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郭威说:“杨公素无英雄气,能用我者,非刘公乎。”
刘公,即刘知远,郭威主动投靠依附,刘知远非常受用。
在刘知远的庇护下,郭威不仅免掉了不想出征的军法处置,还由禁军系统变成了刘知远的私人幕僚。
郭威在刘知远帐下,首次献策即亮眼。
不得不提一下,刘知远的幕府中,除了郭威,史弘肇、苏逢吉这些人都曾经站错队,都曾经换阵营,还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不过,郭威的第三次选择,而且是主动选择,终于选对了!站错了两次队还能活下来也真是奇迹了,
刘知远死后,郭威已经上升为后汉的顾命大臣的地位,但他却是这帮重臣中,威望、资历最低,话语权最少的一个。
后晋老臣李守贞联合几个藩镇一起反叛,后汉中枢派出一众宿将白文珂、赵晖、常思等围困李守贞。
但这几个大将彼此互不服气,郭威以监军的角色,前来军中调停诸将。
在理清众将的关系后,面对全军急于攻城的想法,郭威却制定了以静制动的策略:“守贞曏畏高祖,不敢鸱张;以我辈崛起太原,事功未着,有轻我心,故敢反耳。正宜静以制之。”
“乃偃旗卧鼓,但循河设火铺,连延数十里,番步卒以守之。遣水军檥舟于岸,寇有潜往来者,无不擒之。于是守贞如坐网中矣。”
此战中,郭威“临矢石,冒风刃,必以身先”,平叛后,郭威有了赫赫军功,巩固了自身顾命大臣的地位,离登上帝位只有一步之遥。
这时候,又到了郭威选择的时候了,虽然他有兵有将,选择的余地大了很多,可已经不能再站队了。
他过去的那些主子,就是例子。要么成王,要么败寇,郭威无论内心动机如何,他不得不豪赌一次。
郭威950年四月才出镇外藩,十一月就打着“清君侧”的口号起兵,仅仅半年时间,是不能将军队完全掌握的。
因此,他采纳魏仁浦之计,伪作诏书,宣称刘承佑令郭威诛杀诸将,致使群情激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于能否成功,郭威心里没底。但刘承佑帮了大忙,他杀掉了郭威全家,这就让郭威的煽动更加有说服力。
而且,后汉中枢依旧争权夺利,又派了志大才疏的慕容彦超对阵郭威。
本来,郭威的军队靠的是“一股气”,战况越胶着越不利,但慕容彦超非要以堂堂之阵击败郭威,反被郭威打败。
郭威成功进京,掌握了朝政,但后汉此刻还有实力强劲的宗室刘崇,郭威非常忌惮,他不得不让刘崇的儿子刘赟继位。
事后,郭威动身返回藩镇,但到中途,部下哗变,郭威被黄袍加身。
其实,这和赵匡胤日后的剧本虽然雷同,但剧情却不一样。
郭威在进京后,就被冯道戳破现实,郭威对麾下军队掌控并不是很有力,尤其是京城禁军,更是他不能染指的。
因此,他才作出让刘赟继位的姿态。如果,他事先就谋划登基,岂不应该先将刘崇诱到京师软禁或捕杀?
而且,刘赟当时就在距离京城不远的地方,若不是刘赟观望,按照正常速度到达京城,郭威岂不失算?
要知道郭威离开京城往返各一次,刘赟早就可以抵达京城了。直到郭威回转,刘赟还在路上。
再有就是,当后汉中枢决定让刘赟为帝后,郭威马上就要返回自己的藩镇,这说明郭威内心也不是有十足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