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府兵出击(2 / 2)

生而逆流 孤帆远扬 2249 字 1个月前

吴昌林朝贺晨拱手一礼:“自从大人提议将城中街市进行统一布置以来,小民几人就在想着能否添一分力,是以才前来求见。”

贺晨看向刘明义、付常顺和黄行三人:“三位掌柜皆有此意?”

刘明义三人连连点头!

“大人提议当中说及对曲江城划分四个片区进行规置,是以小民四人在想,能否让小民四人一家负责一角?”

贺晨轻点桌面,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继而在吴昌林四人脸上扫过:“四位掌柜请说说,若是交由你们实施,细则必然已经有了眉目了吧?”

吴昌林尽量让自己气息平稳之后开口:“不敢有瞒于大人,小民四人倒是有过商议,若在四门外进行规置集市,小民四人愿尽绵薄之力。“

贺晨看着吴昌林,微微点头示意对方接着说。

“大人,依照目前曲江城中各个大集市的规模来看,若考虑长远发展,城外这四个集市,每一个占地应是不小于十亩地,小民四人斗胆向大人进言,若能将这四个集市交由小民四人建造,小民四家只需州衙提供这四十亩土地给小民四家,小民四家负责建造,建成之后的集市交由小民四家运营,运营分成州衙可提取三成。”

“看来诸位对南州州衙银钱短缺甚是了解?”

“大人还请恕罪!小民岂敢窥探州衙银钱之盈缺,只是小民四人确实想为南州繁荣尽一分心力。”

贺晨状似无意勾了勾嘴角:“关于此事,四位掌柜来慢了一步。”

吴昌林四人俱是抬头看着贺晨,只听贺晨笑说:“州衙已经决定四个集市将由州衙自行建造并运营。”

吴昌林情急之下接着开口:“大人,些许小事何不交给小民等人处理,身为南州一分子,小民等人理当为南州出一分力。”

“你们很想为州衙分忧?”

“是的,大人。”

贺晨和周启一众官员看着对面的四人,心头不由升起厌恶之感!贪婪无度的内心,嘴上却是满口的冠冕堂皇!

贺晨面色微冷:“首先,四十亩地不可能给你们!你们自己算一算,这四十亩地值多少银子?”

吴昌林满脸堆笑:“大人,每个集市十亩地,夯平铺镇砂石,建盖屋舍围栏,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后续的管理经营等,花费甚巨,是以小民等人才斗胆向大人提出由州衙提供十亩地的请求。”

贺晨笑看吴昌林:“吴掌柜,十亩地以当下地价值多少银钱?”

“回大人话,约莫四十两银子。”

“几年之后,倘若曲江城建外城,这四个集市的地价又当如何?”

吴昌林、刘明义、付常顺、黄行四人心头一紧!四人额头上已然隐隐冒汗!这全然不对呀!府尹大人如此年轻,为何眼光如此毒辣?比起自己这些行商之人还要敏锐!看来今日想要通过府尹大人这一关怕是难了。

吴昌林喉头数度涌动,只能是硬着头皮回话:“若是依大人所言,届时的地价至少能翻四倍之多。”

贺晨脸上笑意渐浓:“不错!吴掌柜说的很是中肯。”

如果吴昌林的回答上贺晨不满意的话,贺晨再与其闲聊两句之后便会借故离去,也就意味着此事终止。但吴昌林的回答,让贺晨对吴昌林高看了几分。

“数年之后,也许这四十亩地,将由一千六百两银钱变成六千四百两!单说这四十亩地,四位掌柜便永处不败之地,试问四位掌柜,对州衙来讲意味着什么?”

“这……大人!小民等哪有大人这般深谋远虑,是小民等人浅薄了,还请大人恕罪。”

贺晨看向刘明义:“无妨,理不辩不明。所以,这地不能由州衙提供给你们,地依旧是州衙的!”

“这是自然,大人所言甚是!”

“其次便是集市建造一事,经过州衙工房核算之后,十亩的集市建造约需两千两银子,运营得当的话,三至五年便可收回本钱。”

吴昌林四人听了贺晨所言,一起呆愣当场!四人只觉天都黑了!这还怎么弄?府尹大人说出的建造成本,与己方核算出来的建造成本几乎一致!这还怎么从中牟利?

小主,

“四位掌柜是否还有意参与四个集市之建造铺展?”

吴昌林四人正色思考数息之后先后重重点头。

贺晨嘴角笑意更甚!

“甚好!既然四位掌柜诚意满满,州衙自是欢喜倍至!接下来一应细则便由周大人与四位掌柜具体商议。”

周启拱手一礼:“下官遵命!”

董向飞五人陪着贺晨身边信步走着,贺晨脚步稍顿:“董大哥,曲江城这四个集市做起来之后,有没有想过让家中做点营生?”

董向飞呵呵一笑:“公子若是让做,我便让家学着做。”

贺晨扭头看着董向飞轻笑:“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油滑了?”

董向飞五人只是笑而不语。

“等开市了,你们都让家里人挑些营生做一做。”

“谢公子!”

“公子,适才在衙中,我看到那四家的掌柜被公子深深折服,我很是不解公子怎么会?”

贺晨一边往前走,一边像是沉浸在了回忆当中:“现在想来,我很感激父亲和母亲!还有便是贺家田庄的叔伯兄弟婶娘!父母亲、夫子、师父,自小教我读书也好,习武也罢,从来都贴近于生活!庄里庄外,田产地头,修河修沟,堤坝修筑,所需钱粮石木砂土,十之八九经我之手记账,不但得自己盯着做,大多时候还得亲自上阵,长年累月下来,该会的也就会有,并且是刻在了骨子里。”

董向飞五人相视一笑,看向贺晨都不由又增几分敬意!

“向来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不事生产者比比皆是,若只是将经史子集流于表面,政务民生本是多艰,这样的人为官一方,可以想像得到,其治下将是怎么一番情景!啼笑皆非之事屡屡发生也在情理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