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谦双手合十道:“我佛慈悲,若是陛下能迅速的平定天下那是最好的,可惜如今的三足鼎立却是又不能速胜,既然如此便还是少些杀戮为好,这想必也是佛陀之意啊!”
孙权只是恨恨的感慨道:“朕只恨当初不能当机立断,在黄初四年的五六月,趁着蜀汉新君继位之初支援南中的蛮夷,派大军入南中,
而不是让大军在交州待命,等待蜀汉南征失败方才出兵,这是朕之过失,低估了诸葛亮,可惜如今已是不会再有那样的机会了。”
蜀汉亦移南中万多家劲卒、青羌到蜀地,分成为五部,号为“飞军”,非常勇猛。
又分开瘦弱,配给大族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曲,设置五部都尉,号为五子,所以南人有四姓五子的说法。
而夷人都十分刚毅、斗狠,与大族、富豪关系很差;蜀汉便劝大族捐出金帛,聘请夷人作部曲,聘请越多,便可世袭官位。于是夷人渐渐臣服属于朝廷,建立起夷、汉并列的部曲。
而南人上贡的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等,令蜀汉军费有所供给,国家富裕,为诸葛亮北伐提供物资。
南人的小规模叛变虽然没有停止,但相较东汉时期,南中却相对的平稳,而多次叛乱亦被马忠、李恢、吕凯等快速平定。
平叛之后,诸葛亮即施“和彝”政策,这是他攻心政策的继续。首先是撤军。
叛乱一平定,诸葛亮就从南中撤出军队,不留兵,从而缓和和消除了与当地少数民族的矛盾,使“纲纪粗安”,“彝汉粗安”。
同时,尽量任用当地有影响的人物做官。
如任命李恢、王伉、吕凯为南中诸郡守,孟获为御史中丞,等等,通过他们加强了蜀汉在南中的统治。
诸葛亮还注意南中的经济开发,从内地引来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
如引进牛耕,以改变当地落后的刀耕火种的方法,提高了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力,
从而吸引了许多原以狩猎为生的少数民族“渐去山林,徒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走向定居的农业社会。
开发南中,也给蜀汉政府增加了大量收入,“军资所出,国以富饶”。
诸葛亮镇抚南中的成功,解除了蜀汉的后顾之忧,并从中得到物力和人力的支持,诸葛亮所做的这些让孙权图谋蜀汉地盘的图谋破产,
支谦双手合十劝道:“只要陛下与民休息,励精图治,少些杀戮,想必这样的机会便会很快再出现的。”
孙权笑着摆手道:“即便是有这样的机会,恐怕朕多半也是看不到了罢,朕只希望朕的后继之君能够结束这乱世,到那时杀戮自然便是少了。”
待太子孙和领着一众兄弟姐妹和朝臣来到主持禅院,身着黑色盔甲的禁军校尉进屋禀报道:“陛下,供奉舍利入塔仪式已毕,太子殿下此刻正在院外等候着求见陛下。”
孙权开口道:“让太子他们进来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