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两耳不闻窗外事(1 / 2)

要想通过帖经试,必须将经义倒背如流。

黄定洲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日程安排。

寅时初,鸡鸣,他效仿古人闻鸡起舞,起床,开始背诵经义,并默写,直到至辰时初结束。

辰时正抵达学堂,开始上课,午时正结束上午的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晋朝,三品以上官员子孙可入学国子学,而辅国大将军是武官正二品。

所以黄定洲也有资格入学国子学。

实际上,他虽然表面挂名入学国子学,但他实际上课地点还是在府内,接受一对一教学。

虽然他也有旬试、岁试等考试,但都没有去国子学,完全是在府内学堂直接考完。

黄定洲曾经猜测过这是权贵子弟特有的教育模式,但是,自从了解了他其他兄弟的教育模式,就知道,只有他才是特殊的。

用一句话说,就是,他见不得光。

午时正到未时正是午休时间。

先生去午休,他继续读书练字,争分夺秒,半秒钟都不浪费。

墨义主要考察对儒家文献的理解,不仅需要牢记原文,还须对经书义理具有深入浅出理解,并分析。

答题速度也要足够有效率,字迹工整程度也会影响卷面分。

考试时,需要默写两千字经文段落,与经文注疏。

他就利用午休时间来默写,随机选择段落,默写足够两千字。

未时正到酉时正,是下午上课时间。

课程结束后,为了节省时间,他没有回自己的院子,而是先去向长辈请安。

然后才回院子,用一炷香的时间,快速地用晚膳和洗漱。

接下来就是他完成学业的时间,他会尽量在戌时末之前,结束所有的学习任务,去睡觉。

他将自己每日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完全进入沉浸式学习模式。

时务策是他的短板。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接触的外面的事物几乎为零。

他大部分的时务资料都是通过先生给他的学习资料了解的,十分有限。

这个科目,主要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时事问题,除了需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对当前社会各领域、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问题有深刻理解和分析。

从先生的教授方式,他隐隐觉得,这不像是培养他去科考,反而更像是培养他的文化底蕴,让他成为闲散文学家之类的。

这令他很是郁挫。

虽然他试过向先生和他父亲反映这个问题,但是,都被回避,不了了之。

并且他的课程里,反而加了许多类似心灵鸡汤和归隐田园的诗词歌赋。

见反抗无效,他也明白了,此事毫无还转之地。

想要考上科举,入主朝堂,就只能靠自己拼了。

这种环境,很考验人心。

他像是一只困兽,被囚牢笼,浮于表面的虚伪亲情,需求被漠视,心音无处吐露,申诉无门,挣扎无果,压抑的枝芽无处伸展,仿佛是在黑暗中潜行、摸索。

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他前进。

他的人生,只有他自己可以主宰。

他的动力来源于内心世界,所有的挫折与痛苦,都将会是他腾飞的燃料,纵然狂风暴雨,终不改初衷,他永远都是自己的信徒。

他更加刻苦地学习,科考,是他最后的救命稻草,他会牢牢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