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年,九月。
长安已经基本上再次恢复了以往的繁华。
在九月十六这一天,奉李世民之命,收复朔方,攻打梁师都的右卫大将军柴绍、殿中少监薛万均,也在这一天班师回朝。
当然了,现在柴绍已经被封为左卫大将军,薛万均也被封为左屯卫将军。
只是,按照大唐的朝廷惯例,一般在外领兵的将领,在班师回京的时候,必须第一时间交还兵权,然后去兵部进行登记,然后再等待李世民的召见。
这一方面是为了确保国家的军事安全,防止将领在掌握兵权的情况下产生任何不稳定的因素。
另一方面,这也是方便统计嘉奖有功的将领和士兵,让他们得到应有的荣誉和地位。
只是,李世民登基这两年以来,说来也奇怪,旱灾和蝗灾接连发生,导致关中百姓士气低迷,国家的经济和民生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就连针对他的舆论也不断出现,说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登基以来国事不宁,导致天灾连连。
因此,李世民急需功绩,来提振民心。
而柴绍的这场胜利,就来得正是时候。
为了给京城和关中的百姓打打气,李世民特意让人大肆宣扬击败梁师都,收复朔方的战事。
对此,也没有第一时间让柴绍上交虎符兵权,而是让他率领大军,在长安街头上演凯旋仪式。
李世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振民心,让百姓们看到,大唐正在逐步走向强大。
李世民,才是真正的皇位最好的继承人,比他的兄长李建成更合适的当皇帝。
也借此希望百姓们,能够更加的拥护他。
事实上,这次政治作秀,确实也非常的成功。
提前一天接到朝廷公告的长安百姓,还没到等到凯旋仪式开始的时间,长安主街的街道上,便人群涌动,出现了万人空巷的景象。
街道两侧全部站满了人不说,还有些没有占据到观看位置的百姓,站在了高高的屋檐上,或爬到树上,或找制高点,只为了一睹大唐无敌雄师的风采。
小孩子们骑在大人的肩膀上,手里拿着冰糖葫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倒也不是说,所有的人都对凯旋仪式感兴趣。
在这个时代,娱乐活动并不多,绝大多数人,也只是为了看个热闹,然后在好友之间或者酒桌之上,增添一点谈资罢了。
上午八点,也就是辰时。
柴绍与薛万均骑着高头大马,走在凯旋队伍的最前面。
两人身披盔甲,面带微笑,倒也英姿飒爽。
只不过相对于柴绍的轻松自然,薛万均就很不自在。
整个人都紧绷着,脸色僵硬的不行,平时人马合一,现在坐在马上如同木偶一般。
在他看来,这次攻打梁师都,收复朔方,作为行军副总管的他,也只是小有功劳,但顶多算一个斩兵夺将。
比起蜀王李恪,劝降夏州城,献计设伏突厥援兵,智取贡品,李恪的功劳无疑要大的多。
但他不仅被圣人封为“左屯卫将军”,还要求在长安城进行凯旋仪式,这让他有些受之有愧。
在他心里,他的功绩远远不足以进行这样的仪式,这无疑让他感到有些惶恐。
只是他却不知道,若是没有李恪的横插一脚,他在这次战场上的表现堪称惊艳。
他带领着军队,成功击走了突厥的援军,使得唐军能够顺利攻下朔方。
他的战术运用得当,兵力部署合理,使得唐军在战场上始终占据着主动。
若是按照这样的表现,想来他应该会心安理得。
只可惜,有了李恪的对比,他的功绩似乎被掩盖了一些.......
一旁的柴绍,看到薛万均这副样子,笑着问道。
“薛将军,你这是怎么了?怎么看起来这么紧张?”
薛万均深吸了一口气,道:“末将没事,只是末将想到,自己这点寸功勋,就享受这样的荣耀,有些愧疚圣人的厚爱。”
听到这句话,立马明白了薛万均的所思所想,没好气的笑道:“薛将军,你这是在点本将吧。”
薛万均闻言,立马拱手道:“末将岂敢,只是......”
只是还没等薛万均说出后面的话,柴绍便挥手打断了他的话。
“我知道你想什么,只是陛下英明神武,这么做必然有他的深意,你无需太多的顾虑。”
柴绍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李二的崇敬和信任。
薛万均微微低下头,道:“末将明白,陛下文武之才,高出前古,我等只需听陛下命令即可。”
柴绍点头笑道:“你能这样想就好。”
说话间,两人已经带领着大军来到了长安城外。
两人身后,是一万的大唐精锐府兵,人人身披甲胄,手握兵器,威风凛凛。
当走过长安城门的时候,柴绍下令,让大军放慢了脚步。
除了让身后的府兵们,好好感受一下长安百姓的热情和荣誉外。
也让长安的百姓,充分的感受一下大唐的威严和力量。
小主,
凯旋仪式结束后,太子李承乾更是代替李世民,在皇宫的南门外,等候着他们的到来。
因为皇帝李世民还要在皇宫中,设宴款待柴绍、薛万均和一众立功了的将士。
只是在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
就在柴绍和薛万均前往皇宫的时候,柴绍身后还跟着四大车的东西。
在路过宫门的时候,柴绍还打开其中一个箱子,给守门的将领报备展示了一下。
只不过,由于角度的问题,李承乾并没有看到里面装了什么东西。
只不过,应当是有过授意,这些马车全都成功押进了皇宫。
一开始的时候,太子李承乾还在奇怪,柴绍也不是一两次带兵出征了。
如果是战场上的缴获,理应在兵部登记,上缴国库,怎么还拖到皇宫中来了。
难道这是父亲吩咐柴绍纳入私库的财物?
亦或者这是柴绍特意上缴给父亲的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