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令纂修天下郡县志,跟提起《为善阴骘》,前者是为了户部下一步清理州府户籍田亩数实施新税法做准备,后者则是引导老百姓向善。
《为善阴骘》一书,是婆婆闲来无事时,看一些为善获报的典型传记引出来的念头。
全书说了一百六十五个人的为善得报的小故事,依类分为十卷。
以后要由《京报》连载,一天一则小故事,旨在鼓励老百姓勉于为善,乐于施德。
正适合如今发展得太快,人心有点浮动的国内。
张欣有时候觉得,上辈子自己应该是个猪队友。
拖了全家后腿的那种。
所以,这会,她需要更加努力。
“挽袖,先让珍宝坊的人进来。”
“是,殿下。”
例行的行礼之类的走完。
回家闲着没事,被张欣请回来掌着珍宝坊的胡尚宫,很快就把目前需要张欣解决的事情提了出来:
“殿下,座钟,怀表,挂钟,这些东西的订单我们接了很多,做出来不成问题,但运过去,要拼装,要校准。下单的人要求有匠人随行,驻守至少半年。”
“有多少地方?”
张欣一听就懂了,问道。
“回殿下,二十三个地方。”
胡尚宫回道。
“一个地方两个的话,也要四十六个钟表匠人。。。”
张欣敲着桌子,有点头疼。
“殿下,他们实际就是想要人。”
胡尚宫怕张欣想不到,提醒了一句。
钟表从做出来第一个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宫中的匠人集思广益,做出来了起码百来款。
大大小小的,各种造型,各种材料。
放在珍宝坊里,卖得特别的好,盈利更是高得离谱。
这种不占地方,但又能卖出高价的东西。
巨贾趋之若鹜。
但那会,钟表局人手不够,并不能够量产。
外面的人想挣这个钱,买走了拆开想仿造,奈何工艺没有宫中这些匠人精密。
这几年下来,仿品是有,但走着走着就不准或者是卡壳。
最终,钟表到这会还一直是皇家的独门生意。
今年钟表局那些学徒基本调教出来了,钟表可以大量量产,张欣就开放了钟表的预定。
京师加上京城两地一起接单,这要的数量远远超出了胡尚宫的想象。
作为一个在宫中打滚三十年,还全身而退的人,胡尚宫立刻就觉得不对劲,赶紧来找张欣。
“嗯,我知道。砸钱让我出人。”
张欣颔首。
她本以为,外面的人会遮遮掩掩的,再拖一阵才会下大单企图要人,没想到这么快。
忒急了。
四十六个匠人不多,现在钟表局有将近两千人。
这两千人,这么些年也没有泄露过做钟表核心的技术。
但要是把人放去海外,海外的人,更多信奉弱肉强食。
张欣担心的是这些人的人身安全。
“三四个地方找中间点配上两三个人也是可以的,但,还是不放心。”
胡尚宫很懂这里面的利害干系。
“容我再想想吧。跟他们说,匠人一事待议,钟表订单可以先做,要不要的,他们想好再说,给一半的订金就可以开始做。”
张欣之前其实已经考虑过。
但这事得跟徐氏还有公爹商量了才行。
打仗毕竟劳民伤财,而且,对大明朝的名声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