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校尉,黄忠!扬名!(1 / 2)

刘俭的忽悠和洗脑,对于一些没有志气的人来说,没用。

但是对关羽和张飞这样的豪杰来说,很有用!

不是因为这两个人好忽悠,而是因为他们的志气豪情和刘俭一直都在一个频道上。

人这辈子,最难能可贵的,是什么?

就是碰到与自己志同道合之人!

若是换成庸碌之辈、短志之人,刘俭便是再能说,再能忽悠,也不会在那些人身上起到丝毫作用。

总之,关羽和张飞被刘俭的志气感染了。

不错,谁规定的,大汉朝北面的边境就要一直以幽州和并州为地界?

当然,刘俭再与这俩兄弟吹牛逼之前,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有些话是用嘴皮子吹出去的,但若要实现,却不是单靠嘴说就能实现的了。

开疆拓土,是历史上每一个成大业之人都想做的。

但是,开拓疆土不能去瞎开发。

首先,开拓疆土一定是有效的土地。

在工业技术并不强的古代,平原土地是最让古代君王眼馋的。

水草丰富,适合耕种,行走方便,能开辟好的道路,这样的土地才是值得使用战争或是政治手段征服的土地。

类似于山区以及荒漠或是开发程度不高的土地,在古代这人人眼中并没有征讨的价值。

当然,这也是因为生产力的规模所限制的。

技术落后的农业国家在对土地的需求方面就不可能做到多多益善。

凉州的土地上,就因为战乱太多,影响了中枢的财政,使得汉室朝廷几番想要放弃凉州。

对于刘俭的角度来说,穿越了一世,做到了一方牧守,凭着对世界和历史的了解,刘俭自然是想要将汉民族的势力拓展到世界上的任何角落。

但是他不可能盲目的进行扩张。

在他看来,如要扩张土地,要么是因为人口膨胀,迁移过剩的人口,要么就是迁移过剩的生产力。

总之,只有一个国家以及民众内部已经做到了良性运转,向外拓展才有意义。

而想要扩大国家的运转规模和力量,自然也就要发展各种各样的新兴行业模式,同时想办法开发各种技术,扩大内需的同时大力开采各种各样的地矿资源,提升汉朝民众的整体生活水平,只有达到了这些条件之后,再继续向外扩张才有意义。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若是能够将河北的商贸、经济、技术等发展成为大汉朝首屈一指,远远凌驾于司隶和关中地区……这样一来,幽州也就顺势成为了大汉朝的经济重心枢纽,如此一来,对于汉帝国来说,幽州作为王朝的边郡就非常不合适了。

作为经济和产业的重心自然是处于国家的内地,才符合一个国家的战略构思。

到了那个时候,扩大幽州向北的战略纵深,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是极有必要的安全政策。

当然了,即使是对外扩张,刘俭也没有打算全部用侵吞土地的方法来扩大汉帝国的版图。

对于这个时代皇帝的管辖辐射能量而言,对于中央政府来说,地盘过于巨大也是一种巨大的负担。

所以这个时候,穿越者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只有采取殖民策略,将汉人的文化、影响力、技术能力、商贸能力渗透到大汉周边的每一个地区。

在占据绝对优势的前提下,用其他民族的生产力来巩固汉王朝本土的蓬勃发展。

说的简单点就是吸血政策。

没有什么所谓的人道不人道,若你不去殖民别的地方,难道几百年后,其他民族在有机会超越了你之后,也会放过你不成?

大自然的竞争法则而已。

而且就一定程度来讲,殖民政策也可以将大汉王朝目前这些势力巨大的家族的注意力一致转移对外。

就算是新政彻底落实,但谁知道百年后会不会出现?类似阀阅的巨大垄断性势力还会不会以另一种方式出现?

历史上每一个王朝发展到一定程度,一旦达到瓶颈,则吸血的力度就会增强,而因此受尽苦难的都是中华的普通百姓。

阶层这个东西是从人类社会发展开始就有了,根本无法消除……压榨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的。

既然人类之间的压榨是永远都存在而无法消除的,那为什么不能将这个压榨从内部转移到外部呢?

以刘俭的角度和能力来说,这或许也是他这一生唯一能够做到的事情。

张举和张纯反叛之后,幽州和冀州方面也并不是没有任何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