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大梁人讲究中庸之道,在两种极端情况下,人们往往会选择折中的办法。这就好比有人要掀房顶,大多数人不同意,但改成开窗,就有人妥协了。
而且,北燕是个游牧民族,必须要生活在水草肥美的草场,他们会随着季节迁移,一旦粮食不足,他们便会将目光投向南边的大梁。
开通商路互通有无,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
除此之外,沈素打算扶持陆妍上位,她得暗戳戳地促成这事。
下朝后,沈素没有回慈宁宫,而是和陆文舟、陆妍一起去了宣政殿,他们留了几个重要的大臣,继续商议此事。
期间,他们连点心都没用。
沈素一开口态度强硬,支持主战派,随着时间的推移,陆文舟都倾向中立派了,沈素的态度才缓和下来。
最后敲定了先驱逐,再和谈的策略。
可惜,天不遂人愿,事情没有按照他们所想的那样发展。
北燕少见地野心膨胀,占领莫城后,没有抢完东西就走,而是继续攻占宜城、嗣城、乌城,直面镇国将军驻扎在留城的骑兵。
似乎不得不战。
但如何战、怎么战等问题依然被反复提起。
两日后,关外传来消息,镇国将军首站告捷,勉强取胜,但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赢法,现派人回京,请求援兵和粮草、武器。
沈素这边已经将能用上的资源都用上了,就算陆文舟那边想拖一会,将士们也能抵挡一阵子。
而陆妍和陆文舟正在宣政殿商量这件事。
陆妍明白局势严峻,劝说道:“陛下,尽早援兵吧,让户部和兵部那边不要拖。”
“阿姐,你放心吧,我知道轻重。”陆文舟眼珠一转,心里有了别的主意。
陆妍却像是一眼看穿了陆文舟的打算:“文舟,别在这个时候犯浑,你要是在粮草和兵器上做手脚,到时候吃亏的是你自己。”
“实在不行,靖北侯也可以领兵出征,大梁又不是只有镇国将军一个将领。”陆文舟低声喃喃。
陆妍长叹了口气:“对,不只他一个,但他是最合适的。他与北燕人交手得次数多,比较了解他们,胜算也大。至于靖北侯……他卸甲多年,教陛下弯弓射箭还行,上战场,恐怕身体也扛不住。”
“阿姐,这样太后那边只会越来越嚣张……”陆文舟抬眸望向陆妍,眼底流露出一丝不安,“我好怕。”
陆妍轻轻地抱了陆文舟一下以示安抚:“再嚣张能嚣张多久呢?陛下还年轻,来日方长,不能急于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