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他们这个要求,叶布舒有一些顾虑,宗教问题历来都是国家的大事,开始的时候,由于人数较少,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一旦人数扩大,就会开始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权结构,影响一个国家的稳定。
从后世而来的叶布舒,对这种情况太熟悉了,他不想为自己提供便利的时候,再给后代埋下一颗不确定的种子。
于是叶布舒犹豫了,并没有现场答应,表示要考虑一下。送走两位洋人传教士后,索尼、洪承畴,加上范文程一起来见叶布舒,询问和两个洋人交流的情况。
叶布舒的向三个人说出了自己的担忧。而洪承畴却不以为然的说道:“王爷怕是多虑了,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不能因为有一两处弊端,就放弃最根本的事情。”
最根本的是什么?就是让国家以最小的代价重归统一,使百姓安定下来,想要达成这样的目的,先进的火器和火炮是必不可少的。总之,洪城畴的话语就表达一个意思,不能因噎废食。
索尼听完,说的更是直接:“可以为红毛人划定区域,不准许他们胡乱走动。即便是洋人们传教成功,那也是十几年以后的事情了,到时候实在不行,就把他们的教堂给推平,人赶走了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叶布舒听着索尼的话,想起了当年的苏联,斯大林为了打击外蒙古的佛教势力,直接把当地的喇嘛庙全部推平,让喇嘛们还俗,这个索尼有点斯大林的作风。
在他们两人的劝说下,叶布舒也觉得自己想的过多了,这就是所谓的“人生不足百,常怀千岁忧。”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要解决的问题,自己不可能为子孙后代解决所有的事情。
于是下定决心接受两个传教士的条件。叶布舒把李列斯和安文思两个人找来,让他们在西安建设工厂,并且将知识传授给这里的人们,官府也会帮他们把各种知识翻译成简体字,印刷成册发放给人们学习。同时让两人邀请更多的教士来到西安,官府为他们出所有的费用。
叶布舒承诺,当第一门合格的大炮在西安生产出来的时,就在西安为他们修建一座宏伟巴洛克式教堂。一直都在艰苦传教的两人,仿佛听到了天主的福音,这是他们多年来一直梦想的事情。凭借这么大的成绩,他们在耶稣会里将会有更高的地位。
于是他们完全答应了叶布舒的要求,立刻派人去澳门地区的耶稣教会根据地,让他们派更多的人来到西安传教。
这个时候就见李列斯拿出一本书,叫《天工开物》,叶布舒知道这本书,这不就明末举人宋应星写的吗。
李列斯告诉叶布舒,他读了宋应星写的《天工开物》后,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他认为写书的宋应星是一个无比的天才,许多知识他们都没有听说过,因此他们在传教的过程中,也在四处寻找这位宋应星,想当面请教。
叶布舒从洋人手里接过《天工开物》,打开仔细的阅读起来,因为历史的原因,《天工开物》在后世早已失传。这本书记载了当时最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实用知识。
叶布舒立刻对着李列斯讲,这本书他需要借用一下,叶布舒叫来让范文程,让他把《天工开物》用简化字印刷书成册,发给各地管理农务的官员,让他们学习。
17世纪的欧洲,虽然在基础科学知识上有了巨大的发展,但在其他方面中国也并不落伍,只要利用好洋人传教士,那以后也就完全能够跟得上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