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赐宅,三国时的房价(2 / 2)

据《礼记·王制》记载“田里不鬻(yù)”,意思是说,土地不能随意转让和买卖,全国的土地只能由国王来分封、赏赐、授予或收回,这便是所谓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了。

但在周懿王3年(公元前897)三月,一个叫裘卫的人,用两块美玉,一件鹿皮披肩,一条带花的围裙,分两次从一个叫矩伯的奴隶主那换了一千三百多亩地。而裘卫所用的这些物品,在当时价值也就等于100串贝壳。

并且,这次交易得到了执政大臣的认可,还进行了授田仪式,从而确认了转移土地归属的合法手续。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宗不动产交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至此,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行业诞生了——房地产,而他的兄弟“房价”在江湖上掀起一阵阵腥风血雨,一直持续到两千多年后的现在!

虽说西周已经开始出现土地买卖,但还仅限于土地,跟房产还是有一定区别。

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有“宅基地”的说法。在先秦,对打仗获胜了的人,君王除了会奖励良田,还会额外赐予五亩的宅基地,秦国也靠着这一措施激发士兵卖命,一统六国。

不过秦朝在历史上仅持续了短短14年。

到了汉朝,出现了我国史上第一个和谐盛世,各方面经济蓬勃发展,房产买卖也随之出现。那么汉代的房价到底怎么样呢?从汉代的竹简中可以找到不少房屋交易的记录,跟现在一样,不同的房产,价格有很大的差别。

以东汉时期最为繁华的汉中为例,当时,汉中的房子是一口价交易(就是按幢卖,不按平方)。便宜的只要一万钱就能买到一幢(也称一区)房产。而地段好户型好的房子要卖2万~7万钱,这种房子在当时应该是豪宅级别的了。

需要说明的是,汉代的贫富差距比今天要大得多。普通小农家庭的身家大概是一万多钱,也就是普通农户如果想买房,拿出全部身家也是能买一套最便宜的房子的。

如果是想存钱买房,也不是难事。比如《后汉书·百官志》中说,等级最低的基层公务员,一年工资是96斛米,当时1斛米相当于100钱,折合成货币是9600钱。

太守(相当于现在地级市市长)的一年工资是2000石米,1斛其实相当于1石,2000石米折算成货币20万钱,王沈原先是能轻轻松松拿出几十万钱来的,

但是变为蜀汉的阶下囚之后他便身无分文了,到今日方才又有了一些积蓄(蜀锦换来的),甚至比之前还多一些。

按这样的薪酬计算,基层公务员除去吃喝,安心攒两三年,就可以在一线市中心买一幢房子,而且是全款付清,不用还贷,但越到后面朝代的官吏、百姓却是没有这么幸运了,随着天下的安定、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宅子的价格也开始了上升,买宅子也没这时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