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流民?哪里来的流民?再说咱家都收留了快三百的流民了,为什么还要收流民?”程二虎一听又要收流民,心里着急跳得厉害,一连串的为什么冲口而出。
“因为咱家要做的事多,需要的人手也多,本地的又不能大量的请 只能收流民。”
“咱家不就烧砖,烧琉璃这两样事嘛,现在是盖房子占了人手,等房子盖好人手就多了。要这么多人干啥用?俺都不知道以后这三百多号人咱家咋养活。”
“老爹放心,咱家要做的事多得很,现在没做只是因为没人手,全部铺开最少也要有几万人才够。“
“唉”程二虎听儿子这么说,自己也不能理解,只能叹息一声:“咱知道没有你聪明,你说的太多俺也听不懂,只能随着你。而且你说的收几万人,俺也不知道俺家能不能养得起,只是你说的流民打哪里来的?”
“当然是辽东来的,今年咱们准备了一年,就是准备大量收人。”
“辽东来的?儿子你的意思是明年俺大明又会打败仗?”
“不是打败仗,也不是明年而是今年。是管辽东的两个大官吵架,其中一个带着他的兵跑了,辽东一下没了大半的兵,不就全丢失了,所以那边的百姓会跑很多过来。”
“这些武将咋能这样,吵个架多大点事,就不管百姓死活了?真是该死。”程二虎听说是当官的跑了,直骂那些武将祸国殃民。
”不是武将跑了,是最大的那个文官跑了,那个最大的武将兵太少,最后都战死了。”程风赶紧的解释,这事可不怪武将,都是那些该死的文官们。
“文官没一个好东西。”程二虎恨恨的骂道:“那咱准备收多少人?”
“最少也要收下三、五万人,不然被官府安排到各地当花子,最后会跟着别人杀官造反。”
“儿子,你这话说得老吓人了,你跟爹说实话,这些儿事都还没发生,你是咋知道的?是你先生告诉你的?”这事太大,程二虎越发的没底,心跳得更是厉害。
“不知道是不是先生说的,就是这些事会时常在脑袋里面出来,就像看戏一样,定然是会发生的。”程风无比真诚的说。
“这事如果是真的,那太重要了,咱是得好好准备准备。”
“这事可是天机,只能咱俩知道,大爷都不能说,让外人知道了儿子会有麻烦的。”程风提前说这事,一是怕自家老爹不用心,到时间什么都没有准备好耽误事,二是想提前给老爹打预防针,为自己后面要做的事先预个热。但心里还是怕这事被其他人知道了后朝精怪方向多想,最后把自己当妖怪烧了,所以先提醒老爹别往外说。
程二虎心里自然的知道这事乱说不得,但又不知道如何做才好,只得问程风:”儿子,你爹俺没啥本事,也没什么好的想法,不会做事,但具体的该当如何做,你告诉爹,爹按你说的做可行?”
“刚才咱不是刚说过建堡子的事,老爹你就按儿子说的安排就行,等开建的时间我给你设计图就行,时间已经不早咱们回家去。”秘密的话已经说完,程风想回家了。
“那咱们回家。”程二虎把儿子抱上马,自己也翻身上马,父子俩慢慢悠悠的走着,总共三、四里地,两人一马走了半个时辰才回到家。傍晚的时候,程大龙来到程风家,告诉了程风调查结果,流民中只有一位四十多岁姓黄的一家是铁匠,其他的都是庄稼汉。另外你让俺们注意的那四个流浪头目原是招远县的矿工,去年闹教时趁乱逃出来后来到文登县城,过后也不敢回去,只好在县城收拢那些小叫花抱团乞讨为生。
“有没有郎中、船工、掌柜、金银匠人之类的人?哪怕是盗墓的也算。”
“没有,一个都没有。”程大龙很肯定的说。
还是难办呀,人少地方小,想找一两个能用的人都难,程风很是无奈。晚饭时又让自家老娘资询资询那些姐姐姑姑们有没有识得字的,学过医的,会做手工的。
第二天清晨,吴正抬着晚上刚烧制出来的陶瓷管来找程风。程风收了陶管后又让吴正去拿了几块废品玻璃片回来,并让吴正抬出铁碾子出来把废玻璃片研磨成粉。趁吴正研磨玻璃的时间,程风拿了两个陶管去找刘老实,让刘老实帮忙拉些铜丝,粗细要刚好能穿过陶管孔。铜丝表面要有毛刺。
刚上工做好准备工作的刘老实只好放下手中的活,接过两陶管后开始着手拉铜丝。像铜丝这种东西早在春秋时期就有非常成熟的工艺,对刘老实这种老手艺人来说拉铜丝实在是太简单。把铜丝拉出毛刺更简单。程风只等了一两个小时时间,十斤铜就全拉成了丝。
十斤铜程风也拿不动。还是刘永福帮忙,一手卷起铜丝,一手抱起程风才把人和物都送回实验室。
当程风回到实验室,吴正己经把磨好的玻璃粉装在一只玻璃碗中,自己回去睡觉去了。
趁着刘永福在,程风把要做的拉制铜丝同刘永福说了个明白。
小主,
刘永福准备按照程风的要求试制时,发现实验室里没有加工工具。刘永福只好又跑回铜器工坊拿工具。
重新回到实验室,刘永福先试制了两条毛刺铜丝,程风装入陶瓷管比较了一下长短后,定下了尺寸。
东西太简单,又有了标准,刘永福按标准加工,十斤铜丝的原料,没到吃午饭时间就全部做完,也不知道有多少,满满当当的堆满工作台的一只角。
万事俱备,程风发现还欠着东风。没有木炭,自己想做的东西还是做不了,只好让刘永福去找回自家老爹。程二虎回家听儿子让自己去城里买一百斤最好的木炭,最好是柳木的,还要快去快回,急着用。
虽然程二虎觉得自己儿子好生奇怪,六月的大热天买木炭,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卖的,真的太为难爹了。只是儿子要的东西肯定是有大用的,在难也要想办法不是。
程二虎赶紧的去外面找到石老爷子放马的地,牵了一匹战马回家套上鞍具,翻身上马直奔成山卫城。
无事可做的程大少爷只好跟着刘永福去了铜器工坊,在工坊里看刘老实几人试制最后的几样器具,看着几人反复的试制,做出来的壁厚都太厚,达不到要求,程风估计还得试验几十次才会有合格的产品出来。
百般无聊的他也不看他们做玻璃了,只转身看着旁边的玻璃工坊生产出来的近千片窗户玻璃,感觉够整个堡子用了。看着这些小片小片的玻璃,程风觉得应该试试生产更大的玻璃片。
于是程大少回头就叫刘永寿过来交待试制更大玻璃片的问题,要求也简单,就是把现有的玻璃片的长度做为宽度,按宽度的三倍做为长度试验新尺寸。
刘永寿仔细的听取了程风的要求后,就去找人做木板模具去了。
在工坊混了一个多时辰,程风才晃晃悠悠的回实验室。
看看老爹还没有回来,无聊的大少爷开始把各种比倒的配方写在纸上,又按配方把硝石和玻璃粉未分别秤出来。每一种配方都准备了十份。
临近中午,程二虎才回来,说是大六月的天气买木炭实在太难,自己找了好几家才买回来一麻袋。程风直说老爹辛苦,老爹受累。安慰好老爹心情,这才拿了几块块大质轻的放在院子外的太阳下暴晒着,俩父子才晃晃悠悠去了建筑工地混午饭。
吃过午饭的程风回到家睡过午觉醒来。正是太阳最是火爆之时,拿了院子里被太阳晒得滚烫的木炭回到实验室,把那木炭研磨成粉后,又用一块细棉布筛出极细粉,并按各种配方各自秤了十份。
所有材料准备好后,从第一个配方开始调配,把硝石、木炭粉、玻璃粉混合均匀,在把加工好的毛刺铜丝弯曲成波折状插进陶瓷管内,再把调配好的引火药倒入陶瓷管压紧至三分之二。又用宣纸团成球把陶瓷管堵死,一种配方刚好能做十支。所有的配方全部装填好,黑黢黢整整100支。按从壹到拾标记分类放好。整整齐齐的平放在操作台上。
只差试拉看效果时,程风比划来比划去还是心虚得很。说实话程风一个人在实验室里还真不敢自己试拉,怕有个万一自己叫救命都叫不到人。最后想想还是不行,只好关了门离开实验室去找老爹。虽然建房的工地离家不远,可对于一个只有三、四岁的小孩来说靠自己那两条小短腿走百来米还是有些难的。
正在建房的工匠站得老高,有一工匠刚抬头想休息一下,猛的看见远处有一黑不溜秋的小孩正朝自己这边走来,除了两只眼睛有点白色,整个人黑得分不清哪是哪。
工匠看来看去认不出是谁家小孩,但看小孩过来的方向是程百户家,觉得有可能是程百户家的小孩。
“百户大人,百户大人,那边有个小孩,看看是不是你家的,黑不溜秋的看不出来。”工匠对着正在院子里帮忙的程二虎大喊。
程二虎抬头看看站墙头的工匠:“啥小孩?俺家风哥儿你不是见过?咋认不得了?“
“看着像你家的,可黑不溜秋的又不像你家的,你还是过去看看吧。”工匠真不敢肯定。
没办法,程二虎只好绕过墙面朝自己家的方向看,果然看见一黑小孩正朝这边走来,不是自己儿子是谁。
只是儿子咋这么黑?难道摔石炭里了?也不对啊,自己烧的都是焦石炭,摔里面也不能这么黑。
程二虎是三步并着两步赶过去抱着程风是前后左右一通乱看,没有见到有什么伤。
还好还好,见儿子没伤,程二虎心里踏实了:“儿子你这是咋整的?咋把自己搞得跟个黑猴似的。”
“没事,可能是脸上有木炭灰吧,老爹帮我去叫下吴正叔叔,我要你们俩帮我个忙。”程风笑着跟老爹解释,还随手往脸上擦,小手一划拉,小脸更花了。
“你吴正叔叔一会去叫,现在先去找你娘帮你洗洗,这都成啥样了。”程二虎不由分说抱着程风去大食堂找程王氏。
小主,
正在大食堂帮厨的程王氏见自己儿子黑得像块炭的样子,也是个哭笑不得,接过程二虎手里的儿子就往家赶。
程王氏到家反复洗了三盆水才把程风洗洗干净,重新换了身干净衣服后,白生生的程风又蹦蹦跳跳要回实验室。
程王氏领着儿子来到实验室,打开门看了一眼后就不让程风进去了。
指挥着程风在院子里坐了,程王氏才拿了扫帚和抹布自个进去把程风留下的后遗症清理干净。
看着自己老妈一盆盆黑炭水朝外倒,程大少在院子里如坐针毡般很是无奈。
等程王氏收拾干净实验室许久,程二虎才和吴正一起过来。
这回程大少没有自己动手,只叫了吴正用一托盘把那些加工好的拉管一组一组的拿出来院子里实验。
程二虎和吴正也不知道这陶管是做什么用的,只是按照要求一组一组的拉,从第一组的十拉三燃一直拉到第六组,终于是十拉十燃。第八组时燃烧速度加快。第九、十组时燃烧时间反而慢了。应该是第九、十组因为木炭粉高,硝石粉少的缘故,更容易被点燃,但燃烧速度反而更慢。
找到最佳的配方,程风把第八号配伍清单用铅笔画了个圈圈,心里终于踏实了。梦想中的手榴弹总算是有了最关键的高科技产品:拉火管。
有了拉火管,做事也有胆。程风这两天也不让吴正做别的事,专心致志的试制拉火管,每次十支,做好就拉,刚开始时没经验,常有拉不着火的,反复做了一天,拉了几百个后,吴正终于掌握了技能,连拉一百个无失败后,也就不再全部试拉。每做出五十个程风只要求从中抽出五个试拉。
就这样又用了两天时间,吴正把三百八十个陶瓷管变成了拉火管。
拉火管有了,又要试验做导火索。导火索的配方非常简单,只用七成硝加三成木炭粉,混合均匀成为引火药。再用棉线集束成筷子粗细,把混合好的引火药吸附在棉线束里,外面有棉纸卷了,按所需要的时间长短来剪成节插入拉火管就可。
程风让吴正反复试验导火索长度,要求点燃导火索的时间是吴正从一数到十的时间。吴正按要求实验了很多次才找到合适的长度,并一口气做了一百多条。
六月初六那天早晨,程风刚起床就听客厅里老爹同大爷正在商量收麦后种什么好。赶紧的出来问麦子的情况。
当得知小麦己经可以收割后,当下就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大爷、老爹,关于收小麦的事,您们听听我的意见可好?”
程大龙点点头:“风哥儿的意见定是不一样的,俺们当然要听听。”
程二虎也点头表示同意。
“我见咱们种麦时用的那种子大小不一,想来长出的麦穗也是大小不一的。我看咱们能不能组织人手用剪刀把麦穗儿剪下来做比较。只把饱满的大穗儿的留出来做种可行。”
程家龙虎同时点头:“这个主意好,这样俺能自己留下好种子,明年能种出更好的麦来,只是把那麦穗儿剪了后,那麦杆儿咋办?”
“当然是全割回来做原料,还能放把火烧了不成。”程风真是哭笑不得。
“对对对,全收回来,这不还有这老些的牛羊嘛。垫垫圈也能成上好的肥料,只里收割后咱种啥好?”
“种小米啊,还能种什么。还没过夏至,现在种也不算晚。”程风肯定的说。
于是六月初七太阳刚把地面草地上的露水晒干,全堡子里四五十把剪刀齐上阵,妇女们在前面剪麦穗,男人们在后面割麦杆。只一天功夫,二十亩小麦穗全部被剪了回来,麦杆儿随后也被收割回堡子码成了草垛子。
初八天,妇女们全在程家帮忙比对麦穗儿大小。几十号男人加上六头牛开始翻地施肥。
人多力量就是大,天还没黑,麦穗儿就比对完成后又分别被脱粒出来。过秤后二十亩收得小麦近四十石,被单独挑选出来的大麦粒也有七石,又把这七石小麦又挑选了两遍,最终粒粒饱满的小麦也还是有五石。
程风算了一下,平均亩产也有三百来斤,如果种子再好点,产量还能再高些。看来这泥炭肥效果还是不错的,这样的沙土地也能赶上一般的良田产量了。
好在现在选出了七百多斤上好的麦种,明年产量会更高些。
等妇人们收拾完小麦,收工做好晚饭时,男人们也把二十亩地重新翻耕完,就连小米种子播撒完回来了。
听说收了四十石小麦,大家都很高兴,冬小麦的成功让大家充满了希望,晚饭都多吃了两碗。
该收的该种的事干完,大家又开始各自的工作。而程风又开始琢磨手榴弹的火药问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