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天下向心(2 / 2)

陌楚 残张断简 1459 字 1个月前

“四叔无非是想让我们不要轻举妄动,既然如此我们便随了他老人家心,如今楚国动荡战乱四起,江北凉晋二国在司隶和南阳对峙无暇南顾,越州兵少又不足以争天下,现在正是秣兵历马积蓄实力之时。”

“不错,不错!老臣赞同世子之言,秣兵历马静观天下之变。”

一番折腾大堂内也总算是恢复了平静,有了卫则和羊均的首肯,下面的书吏照命开始拟写回文,不一会功夫书吏便将拟好的回文奉到了卫则案前。

卫则看了看提笔略微修改了几处,然后又递给了羊均,羊均看过无误之后才开始亲自誊写正式的回文,最后再交由卫则用印。

可当卫则拿起印信之时却又迟迟没有落下,羊均见状还以为卫则对回文又有何意见,于是走了过来关切问起了缘由。

卫则将印信放回匣中,轻叩书案喃喃问道:“羊公,我有一事不解,想我大楚虽未能一统天下,然亦是天下三分有其一,为何承平几十年反而落得如此境地?”

羊均闻言沉默片刻,随即从容道:“自古以来朝代更迭皆因中枢无力,然王朝之初军权政权和财权却无不是尽集于中枢,中枢之于地方犹如躯干之于手足,各方官吏唯唯听命令出必行;地方之于中枢犹如众星拱卫北辰,环伺唯谨令行禁止。可这种规矩到了王朝末期无不都是荒废了,大权旁落,地方自成一系,其强大者可威胁中枢,是以中枢之令只下于内属,枝强干弱内外失衡,国家焉能乱?”

羊均乃江左名士,虽然平素不精于战阵谋略,但浸淫经史数十载,辅掌州事和王府外务,可以说卫济不仅仅只是想让羊均在卫则身侧辅助公事,他更想让羊均这个名士去影响卫则,不得不说此时此刻正当其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既然王朝之初权柄尽集于中枢,那为何最后都会大权旁落?难道是因为掌权之人昏庸?以史为鉴为何不知避免或是补救?”

羊均概然一叹道:“此中缘由非是一言一语可以道尽,好比前朝郯时,天下之人皆笑其亡于外戚,是外戚弄权致使天下民不聊生引发动乱,是以权柄下移最终群雄并起国家遂亡。可这只是表面之像国家衰败绝非一朝一夕,早在天下大乱前士大夫便皆重内官而轻外职,刺史、郡守、县令皆轻其选,是以刺史等外职多是武夫勋人或是京官不称职者,边远之地更深,百姓未安殆由于此。风俗不澄焉能安人之方,士大夫多顾恋京师不肯离去阙下,皆以升禁为显宦,如此轻视外职一旦有变,地方不思皇恩极易割据,中枢焉能不弱?”

卫则听后依旧不解道:“羊公所言当是有理,可本朝却是极重外职,各州刺史、郡守多为宗亲、勋贵,难道他们不知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个道理吗?”

羊均笑道:“此重非彼重,太清皇帝虽然意识到了这个道理可却依旧没有跳出这个圈,而且太清皇帝对宗亲的容忍庇护让他们的野心更加膨胀更加的肆无忌惮,本该铁板一块的国家也变得四分五裂,如果说是重蹈覆辙的话倒不如说是另辟蹊径。”

卫则神色变得严肃,“难道就没有什么补救之法?”

羊均摇头道:“世子这一问还真是难住老夫了,老夫穷尽一生却也是未能勘破补救之道。历朝历代之主生怕天下不稳,恐有人以独夫之心操万众之事,故而大量的引用宗亲外戚,举国之力供一家之荣华,如此一来再贤德的人也难免荒淫骄奢生出他想,是以众人离心天下遂乱,而想使天下向心何其难也。一张一弛无不囊括人心之变化,老夫不敢轻言下断。”

卫则听罢也不再追问,或许这些理不出头绪的兴衰之辩对他来说还为时尚早,又或许是他从方才羊均的话中领悟到了什么。

陡然间卫则若有所思的在案前踱了几步,随后似乎想到了什么,急忙俯身从一堆书令中拿出了一本丢到了火盆里。

望着火盆中渐渐被火焰吞没的书令,卫则忽的目光炯炯朗声言道:“道真随我三载,四处奔波颇有功勋,此番推辞更见其一心为公,羊公方才言天下向心,如果此等忠义之人尚要因为各种原由堤防掣肘,那还谈何天下向心?我决定不准张简所请,依旧命其为近军别部司马,至于呈文中所言练兵之事,我想可交由子渊负责挑选得力之人调往南康,羊公以为如何?”

羊均先是一愣可听到后面的安排后随即释然,“世子心意已决,老臣听命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