里去了?没了,觅之了不可得了!因为它业力已经释放完了。

从《楞严经》的角度,每一个生命的受生,都是一个新的个体,他跟前生的生命没有直接关系,他只是继承前生的业力而已。比方说做梦,佛陀最喜欢用做梦来比喻人生了。你看你第一个做梦,做的梦是转轮圣王,七宝千子,你在梦境的时候,你感觉也跟真的一样,因为它还有业力,你有好的业力在释放。但是你把福报享尽以后,你第一个梦做完以后,第二个梦变成蚂蚁了,因为你资粮力花完了,福报花完了。那这个蚂蚁就问:“我第一个梦跑哪里去了?我第一个梦做转轮圣王,还有很多珍宝”,没了!你不可能把第一个梦的珍宝,带到第二个梦去,不可能!为什么?因为“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这个因缘结束了,转轮圣王的梦跟小蚂蚁的梦不能相通。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那么这个说什么事情呢?说到空性的道理了。你懂得缘起你就知道空性,所以人生是没头没尾,这个很重要!人生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它只有过程的因缘,一个假相。当它业力还在的时候,这个假相在你的生命当中换过来换过去,但是你不可能得到什么东西的,你要能够达到空性,先知道无所得,这个很重要!

我们为什么攀缘?我们为什么去追求、去执着?因为我们总是觉得好像要得到什么东西才好,这个人生才不会空过。其实你错了,你永远得不到东西的。一个人一定要做到无所得,他才可以做到无所求,因为你这个梦结果结束以后,你下一个梦启动,跟第一个梦是没有任何的牵连。

我再讲一次,你不可以把第一个梦的东西带到第二个梦去,不可以!第一个梦的东西只可以在第一个梦的时候受用,这个叫做缘起法,叫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所以我们得出结论:人生是不可能得到任何东西!它只是一个过程,在过程当中你有一种感受,有受用,但是你不能够得到一种东西把它带到来生去,不可以!

这样讲我们就知道,人生只是个过程,所以你就开始慢慢把心放下来。人生只是个历练,透过这个因缘让你忏悔业障,积集资粮,你的攀缘心就慢慢淡薄了,因为你不管怎么攀缘,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因为你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结果,就是没有结果!你最好早点把这个道理弄清楚。

所以大乘的空性智慧,它不必改变外境,你只要知道这个外境是缘生缘灭的假相就够了,这个时候你的心就不迷、不取、不动,你就不容易攀缘。不容易攀缘的时候,你所建立的出离心、菩提心的善根就特别坚固了,因为没有任何的外境可以干扰你了。所以大乘的空性,叫做“缘起而性空”。

“缘起”两个字,在佛法太重要了!每一件事情都是因缘所生,不是你说了算。所以“缘起”这两个字,智者大师给它三种解释:第一个,它没有真实性。因为你不能真实拥有它,你只能够暂时地去受用,它没有真实性;第二个,它没有不变性。它变来变去,今天跟明天不一样,明天跟后天也不一样;第三个,它没有独立性。它是众多的因缘,不是你说了算,所以你没办法主导它。你不可以拥有它,你也不能够真实地去掌控它,你更不可以去主导它,这叫缘起。

大乘的空性,宗大师这句开示很重要,“所执之境本无者”,是本来就没有,你必须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人生,这个就是息灭攀缘心最好的方法。

好,我们看第三个证量。

戊三、证量。

一旦同时不轮番,已见缘起不虚妄;

若证灭尽诸境执,尔时观察见圆满。

又由现相除有边,及由性空除无边;

了知性空现因果,不为边执见所夺。

好,前面的方法,就是从缘起而观察到空性。这个时候,我们开始来看看它最后的结果。“一旦同时不轮番”,我们同时看到因缘的假相,但是我们又知道,一切法是本来就没有的,这两个是可以同时存在的。这个时候,你就真的看到大乘的缘起性空而不虚妄了,就叫正见。你正见不断地栽培历练,总有一天“若证灭尽诸境执”,你能够证入了这种灭尽,把心中的这种攀缘心慢慢消灭掉,把这个有相的执取慢慢消灭掉了,这个时候你的心就平静下来了,不迷、不取、不动,这个时候见圆满,达到正念。“又由现相除有边,及由性空除无边。”在因缘假相现前的时候,不落入有相的执取;在空性现前的时候,也不会堕入对空性的执取。了知空性而现因果,因果也不离开空性,这个时候就能够不为空有二边所夺取了。

这个空性智慧,它不是一种愿力。前面的出离心跟菩提心,是一种希望跟愿力。这是一种人生的态度,空性智慧,我们每一个人有两种选择,只有两种选择:看你是要站在“有”的角度来面对“空”,还是要站在“空”的角度来面对“有”,两种选择。凡夫娑婆世界,不是有就是空,两个因缘而已。

如果你把人生看成是真实的,什么都是真的,真的有某些人,真的有些事情,虽然你发了出离心也发了菩提心,那么你不认为人生是缘起,是真实有,这个时候,你就是站在有的角度来面对空。因为它总有一天会失掉,所以你死亡到来的时候,从有到空,你的人生就很痛苦了。当空出现的时候,当你要回到空性的时候,因为你从空性而来,你最后也是回到空性而去。所以当你要临终的时候,要离开你今生所有一切事情的时候,那个无常的大火在烧你的人生因缘,要把因缘烧掉的时候,你的心就非常不甘愿了,因为你站错角度了,你不应该站在有的角度来面对空,你把人生弄得很被动了。

如果你换个角度,其实你可以重新思考一下,你可以站在空的角度来面对有,你可以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因缘,可以站在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对治烦恼,可以站在本来没有罪业的角度来忏悔业障,更可以站在本来没有生死的角度来了生死。

比方说有些人特别疼爱自己的儿子,当然这是攀缘心,那怎么办呢?怎么断这个攀缘?你可以思考这个儿子是怎么有的,他不是真实有,他是缘起,因为你过去生跟他结了某一种因缘,这个业力成熟了,所以他变成你的儿子。既然是缘起,表示什么?表示你本来没有这个儿子,你本来是没有的。我们的心性本来是清净,本来离一切相的,所以本来就没有,我们推论最后也没有。因为人生没有开始,一定没有结果,它只是个过程,所以你大可以站在本来就没有这个儿子的角度来照顾儿子,你只是尽责任,但是你不攀缘。

大乘的空性并没有否定缘起,就是你该干啥,你还干啥,但是你不能去攀缘这个东西,因为你攀缘它,就会产生执着。你好不容易的出离心,把过去的问题处理掉了,你的攀缘心不断,你又创造一个新的执取,你永远就没完没了了,你好不容易把东西擦干净了,把心中的影像擦干净了,你没有空性智慧,你后面又不断创造新的影像的执取。

佛陀在经典讲一个公案。说有一个动物园,这动物园有个袋鼠,这澳洲的袋鼠很会跳来跳去的。那么这个动物园的管理员把这个袋鼠喂饱以后就出去了。第二天早上看这个袋鼠跳到外面去了,管理员赶紧把袋鼠抓回来,放到闸门里面关着,然后又把旁边的这个墙壁从一公尺加到两公尺高。然后两公尺高的时候,他早上又看牠跑出去了。这个时候,管理员把这个围墙又加到三公尺高。那么旁边的长颈鹿就很奇怪,长颈鹿就问牠说:你怎么那么会跳啊?这三公尺你还跳得出去,你到底是要几公尺你才跳不出去啊?袋鼠说:这不是我很会跳,这个管理员每天出去的时候,忘了锁门了,我从门走出去的,我不是跳出去的。

佛陀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用出离心在调伏我们的爱取,但是你的攀缘心不断地创造新的影像,你永远就没完没了,因为你的门不关起来,你永远会有很多问题。所以空性的智慧就告诉我们,其实在人生当中,我们不可能得到一个真正的东西。你去追求东西,你自己多事了,因为最后你不管想要得到什么,诸位!你的结果只有一个,你要知道,你永远只有一个结果,就是没有结果!你最好早点知道这件事情。所以你早一点放下对你有利,因为你站在空的角度来面对人生,你是很自在的。你本来就没有,人生只是个过程的历练,但是你可以扮演好你的角色,你没有必要攀缘,因为你不可能得到什么东西。

所以我们透过前面的出离心、菩提心,好不容易把过去留下的问题处理完了,你后续的问题就不要再去沾染了。你本来无一物,你根本就不必要去惹这个尘埃,你可以不必去惹,不必多事。所以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人生,这是最好的选择!你临终的时候不容易起颠倒,因为因缘结束的时候,它这个龙卷风在吹,吹过来的时候,把你今生因缘破坏的时候你不会心痛,因为你早就有心理准备了,当因缘要破坏的时候,你早就知道有这么一天了。这个就是站在“空”的角度来面对“有”,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你的“人生”,这个是最好的人生观。

好,我们再看最后的总结。前面的这三种善根,我们把它做一个总结,看这个三种善根所表现的功德。这地方有两段,第一个圣道门;第二个净土门。这三种善根,在圣道门的角度是怎么说的?好,请合掌。

丁一、圣道门。

如此三主道扼要,汝能如实通达时;

当依静处起精进,为究竟事速修持。

如果你是走圣道门的,我们透过出离心调伏爱取,产生一种调伏力;透过菩提心产生一种引导力,把我们的修行引导到“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两种引导;透过空正见产生安住,在大乘的空性如实安住,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这三种力量的摄持,你都能够通达无碍,这是安住力、调伏力、引导力都通达的时候,你就有资格找一个寂静的地方,开始找你修行的方法。你念佛也好,持咒也好,拜忏也好,你就可以去精进修学你的法门了,为了成办这个圆满的功德去修持了,因为你三种善根具足了,你有资格谈修行了,因为你的心态准备好了。这个是圣道门的功德。

我们看看净土门是怎么说的。请合掌。

丁二、净土门。

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

故我念佛心,全体即法界。

第一个先谈谈缘起。在整个十法界的圆融体当中,是从我们一念心发动出来的,你用什么心态来修法门,就注定了你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所以你必须用念佛的心,才可能去感应弥陀的法界;如果你不是一种顺从本愿的心,你不可能跟弥陀感应道交,如果只有佛号而已。

那么这个地方是说什么事情呢?这一段话在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很强调,叫“是心作佛”,你才可能“是心是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创造一句佛号,但是这句佛号到底要带你到哪里去,答案是不一定!因为你的心态很重要!

你看很多人念佛,他是怎么念的?他肚子痛,他念佛,念一念,把肚子痛念好了,他不念了;他儿子要考试,他没把握他也念佛,考上了他不念了,所以你这个“是心作娑婆,是心是娑婆”,你所有的佛号,通通在娑婆世界打转,你就从来没有创造一句佛号到净土,你更不可能有一句佛号到成就佛道的,你一百句佛号,有九十句都在娑婆世界打转,是心作娑婆,是心是娑婆,你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这个佛号跑到娑婆世界去了,因为你栽培它的时候,你就是这个心态。诸位!你要想想看,你平常念的佛,有几句佛号是真的到净土去的,是导归净土的,而不是在娑婆世界活动的?你的心态会决定你最后的结果,因为它是一个因地。

诸位!我们这样想,当我们念佛的时候,有两种力量:

一个是能念的心;一个是所念的佛。所以你的生命有两种力量,一个心力;一个佛力。你们猜猜看,是佛在引导我们的心,还是我们的心在引导佛号?是心力带动佛力,还是佛力在带动心力?对了!是心力带动佛力,所以你们有正知正见,这才合乎缘起!佛可以决定你的心,这个是他生的,这是外道思想。如果佛力可以引导我们的心力,你怎么解释有些人念佛往生,有些人念佛不往生呢?——如果佛陀可以主导的话。佛陀的心是平等的,他有决定权,那每一个人临终念佛都应该全部往生,其实跟事实不符。

有些人念佛往生了,有些人念佛没有往生,那表示你的心态准备不够。佛陀是一种被动的配合,你的心是主动,佛是被动,诸位要知道,这才合乎缘起。同样一句佛号跑到一百个人的心中,最后一百个结果,这个才叫因缘所生法。如果佛陀说了算,那你就不是缘起法,这是他生的思想了。佛陀主宰你的生命,这不可能的事情!佛陀有广大的功德,但是佛陀不可能进入到你的内心世界去改变你的思想,不可能!

你改变了,佛陀给你更好的东西,是你要先改变,佛号才会改变。你要往火坑跳,佛陀是救不了你的,你最好早点知道。你要起颠倒,佛陀救不了你,但是佛号永远是功德,只是它到底会给你什么东西,佛号给你一个糖果吃,或者是给你一个蛋糕,或者是给你一个摩尼宝珠,就看你的心态准备,你准备得愈好,佛就给你更好的东西。

所以你心态的准备,就扮演重要的角色了。作为佛陀,他是公平的,他把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准备好了,但是你准备好没有,关键在这儿。就是“是心作佛”,你才可能“是心是佛”。你的心态有不同的准备,佛陀就给你不同的东西。如果你只是要娑婆世界的东西,你是心作娑婆,佛陀也只能够是心是娑婆,给你娑婆世界的东西,因为你的心理素质,你的心理水平就这么回事。

为什么我们要建立善根呢?就是我们必须做好往生的准备,做好成佛的准备。佛教的修学都是由内因缘带动外因缘的,没有一个东西是外面去引导你的,这个就是外道。佛教跟外道最大的差别,外道是外因缘带动你内因缘。外道是说,你持这个咒所以你会变好,佛教不讲这个观念,佛教是说你心态准备好了去持这个咒,所以你才可以变好,是“是心作佛”才可能“是心是佛”,是内因缘去带动外因缘,佛教的修学是由内而外。

净土宗,我们占了很大的便宜,因为我们所持的佛号已经准备好,其实佛陀就把最圆满的功德准备好了,我们只要顺从。没有人要你去断烦恼,但是起码你要把你心的磁场、频率,调整得跟诸佛一样就好了。他可没叫你断烦恼,他叫你调伏爱取,发起成佛的愿力,安住空性,不要动攀缘心,就是说起码你跟佛陀是走在同一个跑道上。

虽然我们离佛陀距离很遥远,但是咱们是在同一条高速公路,你不可以说,你走在娑婆世界的跑道,佛陀是佛陀的跑道,然后你要佛陀把你带到极乐世界去,这不可能!佛陀不能改变你的跑道,他只能够就着你的跑道给你你要的东西,所以顺从就是你必须把你的内心调整得跟诸佛是同一个跑道,就这样就好了,顺从他就好,其他佛陀会有办法。以佛心为己心,以佛智为己智,你只要把心理素质调整到跟佛陀的那个磁场是一致的,虽然你烦恼没有断,虽然你生死业力没有了,但是剩下就是佛陀的工作了,因为你们已经感应道交了,你们是站在同一个跑道了。

所以我们基础篇,就是希望在我们内心当中,成就三种善根。我们本来是跑在娑婆世界的跑道,你应该是该换跑道的时候了,我们必须走在一个成佛的跑道,这个时候你所念起的佛号,叫做“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好,我们今天先上到这个地方。调伏我们心中的妄想,让我们的磁场跟十方诸佛是同一个磁场,叫顺从本愿。

好,今天先到这里。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