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老奴还有一个发现。”苏嬷嬷突然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老奴发现,最近几日,总有一只信鸽,在御花园附近徘徊,似乎是在传递什么消息。”
“信鸽?”龙若心中一动,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你马上去查,看看这信鸽,是从哪里飞来的,又要飞到哪里去!”
苏嬷嬷领命而去,龙若独自一人站在窗前,望着御花园的方向,眼中闪烁着冰冷的光芒。
“看来,这后宫的这潭水,比朕想象的还要深啊……”龙若喃喃自语,伸手从袖中掏出一枚玉佩,紧紧地握在手心。这枚玉佩,是她母后留给她的唯一遗物,背面刻着一个“龙”字,是她身份的象征,也是她复仇的信念。
“母后,您放心,女儿一定会查清您的死因,为父皇,为我们龙家,报仇雪恨!”龙若紧紧地攥着玉佩,语气坚定,仿佛在对天上的母后发誓。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李公公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陛下,不好了……”
“陛下,不好了!奴才查到,那些与秀女私下接触的人,是……是……”李公公满头大汗,语气慌乱,却迟迟不敢说出那个名字。
“是什么?吞吞吐吐,成何体统!”龙若凤眼一凛,语气中透着几分不悦。
李公公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奴才该死!奴才查到,那些人……那些人是前朝余孽,而且,而且……”
“而且什么?说!”龙若猛地拍了一下桌子,语气严厉,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而且,他们似乎与前朝的镇南王,有所勾结……”李公公的声音越来越低,几乎细不可闻。
镇南王!
这三个字,如同一道惊雷,在龙若耳边炸响。镇南王,是前朝皇室的旁支,手握重兵,权倾朝野,当年若不是他临阵倒戈,支持她父皇,恐怕这天下,早就姓赵了!
龙若深吸一口气,努力压抑着心中的怒火,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脑海中飞快地分析着当前的局势。前朝余孽,镇南王,选秀……这一切看似毫无关联,却又似乎暗藏玄机,究竟是谁,在背后操纵着这一切?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
“李德福,”龙若语气冰冷,带着几分警告,“这件事,到此为止,朕不希望再听到任何风声,明白吗?”
“奴才明白!奴才明白!”李公公吓得魂飞魄散,连忙磕头应道。
龙若挥挥手,示意李公公退下,自己则陷入沉思。她决定不动声色,继续观察,同时安排人手加强对秀女们的监视,尤其是那个杨小姐和陈小姐,她倒要看看,她们究竟想干什么!
夜深人静,龙若独自一人在御书房批阅奏折,突然,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敲门声……
“何人?”龙若头也不抬,语气淡漠。
“陛下,是老奴。”苏嬷嬷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进来吧。”龙若放下手中的朱笔,揉了揉眉心。
苏嬷嬷端着参茶走进御书房,见龙若脸色疲惫,轻声劝道:“陛下,夜深了,您该歇息了。”
龙若接过参茶,轻抿一口,问道:“嬷嬷,秀女那边,可有什么动静?”
“回陛下,自从上次宴会之后,杨小姐和陈小姐的关系似乎有所缓和。”苏嬷嬷答道。
“哦?说来听听。”龙若放下茶杯,来了兴致。
“那日宴会,杨小姐不小心踩到裙摆,险些摔倒,幸好陈小姐眼疾手快,扶了她一把。之后,两人便常常在一起谈笑风生,倒像是姐妹一般。”苏嬷嬷缓缓道来。
龙若听完,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这两人,演戏的功夫倒是不错。她可不相信,这两人会突然间化干戈为玉帛,其中必有蹊跷。
“嬷嬷,继续派人盯着她们,一举一动,都要向朕汇报。”龙若吩咐道。
“老奴明白。”苏嬷嬷躬身退下。
龙若再次拿起奏折,却怎么也看不进去,脑海中不断浮现着李公公的话:前朝余孽,镇南王……这一切,究竟是巧合,还是有人在暗中谋划?
就在这时,一只纸鸢飘落窗前,龙若走近一看,发现纸鸢上绑着一封信。她解下信封,打开一看,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信的内容很简单,只有短短几句话:选秀乃幌子,入宫为掩护,真正的目标,是……信到这里戛然而止,龙若猛地抬头,却只看到夜空中,那只纸鸢已经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