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三叉神经痛)
[病案]洪某,男,46岁,自述患有严重头痛病,具体病史如下:
自1971年起,患者开始出现右侧头面部三叉神经第一支分布区域的阵发性、刀割样疼痛,每天发作3到4次,每次持续1到2分钟,疼痛突发突止。经过中西药物和针刺治疗,病情略有缓解。然而,从1974年开始,疼痛症状加重,范围扩大到第二支分布区域,每日发作次数增加到10余次,每次持续时间从5到20分钟不等。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刷牙、洗脸等日常活动都可能诱发疼痛。疼痛发作时,患者常摩擦疼痛部位,导致右侧眉毛脱落,右眼眶上部皮肤增厚。此外,患者还常感头目眩晕,畏风而不感发热,夜间疼痛难以忍受,导致失眠。患者体温测得为38℃,其他检查结果未见异常。
患者的舌苔为白滑稍厚,脉象弦滑有力。此前,患者曾就诊于某医院神经科,接受过维生素、镇静剂、镇痛剂以及封闭治疗,但均未取得明显效果。医生建议进行神经根切除术,但患者因惧怕手术,遂寻求中医诊治。
[治则]祛风通络止痛。
[方药]柴胡4.5克,白芷6克,防风9克,白附子12克,制川乌9克,北细辛3克,全蝎9克,蜈蚣2条,白僵蚕9克,炙甘草6克。服用6剂后,患者感到口干,于是将生地12克加入药方,再服用3剂。
针刺合谷穴(左侧强刺激)、阳白穴和下关穴(均取右侧弱刺激)。针刺时,在穴位上留针20至30分钟,每5分钟捻转一次,每日针刺一次。
按照这种药物和针刺疗法,患者连续治疗9剂,症状逐渐消失,病愈。为了巩固疗效,患者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内继续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治疗,以确保病情不再复发。
这种治疗方法结合了中草药和针刺的物理疗法,相辅相成,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内痊愈。
[评析]少阳、阳明之脉,是人体中重要的经络系统,分别负责头部和面部的气血运行。在某些情况下,风痰会阻塞少阳、阳明之脉络,导致气血流通受阻,从而引发头面部疼痛。针对这种病症,针灸和中药疗法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
针灸治疗方面,选取手阳明经的合谷穴和足阳明经的下关穴,以及足少阳经的阳白穴,通过刺激这些穴位来祛风通络,缓解疼痛。同时,还可促进气血的畅通,使经络恢复正常运行。
中药疗法方面,选用具有祛风痰、通经络作用的药物,如防风、白附子、细辛、川乌、全蝎、蜈蚣、僵蚕等。这些药物能够有效地消除风痰,畅通经络,缓解疼痛。此外,还可以加入柴胡、白芷等引经药,引导药物作用于头部和面部,增强治疗效果。
为了调和诸药,避免药物过于温燥,还可以加入甘草,起到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的作用。同时,生地可滋养阴液,生津养血,防止药物过于温燥,使治疗更加全面有效。
通过针灸和中药的联合治疗,可以有效解决风痰阻滞少阳、阳明之脉络所导致的头面部疼痛问题,为患者带来舒适的生活质量。
偏头痛(三叉神经痛)
[病案]洪某,男,46岁,自述患有严重头痛病,具体病史如下:
自1971年起,患者开始出现右侧头面部三叉神经第一支分布区域的阵发性、刀割样疼痛,每天发作3到4次,每次持续1到2分钟,疼痛突发突止。经过中西药物和针刺治疗,病情略有缓解。然而,从1974年开始,疼痛症状加重,范围扩大到第二支分布区域,每日发作次数增加到10余次,每次持续时间从5到20分钟不等。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刷牙、洗脸等日常活动都可能诱发疼痛。疼痛发作时,患者常摩擦疼痛部位,导致右侧眉毛脱落,右眼眶上部皮肤增厚。此外,患者还常感头目眩晕,畏风而不感发热,夜间疼痛难以忍受,导致失眠。患者体温测得为38℃,其他检查结果未见异常。
患者的舌苔为白滑稍厚,脉象弦滑有力。此前,患者曾就诊于某医院神经科,接受过维生素、镇静剂、镇痛剂以及封闭治疗,但均未取得明显效果。医生建议进行神经根切除术,但患者因惧怕手术,遂寻求中医诊治。
[治则]祛风通络止痛。
[方药]柴胡4.5克,白芷6克,防风9克,白附子12克,制川乌9克,北细辛3克,全蝎9克,蜈蚣2条,白僵蚕9克,炙甘草6克。服用6剂后,患者感到口干,于是将生地12克加入药方,再服用3剂。
针刺合谷穴(左侧强刺激)、阳白穴和下关穴(均取右侧弱刺激)。针刺时,在穴位上留针20至30分钟,每5分钟捻转一次,每日针刺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