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匠一听来了兴致,连忙把她迎进屋里,又是倒茶又是递板凳。赵媒婆也不客气,打开包袱,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块包裹严实的黑色金属。
小主,
“你瞧瞧,这可是我那不成器的侄子从南边带回来的,说是叫什么……”赵媒婆努力回忆着,“对了,叫什么‘乌金钢’!说是比精铁还硬上几分呢!”
我和李铁匠同时凑上前去,仔细端详着那块“乌金钢”。它通体乌黑,入手沉甸甸的,表面泛着金属特有的冷光,确实非同寻常。
“这……”李铁匠经验老道,一眼就看出这“乌金钢”的不凡之处,只是面露难色,“这等宝贝,我怕是……”
“哎呀,你就别跟我客气了!”赵媒婆爽朗地打断了他,“我那侄子说了,这东西他留着也没什么用,还不如送给有用的人!我看你这里正打造什么新农具,说不定就用得上呢!”
我闻言心中一喜,连忙向赵媒婆道谢:“赵婶,您真是及时雨啊!这‘乌金钢’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赵媒婆摆摆手:“谢什么谢,都是乡里乡亲的,应该的!只要这新农具真能帮大家伙儿减轻负担,那我就心满意足了!”
有了“乌金钢”的加入,打造“培土器”的最后一道难关也迎刃而解。我和李铁匠在火炉旁日夜忙碌,精雕细琢,不敢有丝毫懈怠。
三天后,第一把“培土器”终于完工了!它整体造型流畅,木柄光滑,金属部分闪耀着乌黑的光泽,散发着一股朴实却又充满力量的美感。
我迫不及待地将它拿到田间进行测试。握住木柄,推动“培土器”缓缓前进,只见它轻松地将土壤推向两侧,并在秧苗根部形成一道松软的土垄,效率比传统工具提高了不少。
然而,就在我心中暗自欣喜的时候,却发现“培土器”在工作过程中偶尔会出现卡顿的情况。仔细观察后,我发现是连接木柄和金属部分的卡扣设计存在一些缺陷,导致两者之间不够牢固。
我将这个问题告诉了李铁匠,他仔细检查后,也不禁皱起了眉头:“看来还是我经验不足,这卡扣的设计还需要再改进才行啊……”
我点点头,心中虽然有些许失落,但更多的是对成功的渴望。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努力,就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打造出真正完美的“培土器”!
夜幕降临,李铁匠的院子里却依然灯火通明。我和李铁匠围坐在桌旁,借着昏黄的灯光,再次研究起图纸,低声讨论着改进方案,全然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一定是连接处的角度问题!”我用手比划着,试图在空中描绘出脑海中的构想,“如果我们把卡扣设计成这样,呈三角形固定,是不是就能更稳固地连接木柄和金属部分?”
李铁匠放下手中的工具,认真地听着我的描述,不时拿起木炭在图纸上修改着。他虽然经验老道,但对于我提出的这些新奇想法,还是抱着一颗虚心学习的态度。
“嗯……你说的有道理,”李铁匠沉吟片刻,指着图纸上的一个部位,“但是这里还需要调整一下,否则会影响‘培土器’的使用寿命。”
我凑近一看,发现他指的是金属部分和卡扣的连接处。李铁匠说得对,如果处理不好,这里很有可能成为整个“培土器”的薄弱点。
我们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不断地修改着图纸,力求将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尽善尽美。不知不觉间,窗外的天空已经泛起了鱼肚白,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呼……”我伸了个懒腰,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身体,“看来我们得抓紧时间了,争取在下次春耕之前,多打造几把‘培土器’出来!”
李铁匠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没错!我相信,有了这‘培土器’,明年大家伙儿的收成肯定能再创新高!”
我心中也充满了期待,但同时也保持着一丝冷静:“先别急,我们还得再测试一段时间,确保‘培土器’没有任何问题,才能推广给大家。”
李铁匠赞同地点头:“你说的对,做事不能操之过急,得稳扎稳打才行。”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和李铁匠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培土器”的改进和完善中。我们不断地测试、调整、再测试,力求将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新一代的“培土器”终于问世了!它不仅更加牢固耐用,而且使用起来也更加流畅便捷,效率比之前又提高了不少。
看着眼前这件凝聚着我们无数心血的“神器”,我和李铁匠相视一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接下来,就是让大家见识见识它的厉害了!”我拿起一把“培土器”,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走,我们去村头的田里!”
李铁匠拿起另一把“培土器”,快步跟上我,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
村头的田埂上,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田间劳作,看到我和李铁匠走近,纷纷好奇地停下手里的活计。
“李铁匠,你们这是……”
我深吸一口气,朗声说道:“乡亲们,请大家先放下手中的活,看看我们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