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不知天高地厚(2 / 2)

“简直一派胡言!”

刘伯义黑着脸,中庸之道,既是处事之道,也是为人之道。今日的这个试讲题目,他也是苦心钻研了很久的,先行留下来的理论自然是对的,不然大夏这么多的学子,按照李李凌峰,这么多年学的都是一通狗屁?

他看李凌峰说的才是一通狗屁,而且是狗屁不通。

见刘伯义神色激动,仿佛要吃了自己,李凌峰连忙摆摆手,淡定的说,“刘大人,稍安勿躁。”

“说我们对中庸之道的两种理解是谬论,还说其中有两个错误的前提,你接下来是不是要说我们所学习的经史典籍全部都是错的?”

刘伯义指着一旁书架上码得整整齐齐的书籍激动不已,唾沫横飞,盯着李凌峰质问道,“状元郎,你小小年纪,竟敢如此信口开河,也不怕被天下人笑掉了大牙?亏你还是读书人之典范,难道还不知说话要三思吗?”

尽管李凌峰说了稍安勿躁,但刘伯义此刻已经听不进去一星半点,仿佛李凌峰此刻就是罪人,他所有的口诛笔伐都是应该的,好叫眼前这个年轻人长点教训。

李凌峰也理解他的这种心情,无非就是信奉良久的理论被别人提出了质疑,权威受到了挑战,刘伯义当然不愿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会不会被天下人笑掉大牙?还请刘大人听我说完,在做定论。”李凌峰微微一笑,从容的对着刘伯义拱了拱手。

刘伯义似乎不敢相信李凌峰还要继续说下去,理在人心,竖子焉能狡辩?刘伯义盯着李凌峰看了一眼后怒极反笑,冷哼一声。

他倒是要看看这黄口小儿还有什么好说的。

欧阳濂同样黑着脸,面色不好,但见李凌峰还有话说,倒也没有阻止,他与刘伯义此刻是一个心态,都想看看李凌峰还能如何信口雌黄。

太子楚慎抿了抿唇,看了李凌峰一眼,开口道,“既然李夫子还有话说,认为此二种说法有误,那便让本宫也听听,李夫子的高见。”

楚霁轻笑,饶有兴趣的等着他接下来的解释,楚崎则是皱着眉,深深的望了李凌峰一眼。

“高见下官不敢当,恐污了太子尊耳。”李凌峰向楚慎躬身拱手,然后平静的看着众人,缓缓开口道,“小子拙见,还请诸位大人不要见笑。”

“我倒是要看看你还能如何狡辩。”刘伯义怒怼道。

“各位大人谈中庸之道,想必对此说的书籍及释义早已烂熟于心了吧?”李凌峰看了刘伯义一眼,懒得搭理他,只是淡淡的反问出声。

笑话。

在座的人不说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那也是有真才实学的,不然连坐在这里参与选皇子侍讲的机会都没有,他们都是今年科考取士中凤毛麟角的存在,以他们的才学,是有机会入阁拜相的,怎么可能原中庸的意思都不知道呢?

见众人之自信的模样,李凌峰轻笑,旋即开口道,“要想真正了解中庸是什么,我们还是要回到书本上,在书籍的第一篇和最后一篇。”

“第一篇有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乃天下万物运行之根本,‘和’则是天下人达到‘中’的境界的途径或大道,若能达到综合境界,则天地运行秩序顺势而立,万物居于其自然秩序中,便可生生不息。”

“最后一篇有言,说‘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上天承载,化育万物,无声无息,不动声色为境界之最,即万物和谐共生共存方位中庸之道目的,那就是构建一种秩序,人立于此秩序,天地万物皆能达到最好的状态。只有在这种秩序中,才能做到‘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此秩序并非相互排斥,非此即彼,折中调和且权衡利弊的秩序,而是一种能让事物都能达到完美融合、和谐共生的秩序。”

李凌峰语出惊人,他平静的站在那儿,脸上一片镇静,追根溯源,字字剖析,仿佛这些话早已思虑良久,并非一蹴而就,才能如此坦然无惧。

李凌峰将自己的理解和盘托出,作为一个现代人,他不像古人一样,没有大自然的概念。

古人常常把天地理解成一个大的整体或者系统,在此系统中,万物各安其位,和谐共生,处于一个非常完美的状态,其内部也蕴含了一种完美的秩序,中庸即是将这种秩序称之为‘中’,而道家思想则是把这种秩序称之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