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马周的背影,李世民会心一笑,自己又是走出了一大步,不过这还不是结束,李世民还有一件事情要做。
翌日朝堂之上。
文武百官聚集于此,这是大唐朝会。
而李世民坐在龙椅之上,他的目光在群臣身上扫过,神色淡定自若,他开口说道:
“诸位爱卿,今日有何事启奏?”
众人便是陆陆续续说了一些事情,但这些显然不是李世民在意的,他只是安静的听着,等待着剧情继续向下进行。
等到群臣说的差不多了,这时候长孙无忌忽然站了出来,说道:
“启禀陛下,臣以为当今长安城贸易发达,同时商贾众多,收入不知凡几,如此家财万贯,地位也不可等闲视之。
以往士农工商之说,已经不符合当今局势,还请陛下废除此法!”
果不其然,说到这里,李世民的眼睛便是亮了起来,他意味深长地看着长孙无忌,说道:
“长孙爱卿所言,这可不是小事,也不能轻易决定,不知诸位爱卿可有什么建议?”
当听到长孙无忌的提议之后,众人面面相觑,陷入沉默之中。
群臣有些迟疑不定,不知道李世民在卖什么药,似乎有些不简单啊!
毕竟长孙无忌的身份,大家都心知肚明。
这可是李世民的亲信之臣。
不过都说到这份上了,自然不可能熟视无睹,马上有人站了出来,说道:
“启禀,臣以为长孙大人所说不妥,士农工商之序自有古制,岂能轻易改动?
再者说了,商贾游历于天下,使得百姓不务于农耕,反而是贪于私利,若是废除此法,恐怕必将天下大乱,大唐不安。”
李世民点了点头,好像真的觉得有理。
所为士农工商,便是自古以来的四个等级,而士就是读书人,排在第一位,商人地位最低,但不可否认,商人也是最有钱的。
当然了,但有时候。
官商勾结的情况,官吏比商人赚钱更加容易,这就是贪腐上的事情了。
这士农工商既然存在,自然是有其道理的。李世民身为大唐君王,岂有不明白的道理,他自然是看得明明白白。
可是现在,情况终究是不一样了。
想让百姓留在土地上,一方面是便于管理,另一方面是耕种问题。
如果大家都去经商,谁去种地?
粮食又从哪里来?
然而从秦怀玉这里得到的土豆,已经解决了一个大问题。以土豆的产量,只需要一部分人耕种,便能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如此一来,便不必强求百姓留在土地里。
当然了,李世民的真正目的可不是这个,他也不会想着一步上天。
做事嘛,当然要循序渐进。
而不能一口吃成胖子。
便在此刻,房玄龄站了出来,说道: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妥。”
听得房玄龄之言,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这是在做什么。毕竟长孙无忌和房玄龄,都是李世民的骨灰级小弟。
怎么他们二人的意见,还出现了问题?
这其中肯定有不对劲。
察觉到问题所在,众人犹豫着不敢说话。
虽然他们搞不懂,李世民心中所想是什么,但保持沉默还是没有问题的。
大家都呆在这朝堂之上,不可否认其中肯定有脑子不灵光的。但大部分人都很清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如果连这点都捋不清,恐怕会死得很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世民也不在意,他表情有点凝重,认真的说道:
“房爱卿,你有什么话说?”
房玄龄继续说出自己的想法:
“启禀陛下,臣觉得长孙大人所言,实在是太过急功近利了。哪怕如今大唐发展极快,确实是出现了许多商贾,但有的东西不可轻易改变。”
众人皆是轻轻点头,表示对房玄龄想法的赞同。
就是这样嘛,传承了这么多年的东西,那能说变就变,自然是不对的。
然而,房玄龄并未说完,他继续说道:
“启禀陛下,虽说士农工商不可废除,但臣觉得,如今大唐的情况,确实有必要进行商制改革了,如此非但能够规范商贾,更能增加大唐税收。”
听到这里,李世民脸上露出微笑。
众人却是纷纷脸色一变。
如果说方才的拒绝,是因为他们不想降低自己的地位。商贾有钱是真的,但士农工商的祖制,却能让商贾沦落在最底层。
起码是名义上的最底层。
有的东西,不是有钱就能改变的。
可是现在,他们终于是回过神来,原来方才的只是铺垫而已,此刻才是李世民的真正目的。
不说废除祖制,却要改革商制。
若是要增加商税的话,恐怕对朝堂上的不少人都会造成影响了。
毕竟在长安城中,这众多的商家,又有几家敢说自己背后没有朝堂群臣的影子,如果真的没有一点背景,怕是早被吞了。
这时候,李世民触碰的,就是实打实的利益了。
即可有群臣出来反对。
李世民便是一个个听着,而后说道:
“诸位爱卿所言极是,不过大唐当今的情况,朕还是觉得要进行一些改变。
这商制改革有利无害,商贾以投机取巧获益万千,而如今国库却空空如也,难道诸位便觉得没有问题吗,此事未免太可笑了。
还是说,诸位觉得如今商贾地位太低了,朕让他们更进一步好了。”
这下子,选择直接摆在他们面前。
群臣直接哑口无言。
难怪长孙无忌会这样说,如今他们就像在断崖之前,后有追兵。
进退两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