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停笔问了一句。
家里的大小孩,小小孩,都去了京城,他看张欣精神头有点不振。
“算了,不去了,天热。”
张欣怀着孩子,本就怕热。
这六月的京师也比京城难熬多了。
最近这几天都睡得不太好。
“要不去庄子里住一阵?那边凉快多了。”
朱高炽现在没有那么忙,朱棣到了京城,那边也有一套班底,有些事,就不用经他这边了。
“唉,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啊,对了,苏松水患那边,娘让我从内库里拿出一百万赈灾。我还可以拿八十万修河堤。”
张欣说一半一拍脑袋,终于想起自己忘了啥。
回来之前一心想着搞海贸,并对日本的银矿念念不忘,是因为吃了上辈子的教训。
朝廷的进项实在是单一的很,内库永远都在一种要崩溃的边缘。
现在好赖是不至于了。
海贸已经上了轨道,皇家也有了自己的产业,朝廷也有了各式各样的国营。
国库内库都很丰裕。
需要改变思路看看怎么花钱。
她跟上辈子一样,只希望老百姓能过得好一点。
五月份的时候,苏、松二府大水成患,吴江一带尤甚。
地势低一点的田地全都淹没了,朱高炽调集了附近各州府的水车去车水,但终是无法挽回这一季田里的庄稼。
锦衣卫去转了一圈。
到处都是灾民,青壮年还凑合,在水里捞东西充饥,老幼进城乞讨,也讨不来养活自己的最低口粮,每日都有投河的老人跟小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到底还是官府反应慢。
报上来的时候,就已经死了很多人了。
后来朱高炽定了赈灾给米则例:
每个成人,米一斗,六岁至十四岁六升,五岁以下不与。
每户有成人十口以上者只与一石。
其不属全灾内有缺食者定借米则例:一口借米一斗,二口至五口借米二斗,六口至八口借米三斗,九口至十口以上者借米四斗。候秋收后抵斗还官。
朝廷的粮食在下一季的田赋交上来之前,其实也用得差不多了。
现在的赈灾口粮就是硬挤出来的。
数是真不多,这个时候补种粮食也得等到十月份才有收获。
“一百八十万?这么多?”
朱高炽有点被家里的女人的大手笔镇住了。
“不是直接发,娘说,跟周边的官仓买粮,还是官府出面,低价在那边卖,不能让那边的趁机圈地,也不给他们发这笔倒卖粮食的财。哪怕跟着朝廷的例,借也可以。等水退了,就立刻开始修河堤。”
国库里没粮食了,不等于各州府的官仓没粮食,不等于大地主手里没粮。
苏松二地的大地主不要太多。
每次一有天灾,就是他们趁机压价买地的时候。
徐氏觉得不能让他们继续猖狂下去。
就想从内库拿钱出来把粮价平下来,苏松两地的大地主跟周边的官府关系比跟朝廷紧密,这识相的,就知道该怎么做。