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明朝末年第一名将,却投降清朝,成为《贰臣传》中的第一汉奸——罪臣洪承畴,叩见皇上!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赐一品朝服!”
“谢皇上!大清朝取代大明乃是天意,臣愿领兵入关,直取燕京,以报我主隆恩!”
谁能想到,曾经的洪承畴,在西北大败李自成,几乎要彻底消灭西北农民起义军呢?然而,就在关键时刻,东北的皇太极率军攻打锦州,崇祯皇帝无奈之下,准备调遣身在西北的洪承畴前往东北与清朝对抗。
“锦州乃我天朝重镇,若锦州失守,则必将危及我京师。速速派遣洪承畴前去御敌,以解锦州之围!”
这次调动,给了垂死挣扎的李自成喘息的机会。崇祯皇帝对洪承畴寄予厚望,但谁又能料到,这位在西北一手遮天的洪承畴,率领着13万大军,在东北的松山和锦州之战中,竟然被皇太极打得屁滚尿流、一败涂地呢?
这一战让明朝精锐尽失,袁崇焕修建的关宁防线也被攻破,只剩下吴三桂率领三万残兵退守山海关。明朝再也无力对抗西北的农民军和东北的满清。“天亡我!”洪承畴悲叹道。洪承畴啊,洪承畴,你投降吧!作为松锦之战的主帅,洪承畴就此被俘。和他一起被俘的还有祖大寿,也就是吴三桂的舅舅。不得不说,松锦之战,洪承畴也尽力了,但失败的根源在于明朝内部的腐败和内奸的出卖。
洪承畴作为明朝的兵部尚书,对于明朝的军事了如指掌。清朝想要入关,必须有这样的汉人相助。只要洪承畴一投降,何愁没有更多的将领跟着投降?因此,皇太极要尽全力说服洪承畴投降后金。皇太极于是派遣同是汉人的范文程前去劝降。洪承畴一开始还十分硬气:“我生是大明的臣,死是大明的鬼!”
面对洪承畴信誓旦旦要为大明殉情,范文程继续拿出读书人说什么都是道理的看家本领来劝说。他先从大背景着手,表示当今大明的皇帝,如果像洪五爷朱元璋一样英明,那自然应该效忠于他。然而,大明王朝已历经两百多年,从嘉靖、万历开始,几十年不上朝,国家已经走向衰败之路。如今的朝堂充满党争和腐败,内部更是农民起义不断,气数已尽。而崇祯皇帝刚愎自用,善杀忠良,效忠这样的皇帝才是愚蠢之举。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辰择主而事”,可无论范文程如何劝说,洪承畴都未动一丝念想。洪承畴表示:“你也是一个汉人,但你错了,因为我跟你不一样。”范文程当然明白,读书人的心思最难猜透,他们最善于伪装自己。于是他再次强调:“大人,您不能求死啊!”
他并没有继续劝说,反而假装不知道洪承畴的想法,感慨道:“在您之前的几位辽东经略,结局都十分悲惨。杨浩在萨尔浒之战中失败后,全家人都被处死;熊廷弼和袁崇焕一心一意地为朝廷效力,但最终又得到了什么?一个被斩首示众并传首九边,另一个则被凌迟处死,百姓们根本不了解他们的功绩,甚至还生吃他们的肉!而您现在也是个败军之将,朝中与您有恩怨的人肯定会趁机进谗言陷害您。如果就这样结束一生,那不是太可惜了吗?”
洪承畴泪流满面地回答:“我深受皇恩,怎么敢辩解?我如今已经走投无路,只希望一死了之。”
范文本原本以为没有机会劝降洪承畴了,但当洪承畴拍打身上的灰尘时,他立刻意识到洪承畴内心其实并不想死,只是像所有读书人一样在演戏罢了。
自古以来,读书人都非常重视所谓的气节,如果一个人失去了气节,那么即使他再有能力,也无法得到别人的尊重和重用。因此,保持清高的形象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这种清高需要长期坚持下去。
范文程回到盛京后,立刻将洪承畴求死的事情告诉了皇太极。在皇太极看来,洪承畴作为一名战败的将领,对清朝来说最大的价值在于可以利用他的投降事件来吸引更多的明朝官员投降。既然洪承畴在乎面子,那么清朝只要满足他的虚荣心即可。
于是,皇太极决定亲自去会见洪承畴,并将自己的披风披在了他的身上。这个举动立刻赢得了洪承畴的感激之情,他甚至感激涕零地表示愿意为大清效力。“我生是大明的臣子,死是大明的鬼魂,但如今大清朝取代大明是上天的旨意,我愿意率领军队进入山海关,直接攻占燕京,以此报答皇帝陛下的浩荡恩情!”
洪承畴的这番话表明了他已经彻底抛弃了明朝,转而效忠于清朝。而皇太极的策略也取得了成功,通过给予洪承畴足够的面子和尊重,成功地招揽了这位重要的降将。
真香!哈哈哈哈哈,快来看看吧!这就是所谓的读书人的样子啊!松锦之战的失败,再加上洪承畴和祖大寿的投降,这就意味着明朝的精锐部队几乎损失殆尽了。现在,山海关以外的地区都已经成为了清朝的势力范围。时间已经来到了公元1443年,皇太极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打通山海关,进入中原地区。然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皇太极却突然病倒了,并在前一年去世,没能实现他入关的愿望。作为清朝的开国皇帝,皇太极从他父亲努尔哈赤那里接手的其实是一个烂摊子,可以说是天崩开局。当时内部面临着天灾人祸,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整个国家随时都有崩溃的危险。如果努尔哈赤能再多活几年,说不定袁崇焕那句“五年平定辽东”的豪言壮志就能实现了。但即使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皇太极仍然通过实施满汉一体的政策成功地扭转了局势。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承汗位。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并扩大后金的势力范围。他开始重视汉族人才,大量任用汉人官员,以加强中央集权。通过这些努力,后金逐渐从一个原始、落后的政权转变成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国家——清朝。
与此同时,皇太极还积极向外扩张。他先后征服了蒙古和朝鲜,稳定了后方局势。此外,他还创立了汉八旗制度,并大力发展军事技术,如红衣大炮等先进武器。这些举措使得清朝的军事实力得到了显着提升。
在对外战争方面,皇太极曾五次绕过山海关,直接进攻明朝。在松锦之战中,他更是成功地击败了明朝的主力部队,进一步削弱了明朝的实力。如果皇太极能够再多活十年,那么他很有可能会取得更大的成就,甚至可以与元朝的忽必烈相提并论。
然而,就在此时,明朝发生了内乱。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身亡。随后,吴三桂率领明军投降清朝,并引清兵入关。年仅六岁的顺治帝(福临)在多尔衮的辅佐下,成为了入关后的第一位大清皇帝。从此,清朝正式建立,开启了对中原地区长达两百多年的统治。
他本是明朝末年第一名将,却投降清朝,成为《贰臣传》中的第一汉奸——罪臣洪承畴,叩见皇上!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赐一品朝服!”
“谢皇上!大清朝取代大明乃是天意,臣愿领兵入关,直取燕京,以报我主隆恩!”
谁能想到,曾经的洪承畴,在西北大败李自成,几乎要彻底消灭西北农民起义军呢?然而,就在关键时刻,东北的皇太极率军攻打锦州,崇祯皇帝无奈之下,准备调遣身在西北的洪承畴前往东北与清朝对抗。
“锦州乃我天朝重镇,若锦州失守,则必将危及我京师。速速派遣洪承畴前去御敌,以解锦州之围!”
这次调动,给了垂死挣扎的李自成喘息的机会。崇祯皇帝对洪承畴寄予厚望,但谁又能料到,这位在西北一手遮天的洪承畴,率领着13万大军,在东北的松山和锦州之战中,竟然被皇太极打得屁滚尿流、一败涂地呢?
这一战让明朝精锐尽失,袁崇焕修建的关宁防线也被攻破,只剩下吴三桂率领三万残兵退守山海关。明朝再也无力对抗西北的农民军和东北的满清。“天亡我!”洪承畴悲叹道。洪承畴啊,洪承畴,你投降吧!作为松锦之战的主帅,洪承畴就此被俘。和他一起被俘的还有祖大寿,也就是吴三桂的舅舅。不得不说,松锦之战,洪承畴也尽力了,但失败的根源在于明朝内部的腐败和内奸的出卖。
洪承畴作为明朝的兵部尚书,对于明朝的军事了如指掌。清朝想要入关,必须有这样的汉人相助。只要洪承畴一投降,何愁没有更多的将领跟着投降?因此,皇太极要尽全力说服洪承畴投降后金。皇太极于是派遣同是汉人的范文程前去劝降。洪承畴一开始还十分硬气:“我生是大明的臣,死是大明的鬼!”
面对洪承畴信誓旦旦要为大明殉情,范文程继续拿出读书人说什么都是道理的看家本领来劝说。他先从大背景着手,表示当今大明的皇帝,如果像洪五爷朱元璋一样英明,那自然应该效忠于他。然而,大明王朝已历经两百多年,从嘉靖、万历开始,几十年不上朝,国家已经走向衰败之路。如今的朝堂充满党争和腐败,内部更是农民起义不断,气数已尽。而崇祯皇帝刚愎自用,善杀忠良,效忠这样的皇帝才是愚蠢之举。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辰择主而事”,可无论范文程如何劝说,洪承畴都未动一丝念想。洪承畴表示:“你也是一个汉人,但你错了,因为我跟你不一样。”范文程当然明白,读书人的心思最难猜透,他们最善于伪装自己。于是他再次强调:“大人,您不能求死啊!”
他并没有继续劝说,反而假装不知道洪承畴的想法,感慨道:“在您之前的几位辽东经略,结局都十分悲惨。杨浩在萨尔浒之战中失败后,全家人都被处死;熊廷弼和袁崇焕一心一意地为朝廷效力,但最终又得到了什么?一个被斩首示众并传首九边,另一个则被凌迟处死,百姓们根本不了解他们的功绩,甚至还生吃他们的肉!而您现在也是个败军之将,朝中与您有恩怨的人肯定会趁机进谗言陷害您。如果就这样结束一生,那不是太可惜了吗?”
洪承畴泪流满面地回答:“我深受皇恩,怎么敢辩解?我如今已经走投无路,只希望一死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