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金蝉脱壳(1 / 2)

浙洲总督署的县衙内,李凌峰躺在小院的躺椅上,他已经将头上的绷带拆了,这会儿正在吃着窦丘给他摘过来的葡萄。

如今已经秋末,没有了之前的炎热,浙洲的事情基本上也得到了解决。

李凌峰闲了下来,一边养伤,一边准备返京的事情。

回了浙洲以后,他才收到了永德帝下发的密信,他之前将浙洲官员与倭匪疑有勾结的密折递了上去,永德帝自然怒不可遏,但由于证据不足,只能隐忍不发,在这次的信里给李凌峰下了新的指令,让他严查此事。

李凌峰想到之前在岗仁书房里找到的那些往来书信,之前他誊录了三份,已经盖了自己的印信让赵英前往驿站送出。

这样的证据落在他手里,他一时间也不敢贸然上路,否则能不能活着回去还是一问题。

所以只能在出发之前先放出一个烟雾弹,转移一下那些人的注意力。

窦丘站在一旁,见李凌峰皱着眉在思索事情,也没有出言打扰。

过了一会儿,赵英从外面走了进来,开口禀报道,“李大人,属下去查了顾姑娘的生平,确实如青黛姑娘所写,只是那个顾同生,听闻顾姑娘的噩耗后想请大人帮个小忙……”

李凌峰闻言顿了顿,“什么忙?”

赵英抱拳道,“顾同生想跟随我等一起前往闽洲,入镇海卫杀倭寇!”

这顾同生倒还有两分血性,想着为姐姐报仇,也不枉费顾眉衣先前对他的爱护。

李凌峰点了点头,“既然如此,届时便让他和你们一同上路。”

“还有一件事……”赵英看了看一旁的窦丘,似乎要说的话不方便当着他的面。

窦丘极有眼色,见状向李凌峰行了一礼便告退离开,等他走出了院子,赵英才站到了李凌峰旁边。

他压低了声音,“大人,浙洲城百姓如今都知道您伤得这么重除了倭寇的原因,还有浙洲地方官员的原因……”

这就是为什么李凌峰那日会让戚威远命士兵用担架将他和徐秋抬进城的原因了。

舆论无论什么时候都有引导民心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很多帝王在揭竿而起之前一定会制造一件有关舆情的事,因为要得民心,要让百姓觉得是正统,是大道,最后才能众望所归。

李凌峰之前也经常是流言蜚语的主角,第一次转战幕后,也只是为了让百姓明白这些事的始作俑者是谁。

他要让赵英将这个消息放出去,打算利用舆论将此事发酵起来,让朝廷痛下决心治理官倭勾结,治理沿海倭寇,这样日后东南沿海的百姓才能有机会过上安稳的日子。

“我知道了。”李凌峰应了一声。

古代不比现代,有发达的互联网,这些“流言”还需要时间去愈演愈烈,等舆情大到不能遮掩,届时他已经回到了京城,不用他提出问题,自然有人会提出来。

李凌峰扶着躺椅站了起来,赵英要去扶他,他却摆手拒绝了,独自进了里屋,取了一块玉佩出来。

将玉佩递给赵英,李凌峰开口道,“你拿着这块玉在杭城中找到文墨居,让他们的管事过来见我。”

赵英愣了一下,虽然不知道这文墨居是何地,但还是没有犹豫的接了过来,皱了皱眉问道,“那院子外面的那些人怎么办?”

赵英说的是吴道醒一群人。

自从李凌峰回到总督署当日的乌龙过后,这帮人便时不时轮番上阵,想来李凌峰这里探听虚实。

这群人现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奈何不管给出什么理由,李凌峰依旧关门谢客,一律以“养伤”为由给挡在了门外。

再加上浙洲城里这两日谣言四起,说官府有人与倭寇勾结,一时间激起了不少的民愤,纷纷到总督署衙门前请愿,让夏玉彻查此事,给李大人一个交代!

他们更是心急如焚,如坐针毡。

心里把李凌峰从头到脚,再到十八辈祖宗全都问候了一遍,要说此事与李凌峰无关,他们打死也不相信。

伸脖子一刀,缩脖子也是一刀。

李凌峰真拿了证据要杀要剐也就罢了,偏偏用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把他们晾在一边,既不大发雷霆,也不愿见他们。

这才是最痛苦的事!

他们猜的没错,这事儿确实是李凌峰的手笔,他就是故意的!

他在前面吃苦卖力,自己人却在后面捅他刀子,他不愤怒是假的,但因为这次闽洲之行和顾眉衣一事,李凌峰在心理上已经成熟了很多。

他若是回来之后大发雷霆,反而让这些人看出了他的底牌,他就是不说他到底得了那几个人与岗仁勾结的书信,让他们自己纠结去。

孙大人也被窦丘看得严严实实的,这些人几度三番提出要审理,都被赵英按李凌峰的意思不软不硬的挡了回去。

李凌峰只觉得好笑,先让他们蹦跶几天,等他回京后再送他们“九族消消乐”玩一玩。

他扯了扯嘴角,冷声道,“不用管他们。”

是时秋冬交,节往颜色昏。秋去冬来,江南一带又潮又冷,太阳时不时还能见到,但照在身上却感觉不到一丝温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凌峰和徐秋滞留在浙洲总督署养了半个月的伤,基本上闭门不出,就连大夫用的都是李凌峰自己私下让窦丘扮作士兵带进来的,总督署的府医也有一家老小,还是不要为难他了。

他身上的绷带早就拆完了,伤口的结痂基本上都掉完了,只余下淡粉色的疤痕,却依然狰狞可怖。

顾眉衣的尸身被文墨居的管事安排人送往了黔洲,李凌峰也去信给林正业,让他帮忙好好操办顾眉衣的后事。

眼见着入冬,想着张氏一行人早该入了京,李凌峰与家人团聚的心情也越来越迫切。

镇海卫的人前几天就返回闽洲了,临行前赵英带姚大等人前来辞行,李凌峰才知道,赵周氏竟然咬破手指,留给了赵英一份写在白布之上的血书。

左边歪歪扭扭的写了两行大字,写的是“吾不愿你近前尽孝,只愿吾儿为国尽忠”。

然后是中间的几行小字:“倭寇猖獗,辱我国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幸有一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尸!”

而右边与左边呼应,也是两行大字,即“倭寇杀尽日,吾儿还家时。”

字字坚定,句句泣血。

李凌峰看完后,只觉得心灵激荡,心中对赵周氏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