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在,所有的百姓都能够吃饱穿暖,他们不能说没有任何顾虑,却不需要担心太多事情。
因为如今的大唐是很安定的,哪怕是那些官吏,他们迫于李世民的威势,也不敢太过放肆,虽然不可避免的,在有些地方依旧存在贪官污吏,可是这些终究是少数。
大部分人对李世民无比的支持,他们相信日后大唐肯定会越来越好,如果现在大唐出了问题,他们的利益自然也受到损害。
但是吐蕃百姓就不一样了,他们能够感受到吐蕃确实变得强盛起来,但是寻常百姓根本享受不到一点好处。
松赞干布他们本身就是压迫者,剥削者,上层权贵才能享受到吐蕃变得强盛的好处。
他们甚至想要侵略大唐来获取资源,但是他们万万没想到,如今的大唐早就今非昔比,实力强悍到恐怖了。
当吐蕃冒犯大唐,一切就已经注定了。
大唐精锐席卷吐蕃的那一刻,他们什么都做不了,因为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他们的反抗微乎其微。
对此,李世民微微点头,他知道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二人的建议并无问题。
现在对这吐蕃,需要将他们融入大唐,却也不能表现得太过特殊。
因为他是大唐皇帝,而不是吐蕃人的皇帝,如果派遣大军好不容易才打下吐蕃,却又给出太多的优厚待遇,岂不是让天下人觉得,李世民这皇帝位置不正吗?
当然了,李世民也不会特意去针对吐蕃百姓,毕竟吐蕃侵扰大唐边境,是松赞干布做出的决定,是那些权贵所作出的决定。
对于寻常百姓而言,他们也无法反抗什么,现如今,他们既然成为了大唐百姓,享受一些正常的政策,自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如果,他们依旧不能认同大唐,还在肆意妄为,做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那李世民也不会手下留情,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他从来不是一个心慈手软之辈,如果有必要的话,他不介意大开杀戒。
想到这里,李世民已经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了。
反正松赞干布这些人,自然是不能留在土蕃的,之前那些权贵,必须全部清理干净。
哪怕对吐蕃百姓不进行惩处,也需要用大唐官吏去治理他们,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而吐蕃身处边境,按秦怀玉的说法,这个位置还是很重要的,能够防范外地侵入,只要守住吐蕃,便能减少很多麻烦。
因为很少有人能够直接突破吐蕃的地形,再杀到大唐境内。
如果有人胆敢反抗,觉得大唐好欺负的话,那李世民会让他们知道花为什么那样红。
等时间延续下去,也许过个几十年,整个吐蕃就会完全融入大唐。
到那时候,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也就不必像现在这般刻意了。
李世民目光灼灼,他看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说道:
“玄龄、辅机,你们说的没错,松赞干布等人,朕已经准备让他们先到长安城来,到时候再听发落。
至于寻常吐蕃百姓,朕会给他们一个机会。不过朕现在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那就是应该派何人去吐蕃?
这块地方需要一个能人来管理,如此才能尽快达到朕想要的结果。
你们有什么推荐吗?”
听了李世民之言,长孙无忌、房玄龄以及孔颖达三人面露思索之色。
他们也认真的考虑起来,应该派谁去治理吐蕃,才能取得一个好的结果呢?
简单思索之后,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目光相对,忽然有了答案。
随即,长孙无忌对李世民拱手说道:
“启禀陛下,臣以为萧瑀可以担此重任。”
萧瑀?
听到这个名字,李世民有些意外,想不到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竟然会推荐此人,萧瑀本是朝堂重臣,也是颇得李渊重用。
但是在李世民手下就不一样了,因为这萧瑀和长孙无忌、房玄龄二人有冲突。
当然,就算李世民对萧瑀并不倚重,可是此人在朝堂之上,也是少有的重臣。
还这样一个人去吐蕃,真的合适吗?
很快,李世民心中就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
还真别说,这件事情让萧瑀去,未必会有什么问题,因为吐蕃的情况有些特殊,这是大唐耗费大力气才打下来的疆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想要将吐蕃的局势稳定下来,并且进行整理,就需要一个大臣前往,才能稳住一切局面,而这萧瑀在朝堂之上发挥不了什么作用,李世民也并不是很倚仗他,但如果让萧瑀前往吐蕃,无疑是能够发挥他的作用。
不可否认,萧瑀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如果没有能力,也不可能获得李渊的重用。
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他目光灼灼,认真的说道:
“你们说的没错,这件事情让萧瑀去确实很合适,既然如此,那就传令让萧瑀过来吧,朕看看他意下如何。
这件事情,对我大唐至关重要,绝对不可等闲视之,如果他心有不甘或者不情愿的话,也就算了,毕竟这也是一个机会,朕不准备强迫。”
听得李世民之言,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孔颖达三人连忙拱手称是。
同时,李世民没有干等着,他看着孔颖达说道:
“冲远,这件事情相信也不必朕多说了,你现在就去将最新的大唐旬报赶出来,将消息散布出去。
让我长安城的百姓都高兴高兴。
这样的好消息,想必许多人已经迫不及待了。”
听得李世民之言,孔颖达没有任何犹豫,便是拱手告辞而去。
这本来就是他的任务。
现在的孔颖达作为大唐旬报主编,还是很悠然自得的,他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