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叶向高。(2 / 2)

大明史上第一大帝 kk妹 1602 字 1个月前

他叶向高,文坛巨擘,自是不凡,遂决定以文会友,以墨传情。

面对御笔,他心中虽有丘壑,却也不得不委婉言之:“陛下墨宝,虽非铁画银钩之刚劲,却也别有一番春蚓秋蛇之韵致,显见陛下用心至深,唯腕力尚需时日锤炼。”

终是,他妙笔生花,以狂草之誉颂楷书之美:“陛下之字,翩若惊鸿照影来,婉若游龙戏水间。”

语毕,君臣相视,微妙之情,溢于言表。

朱由校闻言,眉头微蹙,心中暗笑:“此非草书,乃楷书也。”旋即释然,知叶向高深意,非贬而赞也。

“朕好史籍,近读宋史,有感而发,故书此句。叶老爱卿,面如冠玉,心似明镜,果不负父皇‘匡扶社稷’之赞。今见真人,更觉风度超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叶向高闻言,谦逊低首:“臣愧不敢当陛下谬赞。”

“言归正传,”朱由校挥手,直入主题,“礼部尚书孙如游奏请修神宗、光宗实录,朕已遣周嘉谟,然其文采略逊。

父皇曾言叶老爱卿有经纬之才,朕亦闻卿裁断如流,善理国事。

故欲请叶公入翰林院,任总裁官之职,卿意下如何?”

叶向高一愣,修史重任突降,心中五味杂陈。

本望入朝为首辅,岂料转而为史官。修史之事,繁琐且敏感,需平衡皇权与朝野,况今朝臣多为万历旧人,一字一句皆需谨慎。

然皇命难违,泰昌之托尤重,他岂能轻易言拒?“臣愿领命。”叶向高终是躬身应允。

“善哉!”朱由校满意点头,“即日起,叶向高加翰林大学士衔,专司神宗实录编纂,所需资源,由内帑直接拨付。”

“老臣叩谢陛下隆恩。”叶向高叩首谢恩,心中已暗自筹谋,誓将史笔如刀,不负皇恩,不负苍生。

叶老甫抵京华,未知居所安在否?”言毕,朱由校忆及魏忠贤提及叶向高数日前已悄然入京之事,遂关切垂询其起居。

“禀皇上,臣昔日京邸尚存,可供栖身。”叶向高恭敬回禀。

“朕忆往昔,叶老爱卿离京已历七载春秋。”

“皇上所言极是。”

“七载光阴,府邸恐已荒芜,难以安身。”朱由校面露忧虑,转问侍立一旁的刘兴太监。

“皇上明鉴,大内大时雍坊尚有七宅空闲。”刘兴应声答道,对皇产了如指掌,皆因日侍君侧之故。

适逢宫闱整肃,资产已重新布局。朱由校遂命:“魏忠贤,为叶老爱卿选一佳宅,权作朕之赐赠,并赐婢女十名,仆役二十人,以表朕心。”

“奴婢领旨。”魏忠贤嘴角微抽,躬身领命。

叶向高闻讯,眉宇间闪过一丝惊异,连忙谦辞:“陛下厚爱,臣无功受禄,实不敢当。”

朱由校笑道:“叶老爱卿曾为首辅七载,劳苦功高,岂可轻言无功?朕若薄待,恐失天下人心。”

言罢,一锤定音:“此事定矣。”

叶向高无奈,只得叩谢皇恩:“臣...臣叩谢陛下隆恩。”

“叶老爱卿旅途劳顿,且年事已高,今日且作休憩。”

朱由校眼神深邃,轻摆龙袍,续道:“京城旧友众多,朕赐卿五日之假,以叙旧情,五日后再赴翰林院。”

“臣感念陛下体恤。”叶向高心中微澜,却不明所以,只觉汗毛微竖。

“国事虽重,然卿体亦须顾。”朱由校摆手言拒:“寒冬腊月,岂能让卿即刻操劳?魏忠贤,务必引领叶老爱卿安享五日假期,再行赴任。”

“奴婢遵旨。”魏忠贤应声,引领叶向高离去。

目送其背影,朱由校指节轻敲桌面,心中盘算:叶向高,东林领袖,温和之派,实乃可用之才。

赐宅之举,既示恩宠,亦暗含监视之意。东厂眼线,岂能不入?

至于魏忠贤不识字之谣,乃杨涟所起,一时成为朝堂风波。

魏忠贤怒而质询叶向高,以证清白。叶向高尴尬赔罪,皆因笔杆子误人,实乃无心之过。

朱由校对叶向高之重视,可见一斑。赐宅赐人,实乃一石二鸟之策,既笼络人心,又暗布眼线,帝王心术,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