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父子论兵 司马师的大格局和司马懿的“忠心”(2 / 2)

其行军肯定是多以骑兵为主,机动性高,我军难以追击。但是如果困在洛阳平原上,必不可经年累月,一旦被合围或者粮尽,只能是死路一条。

如果蜀军不是去洛阳玉石俱焚,难道陈溢之还想趁机原路返回不成?”司马师说道。

“不,他们还有逃出洛阳平原的机会。你们看这里,陈溢之必然要奇袭潼关。”司马懿说道。

“潼关是险关,怎么会被奇袭。”司马师说道。

“潼关被大魏控制了二十年了,其工事修筑,一直是用来,对抗西北方向来袭的军队。很难想到会有一支敌军,从洛阳方向,杀奔而来。

况且,眼下,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是在巩卫京师洛阳,洛阳集结了重兵,但是附近的郡县势必兵力空虚。

我猜想陈溢之的蜀军,就可以如入无人之境,在洛阳平原肆意驰骋。

所有人都不曾想到陈溢之会用一招,声东击西之计!表面上是制造洛阳的危险局势,其实是向西突破潼关的防御,逃之夭夭。”司马懿解释说道。

“可惜,大将军曹真没能早点看明白陈溢之的战略意图。不然,兵分两路,一路追赶陈溢之大军,曹真亲率另外一路主力,可以直接从潼关进入,赶往风陵渡对岸以逸待劳,省得两渡黄河之功。”司马昭说道。

“这样太理想化了,料敌于先的本领,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练出来的。父亲尚且是事后才看明白出招人的战略意图,曹真的水准虽高,是个出色的将领,但是其料敌于先的本事自然比不过父亲,他岂能当时就看得明白。

况且战场上瞬息万变,所是按你的方法来,赵云见大魏的追兵不多,反而调头打追兵,那怎么办?曹真的主力不在,我们就很可能是一场大败。然后关中平原,就让他一路驰骋了。

俗话说,‘看人挑担不吃力,自己挑担压断脊’,人力有时而穷,心中所想的事,十九不能做到。我知道一拳打出,如有万斤之力,敌人必然粉身碎骨,可是我拳上又如何能有万斤的力道?”

司马师教育起弟弟来,其言论让司马懿大为欣慰,如此见底,不枉费司马懿苦心栽培,反观二儿子,实在是少了些格局,多了些小聪明。

“师儿的观点颇有见底,这些时日跟着我治军,很有长进。昭儿,也很好学,已经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了。

其实,还有一个政治原因。曹真作为大将,奉命领兵至长安救援西北,如今又无诏率军返回,所是陈溢之、赵云没有去洛阳方向,那曹真率大军出现在京畿附近,岂不是有犯上叛乱的嫌疑。所以曹真只能率军跟在陈溢之的后方,一路追击。”司马懿看看问题更加透彻。

“谢父亲教诲。”司马师、司马昭齐声说道。

“看行程,我们明日便可到洛阳了,如此我们连夜赶路,赶在明日早朝入宫,我定要向陛下详细地禀告。并申请率军出击,折断陈溢之手中的悬顶之剑,化解诸葛亮造成的陇右危局。”司马懿宛如忠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