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辽东大捷。(2 / 2)

大明史上第一大帝 kk妹 1461 字 1个月前

“妙哉!妙哉!”

朱由校览毕捷报,喜不自胜,堂上轻旋,尽显龙颜大悦。

九边精锐,川军雄师,汇聚辽东,岂容建奴嚣张?

万历朝臣吝军饷,急战失利萨尔浒;辽沈换帅轻敌败,广宁又陷间谍谋。

朝野纷争,辽东战事频受阻。

然至崇祯末年,松锦会战,大明几撼螨清,其势犹存,彰显帝国底蕴深厚,容错力之强,亦成其衰之因。

今朕鼎力支持,熊廷弼不负众望,大破建奴,实乃天佑大明。

“速将捷报传兵部,议功行赏,以彰英烈。”

“遵旨!”小太监应声疾行。

袁世振见状,趁机颂扬:“陛下圣明,熊经略威震四方。”

“贺陛下!”

“此皆神祖遗泽,非朕之功。”

朱由校谦逊而答。

袁世振复言:“陛下明察秋毫,力排众议保熊廷弼,方有今日之胜。若非陛下,熊公或已蒙冤去职,胜局难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卿言极是。”朱由校笑容更甚,对老臣之谄媚,亦感愉悦。

然片刻欢愉后,朱由校忽敛笑容,沉吟道:“至于封赏之事……”

朱由校言罢,即刻铺纸疾书,计算起大明对建奴的赏格制度。

大明律例严明,赏罚有据。

努尔哈赤之首,值万金并都指挥使之位;八大贝勒头颅,各值两千银两,并晋指挥使衔。

叛将李永芳、佟养性等,若能献俘努尔哈赤,则赦其死罪。

至于努尔哈赤亲族及军中要员,斩之皆有大赏,并世袭官职。

至于建奴士卒,一人头五十银,亦是不菲。

朱由校笔下生风,计算毕,不禁咂舌。此战赏赐,恐需五十万两白银打底,加之参战将士,无论功过,皆需论赏,七八十万两白银方能勉强支撑。

“袁爱卿,速回南直隶筹措银两,刻不容缓。”

朱由校面露难色,对袁世振吩咐道。

“臣遵旨。”

袁世振心中暗惊,袖中手指亦微颤,躬身应命。

待袁世振离去,朱由校凝视战报,眉头紧锁。

国库空虚,仅剩四百七十余万两,犹如家道中落,难以为继。

战果未现,银两何从?

京城之中,捷报虽传,民心未动。

建奴之患,已非民心所惧,萨尔浒之败,未伤国本,反不及嘉靖时倭寇之患。

夜幕低垂,左都御史府内,张问达借酒消愁,言辞激烈。

“陛下兴师动众,若熊廷弼不胜,当以死谢罪!”

张问达酒酣耳热,直言不讳。

“总宪息怒,熊廷弼实有才能。”

旁人劝阻,提及熊廷弼力挽狂澜之功。

张问达不以为然,怒斥道:“此乃金钱堆砌之功,非熊廷弼一人之力。千万白银之下,何人不可守辽东?”

言毕,满座附和。

忽有一中年儒士发问:“总宪欲取而代之,意在何人?”

张问达闻言,酒意顿醒,正色道:“朝中奸佞横行,吾欲借平辽之功,清君侧,正朝纲。”

中年儒士摇头苦笑:“熊廷弼得神宗遗命,独揽辽东大权,非易撼动。圣上偏信,更添难度。”

张问达叹道:“若能让邪党失利,亦是一功。”

中年儒士黄尊素捻须沉吟:“此事不难,但需智取,不可力敌。”

言罢,众人计议纷纷,夜色中,一场权谋较量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