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顔言运动完,贺临璋便将她拉入怀里,给她揉搓腰部:“孩子们都睡了,萱儿学医很刻苦,这孩子心性坚定,将来必有所成。锦安聪慧,朕准备让蒙学的夫子再多教他一些东西。就是玥儿……小女儿到底是顽皮,将来估计是个让人头疼的。”
陶顔言想起贺玥练武时的认真样,倒是不太认同贺临璋的想法:“臣妾之前也跟陛下一样,觉得玥儿可能会跑偏,可是这段日子观察下来,这孩子倒是让臣妾刮目相看。她本身是金枝玉叶却能吃得起练武的苦,从不多说一句痛,还充满斗志,也是个心性坚定的孩子。”
说完,捧着贺临璋的脸,眉眼弯弯道:“陛下,您的基因也太好啦,这三个孩子都很优秀,将来都能成才。”
贺临璋皱皱眉:“基因?是何物?”
陶顔言一时语塞,忙解释道:“嗯,就是陛下传给孩子的底子。比如长相、品性、脾气、爱好,等等。三个孩子都长得好看,又都是爱学习的,人品也好,全是陛下传给他们的底子好。”
被小妃子一番恭维的皇帝,嘴角就没掉下来过,他吻了吻陶顔言的脸颊:“还是爱妃教的好,因材施教。”
说起因材施教,陶顔言便想多说一句,把这段日子从大公主身上想到的事情拿出来,与皇帝聊一聊。
“陛下,臣妾有个想法,不知道能不能推行,不如陛下听听看?”
贺临璋来了兴趣,示意她说来听听。
陶顔言认真道:“之前陪陛下南下,遇到洪灾,那时候咱们在蒙城被困,建立了救灾营,当时臣妾记得,最担忧的就是没有药物,产生疫情,其次就是缺少大夫。医者,是国家很稀缺的人才,要培养一个医术高明的大夫很难。臣妾想,是不是可以建一所专门学医的学校,招收想要学医的孩子,让他们就像大公主一样,有机会学习,将来不但可以治病救人,还是一条出路。”
贺临璋很同意她的想法,但是操作起来确实不容易。
“肯送孩子去学医的,要么家里原本就有人学医,想承继衣钵,要么就是从小送去药房学徒,久而久之,收为徒弟,这套本事再传下去。要培养一个大夫出来,需要许多银子,不是一般人家可以负担的。朝廷就算补贴,也不可能扩大范围,更不可能一连补贴十几年。再说了,学费是一个方面,日常的开销又是一笔银子,不给家里挣银子,十年都在花银子,一般人家不会肯的。”贺临璋很理智地分析道。
陶顔言很认可他的说法:“这些臣妾也知道,所以臣妾想,先从小规模的办起,第一批先招收一百人,学费和日常开销都从皇庄出,夫子就找太医院的太医或者京城几家药房有名的大夫教学,一人一年就算贴补二十两银子吧,一年也就两千两银子,十年也才两万两,这点在教育上的投入,并不算多。只要作坊一直在赚钱,完全可以支撑。”
若是这样的小规模,倒是可以操作。
贺临璋看着小妃子:“顔言总是会有一些新奇的想法,给朕惊喜。”
陶顔言笑笑:“其实都是大公主给臣妾的启发。大公主自从她生母过世后就萌生了学医的想法,并很认真地去学,感动了臣妾。臣妾推己及人,想着可能还有一些孩子,他们跟大公主一样,有想法又肯学,只不过苦于没有能力,没有机会,他们都是陛下的子民,让他们学有所成,最后获利的还是大周,这是一件造福后代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